睡夢之間,李治被王伏勝叫醒。
這是王伏勝頭一次打擾他就寢,若非發生極重要之事,絕不會出現如此情況。
李治披了件衣服,在床上坐起身,問:“伏勝,出了何事?”
王伏勝一臉嚴肅,道:“大家,金仁問回來了,聽消息,高句麗又在集結大軍,準備攻打新羅!”
李治搜索了一下記憶,腦海中很快湧現出金仁問的信息。
金仁問是新羅人,還是新羅國王子,被派來唐朝做質子。
他這個質子做的很成功,儒、釋、道等書籍都讀過,還擅長隸書,頗得唐朝君臣看重。
去年唐高宗行幸萬年宮時,留下萬年宮銘。
金仁問作為一個外國王子,與長孫無忌、李勣等人名列四十八名扈從名單之中,榮耀至極。
唐高宗如此重用金仁問,不僅是他本身有才華的原因,也因新羅對大唐太過重要。
隋唐兩朝,高句麗都是中原王朝的大敵,就從人口來看,東西突厥加起來,也不過兩百多萬人。
高句麗僅一國,便有四百多萬人口,實力還在兩突厥之上,這也是唐太宗親征高句麗的原因。
高句麗南邊有兩個國家,一個是百濟,長期是高句麗小弟。另一個便是新羅,臣服於大唐。
對新羅來說,沒有大唐庇佑,他們必定亡於高句麗,所以派來一位王子當質子,便是金仁問。
金仁問自此長期待在唐朝,在宮中擔任宿衛。
今年春天,高句麗探知唐朝正打算對西突厥用兵,於是聯合靺鞨、百濟,共三路大軍討伐新羅。
新羅節節敗退,丟了三十多城,急忙遣使向唐朝求援。
當時唐高宗剛剛任命程知節為蔥山道行軍大總管,征討西突厥。
雖然大軍還未開動,聖旨卻已下達,不可能收回成命。
當時朝堂上便有一番紛爭。
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都覺得高句麗的威脅遠大於西突厥,提議讓程知節留在鄯州,不必急於進軍。
再任命李勣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出兵攻打高句麗。
長孫無忌、褚遂良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將李勣調出長安,以免礙事。
當時唐高宗非常為難,朝中能堪大任的大將除李勣外,就隻剩下一個尉遲恭。
然而尉遲恭早就閉門謝客,很多人都說他年紀老邁,連槊都提不動了,如何能帶兵?
其他的幾名老將,縱然資曆勉強夠格,卻不敢得罪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個個縮頭不出。
便在那時,蘇定方挺身而出,上表一個軍事戰略。
他的戰略很簡單,唐朝在遼東就近集結一萬多人馬,戳一戳高句麗,逼他們撤軍回援。
這一萬多人自然不可能消滅高句麗,但對方未必知道唐軍虛實,隻要打一場大勝仗,高句麗畏懼之下,定回收兵自救。
新羅之危也就自解。
這個戰略也有很大難度,因為高句麗在邊境陳列有五萬守軍,僅憑一萬人馬去攻打這五萬人,並不容易。
蘇定方也很乾脆,毛遂自薦,願意親自領軍救援新羅。
當時唐高宗正需要有個人挺身而出,替代李勣領兵出征,也就欣然同意。
當時蘇定方還未顯露頭角,隻是個左衛中郎將。
唐高宗任命營州都督程名振為主將,蘇定方為副,暗中卻傳了密旨,讓程名振聽從蘇定方指揮。
蘇定方集結好一萬人馬後,渡過遼水,攻打高句麗北麵城池“新城”。
高句麗守軍一開始緊守不出,蘇定方也不攻城,就在城門外列陣,甚至還練起了兵。
過了幾日,高句麗援軍到了,見唐軍依然隻有一萬多人,還大搖大擺在城外練兵,是可忍孰不可忍。
於是主動開城迎戰。
這一戰,蘇定方大展神威。
他讓程名振帶步兵集結陣列,與高句麗主力正麵相持,自己隻率一千精銳輕騎,迂回繞後,斜插高句麗後軍。
高句麗派出五千騎兵截住,卻被蘇定方殺敗,蘇定方衝入高句麗後軍,縱橫衝殺,所向披靡。
高句麗軍尾陣大亂,士兵們紛紛潰逃,逃回了新城。
消息傳回平壤,高句麗王果然中計,擔心蘇定方部隻是前鋒,急忙傳令,撤回攻打新羅的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