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
李治正坐在偏殿內,閉著雙眼,整理腦中思緒。
這次高句麗的突然行動,讓他意識到一件事。
原以為自己知道曆史軌跡,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然而史書不過薄薄一本,滾滾曆史洪流,也不過隻有零星幾點最璀璨的浪花,被記載下來。
真正的大唐王朝,並非那幾點文字就能囊括。
深入了解後,就會明白,現在的大唐帝國看似強盛,其實也有很多問題。
首先是世族掣肘,這一點唐高宗通過廢王立武,已解決的差不多,隻需提防世族反撲,無需太費神。
另一個問題是缺糧,這個問題他也有了對策。
隻等火藥煉好,便能派遣能臣,炸毀三門峽礁石,打通長安與洛陽水路,將洛陽糧食運到長安。
眼下最頭疼的還是軍事問題。
西突厥的賀魯不足為慮,高句麗也不必擔心,真正需要擔心的是吐蕃。
然而吐蕃又很精明,他們現在並不和唐朝叫板,隻是偷偷擴張實力,處處向大唐示弱。
在李治印象中,吐蕃明年就會對吐穀渾動手,等吐穀渾被消滅,他們才會對大唐露出獠牙。
眼下暫時也沒餘力對吐蕃動手,所以最好的法子,是阻止其吞並吐穀渾,防止其坐大。
然後再消滅西突厥,穩定住西域局麵,再找機會慢慢削弱吐蕃。
至於遼東局麵,按照原本軌跡,唐朝費儘心機,消滅百濟和高句麗,結果卻讓新羅摘了桃子。
所以不必過於急切,可等三國自己互掐,新羅是個反複無常的國家,也不必太在意與新羅同盟。
等國力強盛,時機成熟,再一舉消滅三國。
所以這次的新羅求援,絕不可答應。
正想到此處,一名內侍過來通報,百官已在大殿列班就位。
李治站起身,來到側門,在內侍的唱諾聲中,步入大殿。
他還未走上寶座台,便注意到許敬宗、李義府等人麵色不好。
再瞥向韓璦和來濟,兩人鎮定如斯,顯然已做好萬全準備。
李治緩緩坐上龍椅,接受了百官朝拜。
禮畢,韓璦當即出列,拱手道:“陛下,新羅使節金仁問來朝,說高句麗陳兵邊境,隨時準備攻打新羅,此事關係重大,臣請傳金仁問上殿,商議此事。”
金仁問雖然掛了一個左領軍衛將軍的職位,卻是外國質子,並非唐朝官員,故而需通傳才能上殿。
李治擺手道:“此事稍後再議,先議朝事。”
韓璦愣了一下,隻得退下,心想反正也不必急於一時。
隨著官員們上奏陳事,朝會正式開始。
這次朝會就和平日的常朝差不多,大家就事論事,隻解決問題,並無太大爭論。
因許敬宗等人發言很少的緣故,朝議甚至比平日更加通暢,還不到正午,各地奏表的問題,都議定出對策。
李治下旨廊下食,許敬宗等人趁機又聚在一起商議。
就食畢,韓璦再次奏請傳金仁問上殿,李治終於同意了。
隨著禮儀官高聲宣唱,新羅王子金仁問進入大殿。
李治細細打量著他,此人二十五六歲年齡,人長的精瘦,顴骨高聳,麵皮白淨,臉上像女子般塗了唇脂。
“外臣金仁問,拜見陛下。”金仁問稽首道。
李治道:“平身吧。”
金仁問站起身,高聲道:“外臣奉王上之命,向天朝進奉貢品,此乃禮單,請陛下過目。”
說著取出一份鑲金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