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置換?
有先例在前,青龍王知道,突破創始境後,他的道將留在這個世界內,成為他“變”的載體和運轉機製。
過分嗎?苛刻嗎?
不至於!
青龍王認為,修行到這一步,道行足夠的人,都能看出來,世界是完整的、圓融的,每一份都不可或缺。
因為每一部分,都運轉著大道的功能,都在運行著“變”。
要想置換一部分,置換的就是內部蘊含的道、蘊含的“變”。
能置換道的,也隻有道。
世界是有機整體,置換一部分,就必須考慮整體,這是無法避免的。
青龍王壓力很大,但他也能理解。
就像工業社會,有人認為買一些生產線,在外人的幫助下開起了工廠,能生產橡膠、冶煉鋼鐵,就是工業化。
但生產橡膠的產業呢,生產冶煉設備的工廠呢?
工業一環扣一環,不是說買了一部分就算工業化,缺少某一個環節,可能就是某一型號的合格墊圈生產不出來,都會導致大麵積停產。
即便買過來全部的生產線,工人也是一個大問題。
熟練的工人和工程師,是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的前提,無數工業門類中,深入一線的工人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做出最合格的產品,他們的經驗,是針對特定生產線一次次試錯積累而來,無法推廣。
還有設計師,工業最重要的,就是升級換代,如果缺乏自我升級能力,不說未來能否提高工藝,就是連自有的生產線也無法完美維護,遲早有報廢的一天。
這又牽連到教育問題,工業化的教育方式。
沒有合格的教育行業,無法培養出適應發展的合格人才,工人、工程師、科學家,一級接一級,每一環節都不能少。
發展到這個地步,必然有大量人口脫離農業,海量人口的吃飯問題就成了大危機。
一旦吃不飽飯,工業化也沒有進行下去的必要了。
所以,少人化或無人化的農業必須走上舞台,要增產要擴產,農業、種子、化肥、水利等農業技術也要發展。
這還不夠,生產的一係列農林漁牧工產品必須送到需要的人手中,交通又成了關鍵問題,若是脫離材料原產地建廠,連原材料運輸也是巨大難題。
村路、公路、高速、鐵路、高鐵、飛機、船運所有的運輸方式都要調動起來,圍繞的道路、橋隧、鐵建、列車製造、飛機製造、輪船製造也要發展起來。
吃的、喝的、穿的、行的、醫療、教育等,所有的一切脫離原始手工業,開始大規模製造,安全問題又成了心頭大患。
隻需一個供應中心出事,影響的就是數十上百萬人的方方麵麵。
哪個環節稍出點紕漏,放大到整個運轉鏈條上,都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影響。
這隻是區區一個工業化社會的管理,如果換成世界“變”的運轉,那涉及的東西又是如何繁雜?
青龍王隻是用一個工業化社會參考,就知道自己要置換變,付出的代價極大。
但相比那些連置換“變”資格都沒有,終生和世界綁定的人來說,他又是幸運的。
“置換‘變’是一個過程,不能一蹴而就,以我目前的身板,也做不到一次性置換出來。”
麵對超脫這麼偉大的話題,青龍王也隻能克製心中的躁動,讓自己冷靜麵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