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scriptappript
第634章呂宋求援
見朱景洪不說話,寶釵起身來到了他身後,一邊給他捏肩一邊問道:“當然……若事不可為,也不可強求!”
“你在軍中威望太高,若在此時過於活躍,著實也不太恰當!”
微微點頭,朱景洪沉聲說道:“找個機會,我先去探老頭子心意!”
“他要留的人老六打不倒,他要舍棄的人……隻怕我也保不住!”
歎了口氣,寶釵答道:“這些你明白就好!”
…………
轉眼又是兩天過去,禦史彈劾的奏本,內閣給出了票擬的意見。
按照慣例,內閣讓兵部對此進行核查,隨後兵部自行上了奏本,建議先將涉事將領免職,然後將案子交給刑部審議。
兵部建議免職,等於是履行了職責,一方麵讓內閣挑不出毛病,同時把這燙手山芋踢到了刑部。
內閣隨即重新擬票,議定由兵部刑部共理此案,票擬再次從司禮監批紅後下發。
而在部院之間扯皮時,牽涉其中的將領也都得以明確,除了此前在西北參與作戰的將官,也有去年秋冬跟隨朱景洪攻入朝鮮的將領。
此番兩邊被彈劾的人,加起來共有三十餘人,共同點都是跟著朱景洪升了官,且都是中低層的將領。
其中職位最高者,也不過是一名京營參將,官職不過才從五品。
但不得不說,選擇這些人做彈劾目標,是非常明智務實的做法。
一則這些人職務相對較低,收拾他們難度係數更低;二則這些人是朱景洪親信,收拾他們不但可以剪除朱景洪羽翼,還能極大程度動搖他的威信。
實打實的說,這次老六選擇彈劾這些人,對朱景洪來說比此前他屢受詆毀汙蔑,情況要嚴重得多。
這次,是實打實的要檢驗,他朱景洪到底能否護得住人。
護得住,那他威信不減甚至反增,而若是護不住……那就彆怪下麵人起懷疑了。
肅然隻憑這一次,無法將朱景洪徹底擊倒,對他而言也將是一次重創。
二月十三,襄王府存心殿。
“十三爺,在京的幾位兄弟,昨天都找到臣府上,一個個聲淚俱下,說了他們的委屈……”
“那些人確實是挑刺,咱們可不能任他們欺負!”
說話的人是侯璟,這廝是年前回了京,此前也登門拜訪過,隻是朱景洪沒有見他。
他今天前來,總算是沒走空。
主位之上,朱景洪默不作聲,靜靜的聽著侯璟在講。
一番滔滔不絕陳情後,侯璟說道:“十三爺,弟兄們惶恐不安,都找到臣來拿主意!”
“此事臣已跟祖父稟明,他說會儘力幫忙周旋,但此番禦史來勢洶洶,他對化解此事也無十足把握!”
侯璟的祖父侯孝康,現任前軍都督府左都督,官職已到實職武官最頂端。
居於頂端,當然有與之匹配的眼光,所以侯孝康知道這次事情,不是簡單的糾察軍紀。
牽涉到嫡皇子的爭鬥,勝負走向不是他姓侯的能左右,即使他已是最高級彆的武將。
“所以……臣隻能來請十三爺拿個章程!”
朱景洪神色鄭重,徐徐說道:“此事我已知曉,你可轉告他們安心,我不會坐視他們被人栽贓陷害!”
不管真相如何,在朱景洪這裡都是栽贓陷害,這是他“化解”此事的核心論點。
侯璟聽懂了其中內涵,正當他打算接話,卻聽朱景洪接著說道:“咱們在西北,吹寒風冒炮火,刀頭舔血生死一線……才換得天下安寧,如今卻被小人人中傷,是可忍孰不可忍!”
“即使真要過堂,到了堂上……也得堂堂正正,把這口惡氣撒出來!”
把惡氣撒出來,可不單單是宣泄情緒,更是做給沒被牽涉的將領看,即便不能讓這些人同仇敵愾,收割一波同情也是極好的事。
侯璟如今升了京營指揮同知,已經屬於是中高級的將領,可他終究還是個年輕人,聽到這些話也不免被引動情緒。
想起在戰場上舍生忘死那些事,再聯想到自己往後,也可能被人雞蛋裡挑骨頭,他的心裡也就非常的不好受。
“臣明白,一定跟他們說清楚!”
接下來,他二人又聊了一陣,然後侯璟便告辭離開了。
他前腳剛走,隱於屏風後的寶釵便現身,然後感慨道:“這次的事……即便你管不了也得管了!”
“是啊……沒有退路,管不了也得管!”
他是靠下麵將領捧起來的,這些人就是他的基本盤,護不住彆人他也啥都不是。
第(1/3)頁
第(2/3)頁
轉眼又是一天時間過去,刑部和兵部的扯皮結束了,最終竟形成了很離譜的結果。
刑部以案情複雜為由,又將都察院和大理寺拉了進來。
幾家推過去推過來,最終審案之事落到了都察院禦史頭上。
刑部兵部大理寺的理由很充分,案子是被都察院禦史扯出來,那他們對此案了解最深,由他們來審問就最合適不過了。
更離譜的是,這樣離譜的題奏,在內閣議了一個多時辰,最終還是被通過了。
三位內閣大臣,就此事的唇槍舌劍,也讓當值的內閣中書苦不堪言。
二月十四下午,睿王府存心殿外書房,朱景淵正在接見官員。
此人名叫張儒林,今年不過三十,現任甘肅監察禦史,此番彈劾他便參與其中。
在聯名彈劾的十位禦史之中,張儒林是最年輕的一位。
因為年輕,所以經驗不夠,就更容易吃虧。
比如其他參與彈劾的禦史,眼下要麼病了要麼家裡有急事,反正都有理由沒辦法理事,所以落到都察院的審案差事,最終便交給了張儒林來辦。
換句話說,西北與朝鮮諸將不法事,他張儒林將作為第一主審官。
此刻,朱景淵正在勉勵這位,為的是讓他更好的乾活兒,所以不停的給他戴高帽。
“天下讀書人的楷模”,“主持正義的賢才”,“匡扶社稷的能臣”……
這些話,從朱景淵這位名滿天下的賢王口中道出,確實讓張儒林心潮澎湃起來。
和張儒林不同,此時的朱景淵很不爽。
隻因被他寄予厚望的禦史們,這個時候竟全都慫了,以至於眼下隻能用張儒林。
所以,雖然是張儒林接了主審差事,他還是會設法鞭策其他人,作為陪審去給張儒林出主意。
“二月十六審案,朝中文武無不矚目,士林希冀和卿之聲名,全在此一舉了!”
“臣定不負殿下厚愛,一定全力以赴,匡扶正義……為西北百姓討回公道!”
二人又聊了一陣,張儒林就告辭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