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雪兒氣得直哆嗦:“你們知不知道有個名詞叫時過境遷,時過境遷就是說今非昔比,過去的事情都已經過去了,沒有誰會停留在十字路口等著誰,我家的娃不能有偏房。
我們一家子都是修行人,精力相當有限,討一個媳婦回家就夠累了,再多一個還了得?”
媒婆能聽懂孔雪兒的話,能做媒婆的多少也識一點字,加上見多識廣,有點發散思維。
但帶來的姑娘不識字啊,各種理由停下來不走。
李家人厚道,吃飯的時間到了總要留飯,於是吃過李家的飯,那些姑娘就更想要嫁進來了。
有些人從來沒有到外麵去吃過館子,隻吃過鄉下大席,所謂山豬沒有吃過細糠,所以對李家飯食,驚歎不已。
然而媒婆經常在外奔走,知道這一家人是真的不需要為兒子找傳宗接代的偏房了,隻好阻斷了姑娘們的恨嫁之心。
隻要女方一去請媒人,說的是李舉人家,媒婆立馬就打退堂鼓,哼啊哈的啥活都不接了。
這樣才慢慢的將事情涼下來。
阿寶回來的時候正是媒婆頻繁出入的時候,那些媒婆一計不成又添一計:“你家這個姑娘也十來歲了,再過五六年也是可以出嫁了,有婆家沒有?我認識的小少年可多呢,有長的挺好的,和你家這糯和和的小姑娘也相配。”
孔雪兒那真是嗤之以鼻,她覺得太子殿下生得已是極好,誰還能勝過他呢,這些媒婆真的是吃飽了沒事乾,膽子不小。
孔雪兒都不用拒絕,家裡的兩個男娃同時笑起來,李光正和李光義,李光義因為大哥中舉,請了一月假,從京城回來,等著吃席。
兩人的笑聲都怪怪的,說不出來的詭異,喜寶正坐在一邊玩耍,也跟著笑起來,所以一家子都在那裡笑。
媒婆見此,不明白也得明白,幾個眼神遞給帶來的姑娘,灰溜溜的離開了。
於是總算安穩了下來。
今年的中秋陸家良還送來了節禮,內造的月餅三千六百隻,核桃和彆的乾果各三百六十斤。
孔雪兒大大方方讓阿寶拿去送親戚:“彆家多送些,老宅和你大堂哥家就各色月餅按人頭送,一人每樣三隻,乾果一樣的一家一斤,反正他們得了什麼東西也不會送我們,能少送就少送。”
阿寶上老宅送東西,爺奶一份,大伯家人一份。
李老太目瞪口呆看著每樣月餅隻送三個給他們:“啥意思,怎麼給我們的還沒有給你大伯他們的多?”
阿寶很耿直的道:“這月餅乾果十分珍貴,不是我們買的,所以家家親戚都要嘗到。這是我小女婿送來的節禮,數量有限,隻能緊著人數送。
大伯家人多,你和爺爺奶奶隻有兩人,嘗個味就行了。”
李老太氣不打一處來:“那些嫁姑娘的,哪家不是平均送,小喜餅你大伯家八隻,我們也是八隻,怎麼到了你手上就不一樣了。”
阿寶不以為然:“誰家節禮來送過給你吃?嫁人小喜餅我自然還要來送,這個多送幾年,你還覺得不好嘛?”
李老太無話可說。
內造月餅個兒小,模樣好,口味上佳,吃了還想吃,就是隻得嘗個味,李老太老不高興了。
女兒李彩香也來送節禮,她年年來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