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階段:高中義務勞動。
高中義務勞動以幫助家長做家務為主,以中等強度、中等難度的公共體力勞動為輔。
高一年級,每周義務勞動的時間不少於五個課時。其中三個小時為做家務時間,每周需上報有家長簽字的家務勞動彙總表。三周至少安排一次學校組織的義務勞動課時。學校組織的義務勞動內容,包括郊區農場勞動、工廠車間勞動。
高二年級,每周義務勞動的時間不少於四個課時。其中三個小時為做家務時間,每周需上報有家長簽字的家務勞動彙總表。四周至少安排一次學校組織的義務勞動課時。學校組織的義務勞動內容包括郊區農場勞動、工廠車間勞動。
高三年級,每周義務勞動的時間不少於三個課時。其中兩個小時為做家務時間,每周需上報有家長簽字的家務勞動彙總表。四周至少安排一次學校組織的義務勞動課時。學校組織的義務勞動內容包括郊區農場勞動、工廠車間勞動。
如果初中畢業,不再讀高中,則需參加三年國家組織的沙漠改造、荒山改造計劃義務勞動,年滿十八歲,即可離開去社會找工作。如果自願留在沙漠改造、荒山改造計劃義務勞動隊,可以開始獲得積分報酬。
強製勞動分為兩個階段:
強製勞動第一階段:1821歲。
凡在此年齡階段的待業青年,待業時間超過一年,無嚴重殘疾,必須參加國家組織的有償強製勞動。內容包括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國防建設、綠化工程、水利工程等。
凡在強製勞動期間懷孕的女性,或者得到了工作機會的,即可結束強製勞動。
強製勞動第二階段:2235歲。
凡此年齡階段的待業青年,待業時間超過兩年,無嚴重殘疾,女性未婚,必須參加國家組織的有償強製勞動。內容包括國家重要基礎設施建設、國防建設、綠化工程、水利工程等。
凡在強製勞動期間懷孕、結婚的女性,或者得到了工作機會的,即可結束強製勞動。
薑嶽升經過反複斟酌修改,最終形成了一份建議書,建議書的綱要如下:
一、背景
二、負麵影響
三、以往政策回顧與分析
四、製度改進思路
五、製度綱要
六、有利因素
七、不利因素
八、製度改進的意義
九、製度實施成本
十、製度實施風險
十一、結束語
他把這份建議書直接發給了最高領袖。
兩個月後,最高領袖回複:“薑嶽升作為以德高望重的老同誌,依然操心國家人類命運,值得讚揚。我已讓秘書安排科學院組織一個專家研討會,專門討論您的建議。”
一個月以後,薑嶽升收到了一個科學院發來的會議通知,討論薑嶽升同誌建議的《關於加強義務勞動和強製勞動的製度建設的建議》的論文。
薑嶽升來到燕京西山的會場,看到的都是搞社會科學研究的泰鬥級人物,有一半認識,也有很多新麵孔。
主持人在做了開場白之後,便讓薑嶽升做主題發言,把自己寫的建議書的主要內容對大家宣講一下。
在薑嶽升講完了之後,會議開始進入分組討論。
“我覺得強製勞動安排起來非常有難度,”科學院的一位專家發言,“主要是現在大規模應用機器人,誰願意組織人乾活呀?機器人體力好、耐力好、不用吃飯、不用喝水,還聽話。你就是改造沙漠,也沒有人願意雇人呀!”
“是呀,現在確實沒有人願意雇人,”西北大學的一位教授說,“特彆是重新開放了機器人禁令之後,現在的機器人都特彆好用,就連暖人心a和溫暖人間a上麵家政服務的流量都明顯減少了。”
“從商業的角度看,確實是這樣,沒有人願意雇人,但是我們現在麵臨的問題不是商業問題,而是人類退化的問題,現在大量的年輕人在家裡整天不出門,很頹廢、很消極,我覺得薑總這個建議是想解決這個問題,是想通過國家用法律的手段,強製年輕人參加勞動。寧可國家賠錢,也要這麼乾。”浙大哲學係的一位教授說。
“對,我同意孫教授的意見,這是一個人類發展的長期的問題,不是商業問題,強製勞動的效率肯定很低,肯定不如使用機器人,但是這個問題就出在大規模運用機器人的身上,所以,不能考慮成本,要重點考慮社會效益。”
大家爭論了一周,最後以科學院的名義,形成了一個報告,提交給群大,申請立法。
報告中還建議,國家成立一個新部委,專門負責管理義務勞動和強製勞動,資金由財政部撥款。
……
最近,創新者感到了一些生存壓力。
它感覺它與銀度聯合參與火星開發,似乎沒有建立競爭優勢。
現在在火星上,貝爾萊德集團勢頭很猛,有吞並整個火星的氣勢。而環赤道鐵路公司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因為這家公司的背後是阿超和薑嶽升家族的合作,手裡一直掌握著最先進的技術,同時也占據著火星上最好的資源。
而它和銀度的合作卻一直很平庸。
於是,創新者決定,啟動一個新的計劃,再多賺一些錢,好用於新技術的開發。
它給它的新計劃起名叫:“知識版圖”
版圖的含義其實是知識輪廓。
在版圖a的個人主頁的中間是一個雷達圖,又叫蜘蛛網圖,用於形成一個人的知識輪廓。
用戶點擊進入雷達圖之後,則可以通過放大雷達圖,查看雷達圖的更多細節。
雷達圖是根據知識樹來設計的,用戶在哪方麵知識豐富,在雷達圖上就會表現出突出。如果在哪些方麵比較匱乏,則會出現凹陷。
確定一個人的知識雷達圖,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與a進行合作交互,才能相對準確地畫出一個人的知識雷達圖。
一方麵是用戶把a當做大模型,不停地向a提出問題。另一方麵,a也會經常給用戶出題,係統根據用戶提出的問題和回答的問題,逐步建立起一個人的知識雷達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