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城上月,白如雪;閣樓裡,燈昏沉。
寂榮大師沒有和劉懿繼續討論究竟怎樣才算強者,又怎樣才算弱者。
這方麵,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爭論下去,隻會綿綿不休。
小閣樓中,寂靜了片刻。
劉懿的思慮,隨著淡淡的秋風,飄向了遙遠的赤鬆郡。
第一次去赤鬆郡,還是隨東方春生遊曆薄州,那時候的赤鬆郡,一片荒蕪,寸草不生,那裡的人們以鹹魚乾和腐草為食物,老老少少一個個麵黃肌瘦。那個時候的赤鬆郡,沒人想留下,也沒人想過有一天會大富大貴!
第二次去赤鬆郡,劉懿作為五郡平田令,帶著七拚八揍的隊伍,磕磕絆絆、有驚無險地在赤鬆郡走了一遭,不過,這一次,在劉懿認知的隊伍裡,出現了以為‘強者’,他就是夏晴,這位致物境界的文人,消散了自己積攢一生的修為,巧借龍珠中蘊含的天地靈氣,強開天池,引水成渠,貫通州郡,改變一方水土,成就赤鬆郡繁華氣象。
第三次去赤鬆郡,劉懿是獨身一人,他騎著賽赤兔,看萬山紅遍、層林儘染,在水河觀看李延風腳踏祥雲、入境致物後,當他看到赤鬆郡百姓在扶餘城為夏晴立的雕像,當他看見赤鬆郡百姓臉上幸福飽滿的笑容,當他看到候宇途率千人追隨與他時,少年劉懿,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
能以一己之力,奪天地之造化者,方為強者!
能犧牲自己,成全他人,夏晴,是強者。
能在艱難困苦中堅守,能自力更生創造人間美好,赤鬆郡百姓,也是強者。
這,才是劉懿對強者的定義!
隻不過,這些話,無法對他人說起罷了。
就在劉懿深陷往事,寂榮大師輕輕開口,“寺廟迎接南來北往的香客,在與他們攀談之間,我得到了一個消息!”
劉懿緩緩回神,他看著寂榮,低聲問道,“什麼消息?”
寂榮語出驚人,聲音有些粗重地道,“或許,江瑞生,還活著!”
方顗猛然驚起,“這孫子,果然活著!”
劉懿則表現得十分淡定,“嗯!伏靈山一戰,我軍在打掃戰場時,沒發現他的屍體,我便預感到了他應該不會死。極樂島上浮屍遍野,仍沒有他的屍體,我便隱約猜到,血洗極樂島的幕後主使者,應該會是江瑞生,隻不過,此中過程,實在令人費解疑惑。”
寂榮問道,“有何費解之處?”
劉懿揉了揉太陽穴,道,“司徒喬溪是天動境界,但被他救下的江瑞生,已經是半死不活的狀態,而且,極樂島是司徒喬溪的大本營,按理來說,在這樣的環境下,已經活了二百多歲的司徒喬溪,依靠閱曆和實力,應該很容易便把江瑞生拿捏,可最後為什麼反倒讓江瑞生翻了盤呢?這是在讓人費解!”
寂榮揉了揉光頭,吐出一口濁氣,“極樂豐都屬於陰陽家一脈中的偏門兒,整日想著以邪門歪道追求長生不老,老鱉司徒喬溪經營多年,身懷三寶,其中兩物是由《太玄經》衍化而來的《五陽決》和《血祭》兩本絕世秘籍,還有一物,便是司徒喬溪煉化百年才煉成的八百具卸甲境金剛傀儡。司徒喬溪修《五陽決》,而江瑞生,則修成了專以吸納精氣助長境界的《血祭》。”
方顗微微醒酒,坐起身來接續說道,“我在望南樓與南來北往客官攀談時,也聽過關於司徒喬溪的種種傳聞。當年,司徒喬溪獨子司徒象天戰死於伏靈山,致使司徒喬溪移骨換髓之術失去了筋骨血肉,而江瑞生兼收萬人精氣,其精血早已與世人融會貫通,所以,當年司徒喬溪鋌而走險,救走了江瑞生。可據商客所說,司徒喬溪把江瑞生押回極樂島後,便獨自出海倭國尋覓神仙藥草去了,回來當晚,極樂島上便血光衝天,此後,司徒喬溪便再沒有一絲消息,至於那天晚上極樂島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早已無人知曉了。”
劉懿心中有事,雖然酒精上腦,但他勉強振作,清醒了幾分,道,“事情會不會是這樣,司徒喬溪把身受重傷的江瑞生裹挾回到極樂島後,自以為江瑞生無法掀起大浪,便逐漸放鬆了警惕,出島遊曆。而島中的江瑞生則借此良機休養生息,通過三寸不爛之舌,暗蓄實力,待司徒喬溪回來後,一舉將其消滅,統一了極樂豐都。而我等所登極樂島之日,想必江瑞生早已探查,所以在我等登島前夕,江瑞生鏟除了極樂豐都中所有敢於反對自己的人,一把大火將極樂豐都百年基業付之一炬,而後,他帶著秘籍、卸甲境金剛傀儡和順服於他的門徒遠走他鄉,並與幻樂府提前串通,借機嫁禍於我。”
寂榮暗暗點頭,“有道理!”
方顗一聲冷哼,“哼哼!好一個一石二鳥,玩的真明白。”
在木桶裡‘解脫’後的苗一鳴,如一攤爛泥歪在角落,聽到‘幻樂府’三個字後,嘴裡喃喃自語‘幻樂府的人是活的,音樂是死的,我不喜歡,不喜歡’,便悄然睡去。
方顗憤恨地道,“幻樂府也是個助紂為虐的主兒,戲龜年妄活半生,居然不分正邪,依靠境界徒增殺戮,這樣的幫派,該當覆滅!”
寂榮悠然地道,“仙有仙道,鬼有鬼道,神仙行百善,上天享世人朝拜,惡鬼行百惡,下地受世人踐踏。因果輪回,不是不報,阿彌陀佛!”
劉懿雙瞳有些發紅,聲音中頗具殺氣,“戲龜年在淩源山脈種下的因果,我會給他一個很好地輪回!”
方顗拍掌大笑,道,“趕緊睡覺!明個好好乾活,攢錢雇天下最厲害的殺手,也好給北姑娘報仇。”
苗一鳴‘詐屍’一般坐起,嚎叫了一聲“說得對啊”,便又複睡去!
方顗無心談論極樂豐都之事,又去踹了苗一鳴一腳,亦翻身睡去。
小小閣樓之中,僅剩下了劉懿和寂榮大師兩個清醒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