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北麵的蒙古人已經亂了套,他正好可以把李定國調回來參與海州的戰事。
就在王永吉打算下令時,忽然有兩個士兵一前一後走進軍帳。
第一個士兵單膝下跪:“啟稟總督大人,京師傳來消息,陛下已將祖大壽削職為民。”
“嗯?”王永吉等了一會後詫異地問道:“沒了?”
“沒了!”士兵回答。
“這...這是好事啊!”王永吉臉上笑容又多了一分。
祖大壽進京時,吳三桂和關寧軍就表現出了抗拒的情緒。
不是抵抗軍令,而是消極作戰。
一開始他沒看出來。
等他們搭建的浮橋連續三次被建奴破壞後,王永吉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這也是他不得不調集水師前來搭建浮橋的原因。
“祖大壽現在人在何處?”
“正在從京師回寧遠的路上,說是回鄉養老。”
“立刻把這個消息告訴吳三桂。”
“遵命。”
第一個士兵剛起身,第二個士兵便說道:“總督大人,遼河對岸的建奴似乎正在撤離。”
“撤離?”王永吉騰的一下站了起來,“建奴這是要乾什麼?”
“末將也不清楚。”
“那就趕快去查清楚。”王永吉意識到要有大事發生,連忙召集中軍的將官們去遼河岸邊查看情況。
等他們來到岸邊時,已經有明軍搭乘小船從對岸返了回來。
“怎麼樣?”王永吉急忙詢問。
“末將冒死前進數裡看了看,發現建奴的大部隊已經撤離,營地也被搬空了,隻剩下一些負責殿後的八旗兵。”
“這也...太巧了吧?”王永吉很是納悶,“我軍水師馬上就能抵達前線搭建浮橋了,建奴卻好像提前知道了一樣,迅速退兵!”
黃得功冷笑一聲:“從入遼以來巧合的事可不止這一件。”
“例如?”王永吉抬起頭問。
“例如賀錦之死,大淩河被圍...建奴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了什麼,絕不敢孤軍深入!”
“這就有點陰謀論了,”王永吉擺著手說道:“李定國也是孤軍深入,你總不能說他也提前知道了消息吧?”
“李定國孤軍深入是有前提的。”
“什麼前提?”
“他在出兵前,已經通過當時的戰局知道了建奴主力的大致方位,所以才敢孤軍深入。”
“這件事稍後再說,立刻擂鼓升帳。”王永吉吩咐道。
王永吉回到中軍帳時,眾將已經到齊。
他把河對岸的情況簡單描述一遍後問眾人:“建奴不戰自退,諸位有何想法?”
“我認為建奴後退是因為兵力緊張,不得不收縮防線,集中兵力與咱們對抗。”吳三桂率先說道。
“附議。”
“同意。”
“對,我也是這麼想的。”
其他人紛紛響應。
“本督也是這麼想的,”王永吉點點頭,“所以接下來咱們要渡過遼河,進軍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