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是。
除了少數作奸犯科的人員外,大部分百姓都是守法的。
不守法根本不行,畢竟他們無力與朝廷和地方官府對抗。
守的法不是一成不變,而是具有靈活性。
在朝廷,這個法是《大明律》。
但是到了地方,這個法就變成了地方官員自己。
地方官員遵守《大明律》,那麼百姓守的就是《大明律》。
地方官員若是不遵守《大明律》,百姓就遭殃了。
法治也就出現了問題。
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
隻有皇帝守法,朝中大臣守法,下麵的官員才會守法。
官員守法,地方上的士紳才會跟著守法。
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短時間內或許看不到成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產生的後果才會顯現。
為了大明,崇禎要做一個守法的皇帝。
說完吳三桂的問題,崇禎看向範景文卻沒說話。
範景文知道,崇禎要重提兩天前沒有商議出結果的事:新任平遼總督人選。
第(2/3)頁
第(3/3)頁
發生了這麼大的事,王永吉無法獨善其身。
必須要換人。
範景文最開始同意換帥,但經過兩天的思考後又不同意了。
他躬身施禮道:“臨陣換帥本就是兵家大忌,況且吳三桂的事還沒有解決,此時換帥很容易讓遼東的局勢失控。”
“朕沒說現在就換,”崇禎擺了擺手,“朕的意思是先尋找合適人選,等吳三桂的事解決後再考慮換帥。”
“而且...王永吉親自殿後,吳三桂一旦發難,最先倒下的就是王永吉。屆時軍中無帥,必將大亂。”
怕範景文沒有聽懂,崇禎又解釋了一番。
他的意思是選一個候補主帥,以應對突發情況。
既然是候補主帥,從其他地方臨時征調肯定是來不及了,隻能從平遼大軍內部選拔。
聽完崇禎的解釋,範景文立刻警惕起來。
在他看來誰都可以接任,唯獨定王朱慈炯不行。
首先他年齡太小,其次經驗不足。
同時資曆不夠,難以服眾。
其實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範景文怕崇禎假借朱慈炯之手,重新掌握兵權。
這是內閣所不能容忍的。
崇禎知道範景文的顧慮,他輕咳一聲問道:“範閣老可有舉薦之人?”
“臣以為誰都可以接替王永吉,唯獨定王朱慈炯不行。”
“理由呢?”
範景文堅持道:“沒有經驗,資曆也不足,把平遼大軍交到他手上恐怕會葬送目前大好的形勢。”
“範閣老覺得誰有資格接任?”崇禎麵無表情地問。
範景文直接回答:“劉肇基,李憲忠,李定國等人都有資格。”
“範閣老此言差矣!”崇禎否定了範景文的話。
範景文一怔,再次施禮道:“請陛下賜教。”
“平遼這麼多年,各總兵之間都對彼此非常了解。他們確實都有指揮大軍作戰的能力,但不是任何人都能擔任平遼總督,能服眾的那個人才行。。”
範景文皺著眉想了想,讚同道:“陛下所言極是,剛才是臣考慮不周了。不過...臣實在想不出他們當中誰能服眾。”
“所以...”崇禎表明了自己真正目的:“朕的意思是讓他們幾個商量一下,共同推舉一人。此人不但有統領大軍之才,還能服眾。”
範景文眼前一亮,隨後平靜的說道:“陛下聖明!但臣以為應該增加一個前提。”
“什麼前提?”崇禎問。
“前提是...這個人不是定王殿下!”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