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向恒自是知無不言。
這讀過書的人,說話行事就和沒讀過書的人不一樣。
他們愈發信服,連帶著也好奇閆向恒的來曆。
這也沒什麼不能說的。
他們小安村正式落戶在此,正是要讓周圍的村子都知道他們的存在。
是以很快的,大集上的人都知道了。
這小安村啊,有個姓崔的郎中,看病不貴,不給銅板拿糧食抵了診金也成。
還有更稀奇的,他們村子還有兩家讀書人。
一位秀才,一位童生,都被咱虎踞城的大老爺請去衙門當戶書啦!
閆向恒自是不會如此渲染自家。
這些都是崔娘子幫著宣傳的。
她和大集上的幾位娘子相見恨晚。
嘮的挺熱乎。
“饅頭攤上收錢的是咱們秀才公的弟妹……
那個賣鹵蛋收錢的是梁童生家的大小子……
那個是秀才公的兒子……”她指點一圈,又給她們指閆老二:“那個,弄石板烤魚那個,就是秀才公的親弟弟,閆家的老二。
我這二兄弟可是個能人,最能張羅事,人也好,熱情不生分,在外邊見過大世麵,懂得特彆多,沒啥他整不明白的。
等時間長你們就知道了,那一家子都是好人。
咱們村風氣也正,老家旱的過不下去了,跑到你們這邊來,咱可沒光想著伸手過日子。
等有機會你們去我們村裡走一走,家家的地都侍弄的精心,菜苗苗都長得指頭高了。
等到收菜的時候,我二兄弟還說要帶我們醃菜,咱們都打聽了,你們這邊冬天不好過,得多存吃的,是吧?”
“哎呀,不光是存菜,你們起房子了嗎?盤炕了嗎?沒有炕這冬你們過不去。”一旁的婦人好心的說道。
崔娘子帶著點小得意:“咋沒盤,我二兄弟找的那個起房子的師傅,姓盧,在咱村裡待了好一陣子了,沒少指點咱們,還給咱家家都盤了炕,彆說,你們這邊的炕頭真好睡,燙的人暈暈乎乎,一覺到天亮,哈哈!
房子也都起來了,慢的人家也就這兩天,咱村長說了,十五之前咋也整完,過個好節。”
“盧師傅啊!你們找人打聽的準,他家是祖傳的手藝,起的房子結實。”
“你們村子今年全種的菜啊?那醃秋菜的時候,我們能去換點不?咱這邊冬天老長了,天天在家點著炕頭,吃菜少了嘴邊一溜的泡,我們都是種稻米,菜種下的不多,一家子緊緊巴巴吃,翻年就吃的剩不下啥。”
“怎麼不行?來換唄,我們也正愁糧食不夠呢,咱這叫兩好擱一好,互惠互利。”
“那你詳細說說你們村子咋走啊?道遠不?”
“嘿!離這西橋鎮近著呢,大石橋往西邊過穿過林子就是咱村,村中心有塊大石頭,到了地方你喊一嗓子崔家的,我一準能聽見,到時候你們儘管來,包在我身上。”崔娘子跟人保證著。
村裡家家都要囤糧,一家子十好幾畝幾十畝的菜地,要是這事能成,守家待地就給糧食換來,她二兄弟說啥得記她一功!
閆老二和戚家兄弟搭出了石板烤台。
弄出了地道的——石板烤魚。
燃燒的木炭不間斷的烘烤著上方有些厚度的石板,閆老二動作瀟灑的刷上一層油,收拾乾淨用粗鹽水醃製好的小魚一條條排在石板上,發出滋滋的聲音,用快子給它們一一翻麵,漂亮的金黃色顯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