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陳氏墓誌銘,君諱以勤,字逸甫,四川順慶府南充人,世代為官。”
“君在日,常引以為傲者,澄清玉宇,天朗水清,以奕奕而終。”
“男,於陛、於階,出於至孝,奉己身,但求君,聞達於世耳。”
“餘感之,遂命筆,銘曰:君有憾乎?君無憾矣!”
李春芳站在中案前,念著張居正為陳以勤書寫的“讚詞”,越念,臉色越怪異。
磨墨的高拱、麵麵相覷的胡宗憲、呂芳,雖然作為當朝大學士,常常被人詬病學識淺薄,呂芳也是內廷內書堂中的佼佼者,或許不懂“讚詞”,但一定懂“墓誌銘”。
這分明就是為陳以勤寫的墓誌銘嘛。
張居正起筆,望著陳以勤,笑道:“逸甫,如何啊?”
麵對陳以勤在傳國玉璽上的“敲竹杠”,張居正也有了反擊的心思。
你讓我寫讚詞,我先給你來個墓誌銘。
不過,任誰都看得出來,張居正是玩笑的心思,十二封陳以勤三父子、陳家八族老,和對整個陳家的讚詞,不會是這樣的。
這篇,不算。
陳以勤卻從中案揭過墓誌銘,認真看了看,不住地點頭道:“八十四字,妙筆生花,存世百年,一字千金不為過,這可是八萬四千兩黃金,我死後的墓誌銘,就這樣寫了。”
堂上的幾人,頓時被陳以勤這“貪財”的模樣弄得哭笑不得。
李春芳望著老友,無語道:“身為內閣閣臣,國之柱臣,沒有賜諡,沒有於國於民貢獻,這算哪門子墓誌銘啊?”
越是位高。
身前、身後的一切,要求就越是嚴苛,以陳以勤的身份地位和對大明朝國民的貢獻,死後至少要立個大碑才能寫下生平。
八十四字?
八百四十字都寫不完!
“我不喜那樣的墓誌銘,這樣就挺好。”
陳以勤搖搖頭,堅持道:“我族中八位族老也要照此擬讚詞,勞煩元輔了。”
為官幾十年,張居正寫過不少讚詞,尤其是在沒有登臨內閣首揆前,據陳以勤知道的,就給嚴嵩、給徐階、給聶豹等數人寫過。
但墓誌銘,這絕對是張居正寫的頭一篇,價值不言而喻。
再就是,陳以勤非常喜歡這篇墓誌銘中“君有憾乎?君無憾矣!”
死而無憾,對他來說,對他這個內閣閣臣來說,是獨一無二的讚歌。
兩個兒子和家族,暫時不需要墓誌銘,相信張居正也不會去犯忌諱。
但跟隨進京的八位年事已高陳家族老,對當朝元輔書寫墓誌銘的渴望,遠在讚詞之上。
“逸甫,不要這樣玩笑。”張居正擱下狼毫筆道。
哪有人還活著就寫墓誌銘的?
再說同朝為官,同閣辦事多年,如果陳以勤真的走在前麵,張居正絕對是願意執筆為陳以勤書墓誌銘的,給予陳以勤崇高的評價,哪能如此“潦草”?
“真的。”
陳以勤將墓誌銘小心折疊,在袖中放好,肯定道:“於陛、於階年歲小,受不得元輔的讚詞,那是我之前玩笑了,陳家雖曆數十世,但“家歲”尚小,也不必過譽。
那十二封讚詞是虛話,元輔為我寫下這封“讚詞”,再給我族中八位族老寫下“讚詞”即可,玉璽的事,自有我陳家包攬。”
這一刻。
政務堂裡的人,才明白陳以勤沒有玩笑。
張居正收斂了笑,起身下拜道:“居正慚愧……”
哪怕沒有傳國玉璽的事。
陳以勤為大明朝做的事,也值得更高評價,而陳家,雖有私心,但君子論跡不論心,又何況是君子之家?
張居正始終以成為嘉靖四十年內閣首揆,帶領大明朝走向無限光明的未來而覺得驕傲,一人之下,萬萬之上。
他自覺可以隨意評頭論足任何人,任何家族,對周邊的人、事,想怎麼安排就這麼安排。
可是,在麵對時常遭遇刺殺,卻能坦然談論自己生死,以及不顧榮辱、不避族運為大明朝國民做事的陳家時,張居正忽然十分慚愧。
陳以勤擺擺手,道:“元輔不必如此,我是追名逐利者,陳家亦如是,我本俗人,家是俗家,元輔、次相、汝貞、子實,還有呂公公,就以“俗”字視我即可。
我不高尚,陳家更不高尚。”
這番話。
滿是名、利。
卻充斥著真誠之意。
不止張居正更加慚愧了,高拱幾人心中也泛起了幾分慚愧。
今日的內閣,不似過去的內閣。
在利益排序上,不再是自身利益、家族利益、文官集團利益、聖上利益、朝廷利益,百姓利益不重要,這樣的次序。
而是自身利益、家族利益、聖上利益、文官集團利益、朝廷利益、百姓利益的次序。
百姓利益在閣老們心中,雖有提升,但提升十分有限。
陳以勤、陳家,口口聲聲是為名、利做事。
反觀他們這些口口聲聲是“百姓”做事,不計名利的人。
誰是真正的高尚,誰是真正的庸俗,一目了然。
高拱繼續研著磨。
張居正重新拿起了狼毫筆,肅穆望著陳以勤,問道:“敢問貴族族老何名?”
“陳平,字安民。”
“何等功名?”
“舉人。”
“可有著書立說?或授學於人?”
“無有著書立說,家族設有書院,沒有禁忌,不問出身,凡有渴求學問者,皆可入學求教,平族老,便是其中講授《四書》的師長。”
張居正邊問邊寫,李春芳在念,道:“南充陳氏墓誌銘,君諱平,字安民。
四川順慶人,辦學曆十世,功成舉人,無意仕途,而意桃李芬芳,君在日……”
張居正連寫八篇墓誌銘,也對陳家有了更深的了解,陳家沒有門生故吏遍朝廷,但卻做到了桃李滿天下。
四川順慶府附近的功名者,基本都求學過陳家學院,尋求陳家族老解疑答惑。
陳家不富,然以學問濟天下。
書成。
陳以勤命人帶著傳國璽和墓誌銘去了驛站交給族老,轉述族老,務必在新年正月初一之前,要完成對玉璽做舊。
這是嘉靖四十年的內閣,要在嘉靖四十一年第一日對聖上的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