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縣城的,附近鄉裡的,一個接一個的陽夏子弟來到此處向吳廣投效。
這讓吳廣想到徐氏父子時,不由暗歎。
“生時助我親眷脫離危險,死後還能幫我揚名,助我招攬陽夏子弟。”
“這徐氏父子,好人啊!”
感歎之後,吳廣沒有辜負徐氏一族的犧牲,利用這個機會大肆在陽夏招兵。
一直到第三日,整個招兵的熱度才逐漸退減。
“稟都尉,我已將陽夏籍的子弟統計好了。加上之前跟隨都尉的戍卒,陽夏子弟總共三千一百二十五人,其中刑徒隸臣九百三十七人,各大族子弟、僮仆一百五十三人,原秦人所命的縣卒、吏員約二十八人,其餘皆是青壯黔首。”
前來軍帳向吳廣稟報的是一個手持簡牘的青年男子。
此人約二十五六,身高七尺八寸,生的方臉短須細眼濃眉,說話做事則一板一眼,向吳廣稟報時甚至將數字精確到個位數上。
吳廣將手中的陳勝書信往案上一放,笑道:“阿雲不愧是羅氏出身,這兵員管理和糧草計算之事素來為我頭疼,如今我得阿雲,真如服了一劑良藥啊。”
“都尉過譽了,雲亦欽慕都尉久矣。今又蒙家族父老期待,為都尉效犬馬之勞,雲心中不勝欣喜。”
羅雲拱手向吳廣一拜,姿態很是嚴謹。
吳廣嗬嗬一笑,又轉頭看向帳門處持戟而立的少年嶽成,心頭越發高興。
這次來陽夏,他的收獲非常大。
三千人的陽夏子弟兵,便是吳廣日後縱橫天下的資本。
在對他的忠誠上遠超葛嬰、宋留那邊人員來曆駁雜的上萬人。
而且除了底層兵員,陽夏這邊的大族豪強也對吳廣有所表示,各派出家族子弟和府中僮仆前來跟隨。
這些豪強大族的子弟,基本都能識文斷字,見識上也遠非底層黔首所能比。
這羅雲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羅氏乃祝融氏之後,與楚同姓。在春秋時,羅國為楚所滅,一支庶脈流於陽夏,在此生根成長,便是陽夏羅氏的來曆。
既然是貴族之後,羅氏自有家族傳承,談吐修養,見識能力自然不俗。
吳廣見到羅雲後,略微考校,便不勝欣喜。
要知道義軍增長迅猛,人員駁雜,其中大部分都是不識字的黔首、刑徒,衝鋒陷陣或許能行,但要搞文事、搞後勤,那就不是一般人能勝任了。
之前的義軍後勤,吳廣都是由銍縣、譙縣等地的豪強大族來負責。那些人雖然也有些能力,但對吳廣缺乏忠心,甚至時有陽奉陰違的現象發生,算不得什麼得力助手。
吳廣正為此感到頭疼,此時陽夏大族派遣子弟來投,正好為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陽夏人對吳廣的忠心度,遠超其他郡縣。
吳廣讓羅雲帶著一批陽夏大族的子弟,負責軍中的人員管理和後勤事項,作為基層軍吏使用,可以讓他能更有效的控製這支軍隊。
而除了羅雲這樣的大族子弟外。
嶽成這樣的輕俠少年來投,也讓吳廣多了一批能打的手下。
嶽成是陽夏少年中的佼佼者,年紀輕輕就敢帶人襲殺陽夏右尉,武力膽魄遠超其他人。
如今吳廣暫將他留在身邊,作為侍從培養感情,並觀察嶽成的誌向能力,日後或可作為手下的一員大將。
“項羽有他的江東子弟,劉邦有他的沛縣鄉黨,我吳廣又何嘗沒有陽夏子弟的追隨!”
陽夏子弟的加入,讓吳廣對於未來多了一層信心。
與此同時,率人前往太康鄉的阿牛,也帶回來了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