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蕭沉默了。
嗯……
這種感覺,要怎麼說才好呢?
就像是前世上學時,被小學班主任說是帶過最差的一個班級。
結果到了初中,又被班主任給了同樣的評價。
既視感太濃重,以至於這些話一出現,師尊的感覺立刻就體現了出來。
你們搖光聖地,都是這麼帶小孩的?
那豈不是說他天生就是當師尊的料!
林蕭忽然反應過來。
對啊!
雖然自已這邊的結果不太對,但既然經過了搖光聖地的檢驗,就一定有可取之處。
同樣說明了這麼帶孩子,是沒有問題的。
已知沒有問題的條件有幾個來著?
樣貌方麵是一個。
給弟子好東西是一個。
有很多年輕的師尊也算一個。
最後,是在言語上親近一些,讓徒兒感到溫暖和信任,也算是其中一種。
稍稍回顧,林蕭撓了撓頭。
“教導的對象不一樣,但模式總是殊途同歸……”
畢竟。
仔細想想,這些事都很正常。
要說擺個臭臉,或者丟本經書就不管不顧,隻教修行不教行世之術,才是沒有師德的體現!
“刨除心中的偏……經驗論,就先這樣看下去吧。”
這一看就是半天。
這些時間裡,林蕭不斷在聖地中更改著方位,觀察每一對不同師徒之間的相處模式。
在大多數身為師尊的人身上,他都能看到自已的影子。
但也有部分,教導徒兒的方式略有不同。
比方說,有一個看上去五十多歲,但保養極好的婦人,非常和藹可親。
對待自已的三名弟子,就像是奶奶一樣進行著接觸。
不但可以進行身體上的接觸,還能坐在懷裡,像是講故事一樣教導經書上的內容。
其他年紀比較大的弟子,也像是長大後的孩子,自覺分擔著生活的重擔。
明明婦人一身氣息強橫十足,已有王者威勢,但卻無需頭疼資源之事。
幾乎過不了多久,小徒兒需要的丹藥就由其他弟子帶回來了。
而且,
在尊重師尊這方麵,也用略有不同的,像是對待長輩的方式好好執行著。
林蕭看了許久,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發。
弟子不是永遠都隻能是弟子,但長幼可以永遠是長幼。
用更親近的方式來接觸,展現出親情般的相處方式,反而杜絕了徒兒不尊重師尊的可能。
等長大後,還能很自然的做到回報師尊,簡直就是一舉三得!
還有幾對師徒。
接觸的方式略顯冷淡,隻是完成教導後,就去做自已的事情了。
這種方式是杜絕了師徒感情變質的問題,但也封閉了自我,拒絕了解徒兒的內心與需求。
待以後出師,估計也不會有太多的感情和思念。
就像是在完成任務一樣。
林蕭感覺這種方法其實挺適合自已的,但很可惜,形成如今這種現狀的他,已經沒有了再與徒兒冷漠相處的可能。
畢竟。
連看見師綰綰頭發亂糟糟的,都會看不下去,伸手整理妥當。
以後再收下徒兒,又怎麼會不用心相待呢?
“師尊”這兩個字,可不隻是教導經文便能囊括進去的。
“倒是可以取長補短,在該用心的地方用心,不該用心的地方不用。”
林蕭默默地想。
而現在,
唯一的問題,就是如何去分辨不該用心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