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根據地下組織的情報,鬼子正在快速沿著同蒲鐵路向著運城方向撤退,兵力機動很快。如今霍州至臨汾段的同蒲鐵路已經被破壞,我們無法沿著鐵路向前機動。”劉長青拿起最新的情報,向著張雲報告道:“咱們要不要派人追擊?如今還需要將1、2、8團調往霍州戰場麼?”
劉長青提出的幾個問題,確實是需要張雲現在就決斷的作戰細節。
霍州戰場的形勢變化實在太快了,快到張雲之前的部署都跟不上了。
之前張雲和臨時指揮部參謀們著急把1、2、8團運往霍州阻擊前線,無非是擔心鬼子兵力太多,前線壓力太大,若是鬼子這8萬機動部隊成功突破新一團、獨立團等部隊阻擊,進入此時兵力空虛的晉中,就會打亂軍分區搶運晉中繳獲物資的部署,甚至可能引來太原鬼子與聯合部隊鬼子對獨立支隊各部隊的合擊。
但誰能想到,霍州前線**迭起,先是晉綏軍突然入場作戰,幫助他們擊潰了鬼子,再是鬼子兩個師團在突擊部隊打擊下突然崩潰,兵力大損,使得戰場形勢極大改觀。
如今鬼子已經快速後撤,霍州地區更是已經集中了獨立支隊4萬餘主力部隊,此時再調動部隊過去,似乎已經沒有必要。
此時的張雲,正在心疼的捏著後勤部、炮團、防空營報來的幾份彈藥使用報告,聞言立即答道:“怎麼不派,要抓緊派過去,然後安排前線1、2、8團迅速追擊敵人,收複臨汾!”
“記住,重點不是追擊鬼子,而是收複臨汾地區的廣大城市。要按照之前破襲的方式,逐村逐鎮開展抗日宣傳,鎮壓漢奸劣紳,沒收日資財產,然後將可用物資運回根據地。”
“臨汾地區全是平原,鬼子來往迅速,要告知前去收複地區的部隊,預留好防禦部隊,謹防鬼子夜襲。另外,臨汾不是可守之地,在完成繳獲和宣傳,安插完情報人員後,要及時撤回。”
“哦,對了,還要告知情報部門咱們的攻擊部署,詢問地下組織是否有需要提供處理的目標,趁著鬼子快速撤退的時機,趁機把威脅地下情報人員的目標順手除了!”
說罷,張雲繼續心疼的觀看著手裡的幾份報告。
後勤部報告:
[……後勤部已經組織12萬人次乾部群眾積極調配和運輸物資,配合前線開展作戰。截止到今天中午12:00,已經啟封武器彈藥倉庫46間、物資倉庫22間,輸送晉中、霍州、忻州前線共計重型迫擊炮火炮144門、九四式山炮82門、M2式105毫米榴彈炮36門,輸送60口徑迫擊炮炮彈9.2萬發、82口徑迫擊炮炮彈13.6萬發、120口徑迫擊炮炮彈8.2萬發,步兵炮炮彈3萬發、山炮炮彈12萬發、105口徑榴彈炮炮彈10萬發、防空炮彈12萬發、各類子彈1230萬發……
另外,按照司令部命令,已經向新386旅起運120口徑迫擊炮炮彈9萬發,子彈200萬發……
目前軍分區彈藥儲備已經使用了72%,其中大口徑炮彈出庫數量已經超過80%,建議加大兵工廠生產力度,儘快補充彈藥庫存。]
炮團作戰彈藥消耗報告:
[……截止目前,炮團各點位、各營連共裝備有大口徑榴彈炮108門、九四式山炮144門、重型迫擊炮120門(含臨時加強裝備數量)。自戰役開展以來,截止下午17時,共發射山炮炮彈10萬發,重型迫擊炮炮彈8.2萬發,76毫米榴彈炮1.1萬發,大口徑榴彈炮炮彈7.4萬發……斃敵數量無法統計。]
防空營作戰彈藥消耗報告:
[……到今天上午9時許,防空作戰基本結束,共擊落鬼子飛機15架,俘虜機組人員4人。消耗75毫米高炮炮彈21254發,40毫米機關炮炮彈12200發、20毫米機關炮2.2萬發,大口徑子彈5萬發……]
看著這有些誇張的數據,張雲心裡有些暗自咂舌。
過去這不到40個小時裡,獨立支隊斃傷俘鬼子6萬餘人,戰果顯赫,但是消耗的炮彈數量卻也達到了近30萬發,且還大都是價格昂貴的榴彈炮、山炮炮彈,妥妥的是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這就,還沒計算各團團屬炮兵以及步兵們消耗的炮彈子彈呢,顯然也不是一個小數目。
軍分區剛剛給總部送去了5000萬發子彈和90萬發炮彈,如今又再次消耗了數十萬發炮彈,也怪不得後勤部專門給張雲發了一份看似“表功”實則“告急”的報告。
雖然根據後勤部的統計,之前軍分區儲備超過500萬發炮彈,但其實大部分都是成本最小、使用量較大的60口徑和82口徑迫擊炮炮彈以及防空機關炮炮彈,其大口徑迫擊炮炮彈、山炮炮彈和105毫米榴彈炮炮彈因為製造工藝複雜,生產速度慢、日常使用量大等原因,儲備數量一直在60-80萬發左右,如今恐怕庫存數量已經不超過20萬發。
當然,大口徑炮彈庫存不超過20萬發,不代表軍分區的大口徑炮彈保有量不超過20萬發。實際上,獨立支隊在戰前運往各個戰場的炮彈都是極為富裕的,以防止鬼子轟炸鐵路後部隊彈藥不足,如今肯定還有大量炮彈儲備在戰場各個臨時倉庫中,等待著作戰使用。
但後勤部的唐部長看著自已的倉庫又空了,已經開始著急起來。
…………
正是看到了這幾份彈藥消耗報告,感受到了現代戰爭的驚人消耗,張雲才決定安排部隊大跨步追擊鬼子(劃掉),前去廣泛“占領”臨汾各地區,以獲得一次超額收益。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如今部隊越來越多,戰役越打越大,彈藥消耗越來越誇張,張雲必須未雨綢繆,不放棄每一處大規模獲得繳獲的機會,這可是張葛朗雲在繳獲空間積累出巨量物資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