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窗剛剛開始雕琢,還隻是個樣子,但設計未見巧妙,意義也不見得如何深遠,藝術水平也隻匠人中的精品而已。隻是體積大。政府想以此搏眼球,更多的是種炒作的噱頭。金華斌明白了表舅為什麼尷尬著不肯帶我們過來的原因了,老石匠對手藝十分敬畏,認為石窗雕刻是種道,窗是安在牆上透光取景之用的,這種劍出偏鋒的行為,偏離了石窗的本源。
見到表舅過來,一個穿著雅閣爾西裝的、機關辦事員打扮的人過來打招呼道:“應大師好,還是你來給石匠們說說吧,我跟他們無法交流。”
在打石場上,工匠們都光著膀子,揮汗如雨地乾著,邊上站著個穿著西裝,打著領帶的人來督工,唯恐人家不知他的身份似的,這身打扮與工場的環境就格格不入,加上隻會說乾仔細些,同時速度加快些等外行話,石匠們自然地把他的話置若罔聞。
“這是拿來申報突尼斯紀錄的,慢工出細活,乾活一定得仔細。”表舅看了看石匠們剛剛刻下的印子,對工人道:“你們先停一會兒,看看與平時的石窗有什麼不同?”
“平時的石板都是8公分厚,這個有二十多公分,深雕、懸雕時的角度與平時的大不相同,力道不好掌握呢。”一個中年的石匠抓了抓頭皮說道:“石板厚了,鏤空起來也困難,原來的工具不稱手,得定製加工塹子。”
表舅點點頭,表揚這個石匠道:“有見地,突尼斯紀錄沒這麼容易創造的,這麼厚、這麼大的石板啟出來不容易,萬一用力過了,把石板打斷或破壞了,我們無法向縣政府交差,每一個圖案都得在邊上用相同厚度的石板反應試雕幾次,熟練後,確保萬無一失,才可以在這塊石板上動手。”
正說話間,樊占穀大師也過來了。石匠們起哄道:“應大師、樊大師,你們給示範一下,給我們晚輩露一手。”
“雕石如琢玉,一定要細心,正要跟你們說這事呢,我與應大師昨天說了,計劃用石膏或水泥翻砂一個一比一的模型,給你們作樣子,你們嚴格按照模型進行製作,這樣風險會小很多。”說完,用手指了指金華斌與張桂芳道:“這主意就是小夫妻倆給出的。”
做一比一比例的模形是張桂芳昨天在酒席上提出的。墓碑前常立有石獅或其它神獸,采取的多是圓雕,又稱立體雕,是藝術在雕件上的整體表現,觀賞者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物體的各個側麵。它要求雕刻者從前、後、左、右、上、中、下全方位進行雕刻。由於圓雕作品極富立體感,生動、逼真、傳神,所以圓雕對石材的選擇要求比較嚴格,從長寬到厚薄都必須具備與實物相適當的比例,特彆是大型的圓雕作品,還需要先在泥土上“打坯”,訂完“泥稿”後,再正式在石材上“打坯”。“確保雕品的各個部件能符合嚴格的比例要求,然後再動刀雕刻出生動傳神的作品。圓雕一般從前方位“開雕”,同時要求特彆注意作品的各個角度和方位的統一、和諧與融合,隻有這樣,才經得起觀賞者全方位的“透視”。現在正在雕刻的天下第一石窗因為體積大,厚度厚,在視角上更要求經得起全方位的審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