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哥哥永安龍侯鯔阻擋一下鱔精怖,不想他為這喪了性命,嬈欲哭無淚。龍母趕到現場,寬慰女兒道:“彆哭,你哥沒有死,他的靈魂不滅,成神了,化成石龍守護著這一方水土。再也不用象我們一樣,每五百年就擔驚受怕一次,擔心天劫的來臨,讓我們形神俱滅。他去天上報到回來,就會托夢給我們的,七天後你就知道了。”
永安溪走不通就從另外的支流入海,怖受阻於石龍後,調頭就往上遊而去。人族在哨魚的帶領下,在後麵緊追,鱔精怖再也不顧如何隱藏身形,一路狂奔。拓領著師兄弟們在後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了,前麵出現了一片沼澤。怖驚喜萬分道:“天助我也。”一頭紮到沼澤中。拓與師兄弟們水性雖好,也無法在沼澤裡鑽,隻得分成兩撥,一撥繞道追趕,一撥用樹枝製成滑板,進入沼澤中。可是,無論何種方法都需要時間,轉眼之間,鱔精已消失在視線之外。
鱔精最終的目的地必是入海,它會選擇距沼澤最近的水口進入到永安溪。拓領著幾位師兄弟從陸路急奔水口而去,爭取在鱔精之前到達,堵住他的去路。
經過了一個時辰,怖鑽出沼澤,來到永安溪的另一個入口處,放眼處,前方既無人族也無水族,大喜。
《霓裳羽衣,絕處逢生》
沼澤邊望極,?氣騰騰含凶刹,泥潭森森冒泡。雖水麵無波,殺機暗藏。綠光幽暗,陷人吞獸沒無影,仿佛是,人間地獄,見之儘失色。
見憐,絕處逢生。人視之為弱水幽冥,於吾適似歸家。泥腥賽蘭,沼滑勝脂。其間打個滾,似或有地遁妙術,悠忽間,頓失我蹤,現永安溪側。
絕處逢生,怖精神大振,不知哪來的力氣,從沼澤中竄出,一頭紮到永安溪裡,長籲了一口氣,感歎終於逃得生命,自由了。還沒等到它遊動,突然身子一緊,有一個重物如泰山壓頂一般壓向它,把它壓在溪底。一口鮮血噴出,掙紮了好幾回,都無法得脫。
壓在它身上的是牛精隸。自從它救了族人,人族把它當著神一樣供在金牛洞中,由作牛作馬的奴隸變成神,這個變化太大了,它心中感激,一直想著能怎麼樣報答人族,聽說人族與水族圍殲鱔精,它想過來幫忙,可又一想,這麼多的人,來了也是畫蛇添足,不如想一想萬一鱔精逃脫,自個能補個漏。牛精善水,對永安溪的各條支流十分熟悉,所以,選擇提前守在這裡。不多久,哨魚傳來消息,說是鱔精逃走了,它想了想,如鱔精跑到到沼澤中,這裡就是它的必經之路,所以,靜靜地埋伏在這裡等候。隸自個也清楚,以它的功力,與鱔精怖相差太遠,無法擒住它,唯一的可能就是化成巨石,壓得它不能動彈,等待人族到來。
鱔精掙紮不脫,猛地張開大口,咬住隸的腿,誰知,這腿堅硬無比,把它的牙給崩了,準備歇口氣後再施神通,拓與幾位師弟趕到了,拿出繩籠把它牢牢地捆住,再也無法得脫。可是,牛精隸卻永遠地化成了石牛,再也回不了牛身,留在渡口,後人,把這渡口命名為牛石渡。清時,有詩人郭再陽作詩詠道:《石牛》
不助人間百畝田,平堤空有草芊芊。牧童歸去無消息,流落江乾伴月眠。
雖說人族與水族一方犧牲了龍侯與牛精隸,但妖魔儘除,大家可以安心治水,使得海晏河清,還是可喜可賀的,大禹把鱔精押到斬妖台上,準備斬殺了它為治水祭旗。人群呐喊助威:
《祭旗》
嗬謔謔,逐宍,逐宍。
鱔精作惡千年,
今日一朝就擒,
祭台已為你築,
快快伸長你脖。
嗬謔謔,逐宍,逐宍。
快刀利斧長劍,
磨得鋥亮生光,
一一向你招呼,
把你剁成肉糊。
嗬謔謔,逐宍,逐宍。
拿你鮮血染旗,
拿你股骨作桘,
鱔肉大眾分食,
吃飽開始治水。
嗬謔謔,逐宍,逐宍。
儀式結束,開斬祭旗,怪事出現了,鱔精被繩網網住隻露出一個頭,劊子手一刀下去,隻見到一滑,從鱔頭邊滑過去,叮的一下碰到地麵,與石板相撞,火星四濺。連續三次,結果都如此。
“我來。”拓不信這個邪,跳上祭台,拿起大刀,一聲大喊,向鱔頭砍去,結果,也是一樣,剛接觸到鱔頭就滑到一邊,沒傷得了鱔精分毫。原來,鱔精與泥鰍等整天生活在泥裡,身上有一層粘膜,其滑無比,鱔精被擒後,生死關頭,更是運起所有功力護體,於是,出現了這個結果。
禹嘴角裡露出一絲冷笑,叫一聲:“請避水劍。”
手下的徒弟忙到船上取出一個木匣,禹率眾人躬身行禮後,慎重地從匣中取出一柄劍來,遞給拓。劍一出鞘,毫光四射,殺氣直衝雲霄。拓持劍上前,一劍揮下,鱔頭落地,一道血光噴到旗上,把旗染成紅色,祭旗儀式正式完成。
在除鱔精怖過程中,龍侯鯔與牛精隸為之獻出生命,大家拿鱔精的頭與心臟放在石龍與石牛麵前進行奠。
《石龍石牛讚》
濁浪滾滾唱石龍,人族水族側耳聽,側耳聽
鱔精狡猾脫牢籠,妄圖逃脫海裡藏
龍侯奮勇擒凶頑,化著石龍阻歸程
為什麼山水美如畫,多少個義士守護了她
為什麼此地名仙居,不絕的罡氣充滿山
鱔精無奈奔沼澤,興高彩烈入永安,入永安
一座泰山當頭壓,牛精化石鎮住它
鱔精束手被拓擒,牛石鎮江美名揚
為什麼山水美如畫,多少個義士守護了她
為什麼此地名仙居,不絕的罡氣充滿山。
許多年以後,石龍邊上建起了雪竇寺,石牛渡邊建起了曆史上號稱江南第一寺的大興禪寺,蓋因這是受石龍與石牛蔭佑的福地。
妖魔除儘,人族開始正式治水。都說天人感應,聖天子在位自然風調雨順,堯舜都以德治天下。看著天上下個不停的大雨,禹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