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垚覺得還是這個年代的結婚流程好。
主要是簡單,想太複雜也不現實,為了不招眼大家都樂意低調行事。
不像後世,十裡紅妝那代表著娘家的嫁妝豐厚,車水馬龍,象征著男方的重視。
導致的就是有樣學樣,沒樣硬學,以至於催生出婚慶這樣一個行業出來。
從婚照到到車隊,再到酒店、酒席,整個流程繁複無比。
簡單來說那個婚紗照,從小照到大,然後還要掛到婚房裡,你看誰居家過日子整天掛著倆人的擺著奇怪的姿勢的照片?
等生了孩子之後,很多孩子都會有疑問,牆上那個奇怪姿勢的女人到底是誰?
她為什麼摟著爸爸?
扯的有點遠,但也說明了一個社會現象。
李劍垚是個很怕麻煩,怕有些事情搞得沒多少意義還占用時間,浪費精力,甚至浪費資源的人。
回想一下,之前說過人生來就帶有枷鎖,婚姻也是,現在認為人一定要結婚,十五六歲就開始張羅,二十歲左右沒成家就大逆不道。
後來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經濟結構的變更,結婚年齡越來越晚。
等幾十年後,人們三十多歲不結婚好像也稀鬆平常,甚至一直都不結婚彆人也無法給太多指責。
除了能指責的人更少了,或者說指責不動了之外,人們觀念的改變才是一個很大的原因。
當然,不排除確實是經濟情況不允許。
比如現在,一個部隊的軍官,沒有固定住所,另外一個甚至連大學都沒畢業,兩人就結婚了。
不去考慮房子、車子、票子甚至孩子的教育。
他們沒有這樣的壓力。
當然,從條件上來說,這倆人算是條件比較好的。
條件一般的也幾乎不考慮這樣的問題,有個土坯房,跟著大夥兒靠工分過活的人也大有人在。
等過些年分田到戶了,有那麼幾畝地也能過活,甚至孩子一串串兒的生。
幾十年後有種觀點,說為什麼人越來越不愛生孩子,有答案說是因為現在的年輕人的道德感更強了,在自己沒有能力給孩子提供無憂無慮的條件的時候,不願生個孩子去過低質量的生活。
這話,對,也不對。
李劍垚認為是社會的發展階段和人的思想水平決定的。
比如京大的俞教授和曾教授伉儷,兩人是受過高等級教育的人,卻因是親表兄妹,怕基因問題導致子女缺陷而選擇不生。
而陳漫哉和羅蕤兩位,則是前半生四處飄零,後半生又各種因素疊加,錯過了最佳生育時間,卻也琴瑟和鳴。
多說一句,羅蕤老師年少時曾拒絕了錢圍城的求愛,屬於壓根看不上他那種。
所以,楊先生特彆不愛和羅蕤老師產生交集,醋意十足。
且說,這些文人之間的故事、關係,複雜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