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四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_朕真的不務正業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七百二十四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

第七百二十四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2 / 2)

東北方向的戰爭威脅,不能成為大明的拖累,這是援朝之戰的總綱常,大明不會因為朝鮮的局勢,過分改變朝堂廟算。

萬曆十四年是科舉年,會試在二月份舉行,大明上下、京城為了科舉忙碌著,今年的會試和往年不同,今年會試有兩個團體引起了所有人關注。????第一個團體是通過給皇帝陛下種地,打贏了複活賽,再次獲取了科舉資格的複讀生,第二個團體,是來自京營、水師的銳卒後人,他們打小在三級學堂長大,在順天府和鬆江府獲得舉人的資格被人叫做武後生。

複讀生為四百零一人,武後生有二百零二人。

之所以讓所有人關注,是因為他們都是大明新政的成果,朱翊鈞讓京營到科舉之後出發,也是這個目的,武後生參考,戚繼光在京師,能震懾一些宵小之輩。

在科舉前,圍繞著科舉的朝堂狗鬥早就是暗流湧動了。

在會試之前,一則關於科舉舞弊案的消息傳遍了京師,引起了軒然大波。

二月初七,會試前三天,大明皇帝一如既往的出現在了文華殿上主持廷議,文華殿的氣氛比較肅穆。

科舉,就是權力的分配,是大明最大的一塊蛋糕,這是大明官場的起點,科舉是萬眾矚目,所有人都死死的盯著這場饕餮盛宴,生怕該自己的那一份,被彆人給吃了去,而今年多了一個武後生分蛋糕。

複讀生不足為慮,他們之前考不上,這次能考中的概率並不大。

而科道言官對武後生的舉報,讓文華殿的氛圍更加凝重,因為大明新政的結果已經切實的影響到了權力的分配,更加簡單的說,有些人急了,但礙於戚繼光還在京師,不敢太過分。

都察院總憲海瑞說道:“陛下,科道言官並未誣告,武後生確實有四十二人,謊報了年齡,本來十六七歲,報為了二十一二。”

海瑞是骨鯁本骨,他對舉報的內容進入了深入的調查,確實是謊報了。

這種虛報年齡,是非常普遍的,但通常都是往小了報,為了仕途,超過三十歲再考中進士,這輩子也彆想踏入文華殿成為明公之一了,因為從進士一步步爬到文華殿至少需要二三十年的路要走,甚至更久。

虛報年齡是科舉中嚴查的範圍之內。

而這批武後生的情況不一樣,是往大了報,因為年紀小,參加科舉的話,會給人一種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的印象,所以要往多了報,這也是不被允許的。

儒家傳統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裡麵的順序是不能變的。

考進士雖然沒有硬性的年齡限製,但一般是二十歲以上,因為十六歲就要婚配了,考中舉人意味著你完成了修身;婚配,婚後三年才能為家,結了婚之後,三年之內沒有不和睦的事情發生,才能稱之為齊家。

因為宋朝榜下抓婿的荒唐事一次次的發生,所以大明考進士之前,一般都要成婚。

“那這些科道言官怎麼不說熊大?熊大今年才十七歲,怎麼這四十二個人的名單裡,沒有熊廷弼?”朱翊鈞拿起了名單,看著海瑞詢問道,敢舉報武後生,不敢舉報熊廷弼,熊廷弼也謊報了年齡,十七歲寫成了十九歲。

“熊廷弼是元輔的弟子。”海瑞十分平靜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現在海總憲也變得圓滑起來了?科道言官什麼時候怕過元輔?熊廷弼是因為他是元輔的弟子才沒人敢攻訐,甚至連名字都不敢寫上嗎?”沈鯉笑了笑,道破了海瑞的圓滑。

沈鯉的意思是科道言官怕的是皇帝,不是張居正,前幾天罵張居正阻塞言路的奏疏都一籮筐,張居正不能跟言官計較,因為跟言官計較,就是擅權。

皇帝一口一個熊大,叫的很是親密,當年張居正的全楚會館都已經不收門生了,是陛下帶著十一歲的熊廷弼到全楚會館逼著張居正收徒,就是為了給熊廷弼一個身份。

熊廷弼出身卑微,放牛郎,彆說朝中有什麼勢力了,就是在他們老家都沒有勢力可言,要不是天生神力被遴選為了潞王府親衛,熊廷弼還在掙紮求生,熊廷弼連寒門都稱不上,他們家壓根就沒有門第。

之前很多人都認為熊廷弼是皇帝硬推出來跟文官打擂台的棋子,所有人都在等著類似於傷仲永的事兒發生,幸進之人,不可能有好下場,但並沒發生,熊廷弼十六歲三箭定陰山,明明已經走上了通天的捷徑,可他偏偏選擇自己努力。

朱翊鈞真的喜歡熊大,大抵是老天爺不想看到大明滅亡,才刷新出了這樣的人傑來挽天傾,熊廷弼從小到大,符合朱翊鈞對人傑、猛男的所有印象,從不軟弱,從不畏懼,心懷天下,而且目標堅定,一步一個腳印,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退縮。

弘毅士人。

熊廷弼的人生曆程,並沒有向著傷仲永發展,而是奔著霍去病去了。

“科舉年齡,可有明文規定?”朱翊鈞看向了刑部尚書王崇古詢問道。

“回稟陛下,未有此規定。”王崇古立刻俯首說道,這都是潛規則,不是硬性規定,大明對科舉的硬性規定就是舉人,三次考不中就不能考了。

年齡造假多數是為了前程,大明律沒有規定謊報年紀的處罰,一般都是糾正。

張居正站了出來,俯首說道:“陛下,這件事,臣以為不能含糊其辭,否則到時候謊報年齡必然蔚然成風,此端一開,恐無寧日,臣以為理當嚴旨,責令他們符合年紀再考。”

張居正其實在提醒陛下,很多規矩的形成,都是曆史的教訓,到時候靠著跳繩進國子監,十三歲的狀元、欺世盜名把彆人的功勞張冠李戴自己頭上(李開藻、李開芳兄弟二人),好好的科舉,又變成了身份政治,這種事兒若是發生,那都是國朝醜聞、大明笑話。

科舉是為國選士,馬虎不得。

“先生所言朕以為善,防微杜漸,那就形成明文吧,日後會試,就以十八歲為限,不得虛報年齡。”朱翊鈞認可張居正的說法,這些十六七歲的武後生,就先成家,再沉澱沉澱。

張居正就是十六歲中舉,一直拖到了二十二歲才考進士,少年負盛名,反而是累贅。

“臣遵旨。”張居正俯首領命,寫進大明會典裡,形成永例。

這一次,科道言官大勝,他們舉報的四十二名武後生,再加上一個熊廷弼,不得參加這次的會試,下次成丁再來,科道言官也不可能繼續追擊了,若是有彆的舞弊情況,言官們就不會拿年齡這個不成文的規定進行彈劾了。

曾省吾見此事事了,拿出了一本奏疏,麵色奇怪說道:“前線奏聞,開城淪陷,倭寇入開城,三日殺五萬。”

臨津丟了沒幾天,開城也就丟了,君王李昖跑了、能打的武將戰死了、城中都是敗兵在燒殺搶掠,而倭寇可謂是不費一兵一卒就占領了開城,為了跟敗兵搶收,屠殺不可阻擋的開始發生。

“朝鮮人真的是倒了八輩子黴,碰上這麼個君主,這李昖甚至都不如安東尼奧!安東尼奧為了葡萄牙都能拚上性命!”朱翊鈞吐了口濁氣,已經失望到了極點,就不會更失望了。

當年,蒙古人為了打下開城來,用了六十年九次征伐,關先生這些紅巾軍打下來,也是損失慘重,結果開城就這麼輕鬆的、沒有任何波瀾的在李昖手裡拱手讓給了倭寇。

安東尼奧可是泰西的蠻夷,不是朱翊鈞乾涉,大力資助,安東尼奧真的隻能舍身為國。

“馬林所率騎營,已經跟倭寇短暫接觸,在安州城外三十裡處,短暫接戰,殺賊人前鋒一百二十人,首級已經全部割下,插標賣首遊街,安州人心振奮!”曾省吾又奏聞了一件事,大明和倭寇在朝鮮直接接觸了。

“我方傷亡呢?”戶部尚書王國光,麵色凝重的問道,他要準備撫恤,通知家眷之事。

曾省吾開口說道:“我方沒有傷亡,沒人負傷。”

“啊,好。”王國光一愣笑著說道。

這次是斥候相遇,而後演變成了小型遭遇戰,大明軍三名斥候遇到了敵方斥候,雙方都發了響箭,援軍隨後而至,參戰方大明有二百四十人,敵方不詳,在平壤城外展開。

大明並不明確知曉對方到底有多少人參與了這次小型遭遇戰。

馬林的打法很猥瑣,典型的恃強淩弱,一擊脫離的戰術,大明是人高馬大火器強,進入射程就打,打完就撤,三人、十二人、一百二十人配合緊密,在一刻鐘之內,就擊殺了對方二十四人,在一個時辰內擊殺了對方一百二十人,而後仔細搜索,敵人已經儘數撤離。

看起來是很小的一次碰撞,但這一戰代表著完全的碾壓,敵人望風而逃,更加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那就是倭寇因為斥候無法進入平壤以北,就無法切斷義州到平壤的路,大明可以支援平壤。

一擊脫離的戰術,勝之不武?能把自己的優勢完全發揮出來,能贏才是最重要的!

騎營最強的就是機動能力,能把機動能力發揮到這個地步,可見大明騎營已經完全成熟。

“好,我軍將士果然悍勇,好!重重有賞!”朱翊鈞笑容滿麵,打贏了,而且是完勝,朱翊鈞很開心,作為萬曆朝鮮戰爭的榜一大哥,朱翊鈞決定重賞。

“臣說句公道話,皆仰聖德。”戚繼光說了句公道話,這一戰,戚繼光詳細了解了之後,隻能說,倭寇輸得不冤。

皆仰聖德不是馬屁是公道話,大明先鋒營軍備是完全的斷代式的領先,都是陛下氪金氪出的戰鬥力,一個個渾身上下閃爍著白銀光芒的戰士,倭寇的斥候和先鋒營接戰,就像是拿天靈蓋接狼牙棒,能接得住才怪。

氪金已經嚴重影響了遊戲的平衡性。

 本章完


最新小说: 重生成樹:開局賣子求活 弑神者:開局吞噬禁忌序列 暗戀他的第十一年春 萬界入侵,開局摸屍劍仙天賦 逆天醫王 讓你當書童,你替少爺科舉中狀元 都市第一至尊 傅總彆跪了,夫人直播閃婚了 我在日本獨自修行 李雲龍亮劍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