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大火收汁,也不是要一擁而上,而是利用震懾的手段,進一步削弱敵人的抵抗意誌。
大火收汁,不是將大明軍十萬軍拉出來一擁而上,而是派遣一個步營,大張旗鼓的前往大鮮卑山山口,逼迫土蠻汗做出最終的決定。
大鮮卑山山口,就是現在土蠻汗唯一逃跑的山口,大明軍一旦堵上了這個圍三缺一的缺兒,土蠻汗就陷入了困獸之鬥。
孫子兵法有雲: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亦曰:歸師勿遏,圍師遺闕,窮寇勿迫。
戚繼光在用這個步營派遣,測試土蠻汗諸部的抵抗意誌的烈度,進而製定作戰計劃。
這一步,在土蠻汗看來,就要考慮,大明軍到底是要堵住他的退路,還是不要堵?
土蠻汗這一仗打完,怕是做夢都是戚繼光這三個字了。
“戚帥,我一直有個疑惑,為何你對北虜動手,總是手下留情,就像這次,明明可以遣銳卒堵住土蠻汗的退路,為何還放他一條生路呢?但是平倭,卻從來不留餘力。”李成梁一直好奇這個問題。
大明軍完全有實力將對方完全包圍,然後最終消滅,可是戚繼光選擇了圍三缺一。
戚繼光思忖了片刻說道:“我來到北方後,發現北虜的情況和中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些個北虜甚至連俺答汗和土蠻汗都不怎麼會用蒙文了,但是倭寇不一樣,倭寇必須死。”
戚繼光任用韃官,但是絕對不會任用倭官。
韃官是大明自太祖高皇帝起就有的一種任用,就是招安北虜的部落,將其安置,同樣大明也有逃亡到北虜的案例,比如正統十四年的賽因不花,嘉靖年間的雁北地區白蓮教教首趙全等等。
三娘子說的辦法,也是個和解的辦法。
都打了兩百多年了,大家各有優勢,不如參考雲南黔國公府事,弄個高度受朝廷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羈縻的地方公府,彼此給個台階。
但是倭寇不一樣,倭寇必須死,戚繼光一輩子都在平倭,若是有人說要用倭官,戚繼光一定會上門討教,詢問其究竟,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那戚繼光一定會將其綁縛到陛下麵前,以通倭之罪告訴。
戚繼光的刀是向外的,他對內隻能訴諸於皇帝,這也是他一直以來的做法,不讓任何賤儒有離間君臣的機會。
皇帝如何應對已經給出過答案,他會親自動手殺人,就是那個筆正陳友仁,汙蔑戚繼光東征平倭,直接被皇帝親手給剁了。
“倭寇必須死。”戚繼光又重複了一遍自己的話。
戚繼光其實可以從很多個角度去論述這個結論,比如從士氣凝聚方麵。
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倭寇入寇嘉定,參將李逢時、監軍許國等,帶領六千人前往平倭,大獲全勝,嘉定知縣陰鳳麟,阻攔李逢時殺倭,因為殺俘不祥,二百三十一名倭寇俘虜逃脫,裡應外合,導致羅店之戰大明大敗,蹂踐沒溺刺殺而死者二千餘人,資糧器械悉為賊所有,終夜哭聲不絕,因大敗剩餘三千餘眾無糧,遂多殺平民之寡發者以冒擒獲,劫掠鄉野之間,生民嘩然,最終敗亡。
自此之後,倭人俘虜一律殺絕,這是血的教訓,這是凝聚軍兵士氣,你若是帶兵打仗,俘虜倭人卻不殺,也不送到京師解刳院為醫學做貢獻,那客兵們心氣兒就散了,更加玄學一些講,就是沒有了軍魂。
再比如從民心的角度,殺死倭寇在東南有著廣泛的民意基礎,殺儘倭寇日,兒郎還家時,道儘了殺倭的廣泛支持,客兵也是有父有母,甚至廣西來的狼兵,也是平倭的主力,殺倭的民意基礎在大明廣泛而堅實。
再比如從戰場進展和結束戰爭等等角度去論述,戚繼光都能說出一堆的道理來,歸根到底就一句話,倭寇必須死。
三娘子在相持階段,終於上路前往了會寧衛,三娘子不會在會寧衛過夜,見過了土蠻汗之後,就會立刻前往應昌,而後返回老家板升。
和大明軍士氣正旺相比,土蠻汗的軍兵可謂是士氣低落到了極點,一個個都是垂頭喪氣,但是又有一種古怪的釋然感,被戚繼光摁著打,好像也許似乎可能,並不是什麼丟人的事兒。
也不是被摁著頭打了一天兩天,是被戚繼光摁著頭打了十年了。
三娘子最先見到了董狐狸,董狐狸的侄子卜哈出已經被斬首示眾了,上一次董狐狸在北古口殺了湯克寬,大明皇帝立刻下旨做掉了卜哈出,這就是對等報複。
董狐狸滿臉愁苦的說道:“唉,不瞞夫人,今歲十月,我跟大明京營碰了一下,大敗特敗,大明軍前鋒李如鬆,就李成梁那個莽撞無比的兒子,本來以為李如鬆會貪功冒進,我設下了天羅地網,結果李如鬆這廝,也不知怎麼轉了性,那叫一個難纏。”
“他掐著我的頭,左右搖擺,硬生生的把我的天羅地網給拉扯成了四麵漏風,一戰,我死了三百騎卒,他傷亡七人。”
“唉。”
李如鬆,是出了名的莽撞,早些年那是天老大地老二他老三,誰都不服誰,速把亥到平虜堡叫陣,叫不出老狐狸李成梁,但是一定能叫出莽夫李如鬆來,李如鬆仗著自己的武力,總是膽大包天,不遵將令那是常有的事兒。
但是這次董狐狸精心籌備,卻被李如鬆狠狠的羞辱了,三千對三千,他死了三百人,李如鬆帶領的先鋒步營,傷亡七人。
董狐狸本來覺得自己能在北古口殺了密雲總兵湯克寬,這李如鬆不說殺了他,旗開得勝,打個勝仗也好鼓舞士氣,結果大敗而歸,不是董狐狸不努力,李如鬆入京營五年,當真是讓人刮目相看。
“李如鬆啊,被大明大司馬譚綸給揍了,之後就老實多了,這幾年在戚帥手下,那自然是非常乖巧,戚帥出了名的軍紀嚴明,他不遵將令,戚帥殺了他,李成梁也隻能接受。”三娘子對李如鬆很有印象,對李如鬆被譚綸砍了一刀這件事,也有耳聞。
李如鬆年富力強,譚綸年老體衰,還一身的病,在皇帝眼裡譚綸比瓷娃娃還脆,結果李如鬆因為輕敵,被自己瞧不起的文人給打的暈頭轉向,自然變得謹慎了起來。
現在的李如鬆已經能夠獨當一麵了,在小規模交戰中,董狐狸能打得過李如鬆才怪。
士彆三日,當刮目相待。
“土蠻汗現在什麼想法?”三娘子問起了此行的目的,在見土蠻汗之前,先看看土蠻汗的態度,再見麵比較好。
“他倒是想從大鮮卑山山口西進,但是俺答汗不讓啊,他派了兩個萬人隊,在應昌堵住了山口。”董狐狸說出了土蠻汗的顧慮,戚繼光顯然在趕羊一樣的驅趕土蠻汗西進,可土蠻汗也有顧慮,本就是逃竄,結果俺答汗一點也不顧及都是韃靼人,兩個萬人隊堵住山口。
站在不同的立場看待一個問題,會得到不同的答案,俺答汗派遣這兩個萬人隊堵在山口的位置,在俺答汗看來,就是趁機漁翁得利,看看能不能撈點好處,誰優勢就幫誰;
而土蠻汗則認為俺答汗是草原的叛徒,是響應大明朝廷的號召,來這裡堵他西進的路,甚至是讓土蠻汗和戚繼光決戰,彼此消耗實力;
戚繼光則認為俺答汗是來幫忙的,對大明軍有威脅,一定要隨時探聽虜情,摟草打兔子,將其看一體看為敵人對待。
“那就看土蠻汗的想法了,是麵對戚繼光的十萬人,還是麵對應昌的兩個萬人隊了。”三娘子敏銳的把握住了問題的核心。
“夫人不打仗,大抵是不清楚的,兩線作戰,是兵家大忌,這頭應對應昌,那邊要應對戚帥,土蠻汗如此下令,令剛給萬戶,就會被萬戶所反對,難,難,難。”董狐狸並沒有嘲諷三娘子軍事天賦的意思,三娘子一輩子都不喜歡打仗,對戰陣不了解,這種兩頭作戰,就是取死之道。
土蠻汗的選擇不是不多,是壓根沒有。
不得不說,俺答汗派遣這兩個萬人隊,即便是不打仗,就在那裡站著,就能把土蠻汗給惡心壞了。
號稱多智的董狐狸,都束手無策。
俺答汗不是個簡單的貨色,他這一招妙手,可謂是好處占儘。
“我給不了什麼承諾。”三娘子搖了搖頭,俺答汗一直掌控軍隊,在俺答汗看來,無論三娘子怎麼跳脫,都逃不出他俺答的手掌心,三娘子對軍隊的影響力有限,但這裡,三娘子就是不肯幫忙罷了。
大明和草原完全不同,大明的分工更加明確,軍是軍、兵是兵、民是民,草原則是軍民匪一體,三娘子的確對軍隊的影響力不高,但是她在右翼中影響力極大,三娘子肯說情,土蠻汗還是能躲過一劫。
就是不給好處,三娘子她不辦事。
從大明撈一點,從土蠻汗身上撈一點,回到板升,三娘子可以宣布自己出使,完美成功,大明皇帝給了鐵鍋、食鹽和茶葉,甚至讓了一部分的價格,再從土蠻汗身上撈點好處,那這一趟就足以不虛此行了。
“夫人要什麼?”董狐狸也不藏著掖著,直截了當的問道。
“羊毛。”三娘子露出了一個得逞的笑容,看著天邊說道:“日落的時候,若是土蠻汗還在猶豫,那就我走了。”
“今年一年的?”董狐狸眉頭緊鎖,三娘子真的是獅子大開口。
“日後所有的。”三娘子的笑容越來越陽光燦爛,她看著董狐狸說道:“以往那些個腥臭氣的毛氈,土蠻汗諸部也不用不是?都給我就是,就當大明沒有這個羊毛生意,每年羊毛供給量不能低於去年提供給大明朝廷的。”
董狐狸猛地瞪大了眼睛,這才是真正的獅子大開口!這才是趁火打劫!
還是那句話:倭寇必須死。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