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_朕真的不務正業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

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1 / 2)

明英宗到底留下了多少宿弊,朱翊鈞也不清楚,熟讀史書的萬士和也不清楚,就是問明英宗本人,估計他本人也不清楚,這大明朝的義官究竟何時出現的。

什麼傳奉官,義官,都是賣官鬻爵的代詞而已。

漢武帝在最開始賣官鬻爵的時候,還賣的是有名無實的爵位,隻是代表社會地位,到了後來開始賣吏員,再從吏員到官員,一切的官職都是明碼標價,官員手中擁有了權力,一切的投資都是值得,都可以從土地和黔首身上朘剝回來。

漢武帝賣官鬻爵是為了漢匈決戰,那明英宗是為了什麼呢?大抵是什麼都不為,隻是朝臣們說得多了,就同意了。

賣官鬻爵會對大明的吏治造成係統性的嚴重破壞,但你要跟明英宗朱祁鎮說其中危害,他大抵是聽不懂的。

賣官鬻爵被認為是亡國的一種征兆,被文人口誅筆伐了這麼多年,可是從正統到萬曆,一百多年的時間,就是沒有人下定決心廢除了這一項製度,背後的原因,自然有祖宗成法不可違,也有朝臣們心照不宣的不作為。

受苦的隻是百姓,又不是自己利益受損,而且還能從中謀求私利,豈不美哉?

收緊選官的入口,是今年吏治的核心整治內容,一旦廷議通過,至此之後,大明朝廷不再為義官發放官身,這對大明吏治清明是極其有益的。

“臣比較反對這種一刀切的做法。”次輔王崇古突然開口說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海瑞沉默了一下,看向了王崇古眉頭緊皺,而後稍微思忖了一下,眉頭逐漸伸展開來,附和的說道:“臣也反對一並取締。”

“陛下和宜城伯講筵,曾經談到過,一個政令不光是好處,也有壞處,必須要談論它的代價,否則就必須要反對,一刀切掉的義官的代價是什麼呢?”

“義官,在雲南、貴州、廣西、瓊州,有其存在的必要。”

這些地方存在著大量的土司世官,而對這些地方潛移默化的改土歸流也要用到義官,能通過科舉的,是不屑於去補這種義官,科舉出身,即便是舉人,也有可能升任明公,但是補義官,到最後的結果最多也就是個官身的吏員,上限很低。

海瑞出身海南,瓊州的改土歸流都是用的義官。

萬士和則搖頭說道:“一個官身四十兩銀子,一個縣,十幾年就補三百多位,這些人互相袒護,朋比為奸,即便是朝廷命官到任,仍然是需要看他們的臉色,朝廷的威嚴何在,禮法何在?吏部不是沒事找事,是切實需要。”

“考成法嚴了考成,若是這選官的口袋不紮進,就是再堵漏,也擋不住漏。”

“改土歸流,改土司為朝廷命官管理,是朝廷郡縣化的過程,而這個過程自然是必然的,補義官一刀切之後,影響了改土歸流,可以想彆的辦法,大明彆的不多,兩條腿的讀書人遍地都是,願意任流官的,可以給恩科特賜進士。”

呂調陽輕輕咳嗽了一下,這個廷議的火藥味實在是太重了。

萬士和這就有點人身攻擊了,萬士和這話怎麼看都像是說海瑞出身不好,隻是個舉人,畢竟恩科特賜進士,都是給舉人的,而海瑞也是有了恩科特賜進士,才能位列朝班,成為明公之一,

萬士和的意思是,改土歸流小弊,而賣官鬻爵大弊,但是話裡話外,攻擊到了舉人出身的海瑞。

海瑞沒有反駁,他出身就是不好,就是個舉人出身,萬士和這樣陰陽怪氣,夾槍帶棒的罵他,他無法反駁則不反駁。

“萬太宰。”朱翊鈞開口了,他看著萬士和說道:“出身就隻是出身,海總憲嘉靖三十七年開始履任淳安知縣,剛上任就開始清丈,那年頭,誰敢清丈?又不是現在,但是海總憲那會兒就敢為天下先了。”

“清丈之後,淳安百姓開始回流,一歲增三千戶,清丈田畝、均平賦役之功;後推行保甲法,不數年,蕩滌山賊匪寇;興辦社學,淳安百姓十戶有五戶識字讀書。”

保甲法,其實不是什麼新鮮的法子,就是組建民兵鄉勇,三年把淳安境內的山賊匪寇清剿一空,而海瑞在淳安做知縣,還興辦社學,社學是太祖高皇帝推廣的政策之一,就是啟蒙小學。

朱翊鈞繼續說道:“胡宗憲胡部堂的兒子路過淳安縣,淳安縣驛卒惹怒了胡部堂的兒子,把驛卒給倒吊了起來要鞭打,海總憲將胡部堂的兒子給拿了,把這事報告給了胡宗憲,而胡宗憲也未曾降罪,反而責罵自己兒子苛責小民。”

“這是海總憲不畏強權。”

海瑞擒拿胡宗憲兒子,胡宗憲的反應,成全了他自己的名聲,也成全海瑞的名聲,如果胡宗憲處置海瑞,則兩敗俱傷,胡宗憲從來不是個小人,他的確投效了嚴嵩嚴世藩,但那也是為了平倭大計,不得不為。

為胡宗憲平反,是隆慶二年徐階倒台後的一股風力,朱翊鈞也真的很認真的考察過胡宗憲的為人處世,僅憑胡宗憲平倭之功,足以平冤昭雪了,詳細了解後,在私德上,胡宗憲也是一個很好的人。

胡部堂自己的兒子被小小知縣給拿了,他不去尋知縣的麻煩,卻找自己兒子麻煩。

“陛下,胡部堂當初給臣回了信,隻說自己約束家人不嚴,未曾訓誡臣隻言片語。”海瑞說起了過往,一件陳年舊事,陛下居然也知曉了,胡宗憲不包庇自己的家人。

胡宗憲的確不夠光明磊落,因為能夠查明,胡宗憲的確貪腐,每年給嚴嵩、嚴世藩大量的銀子,通過提編浙江鹽銀,聚斂無數,有總督銀山的綽號,這些銀子一部分都流入了嚴嵩嚴世藩的口袋,一部分用於了平倭,一部分用於招撫亡命之徒,比如海寇汪直,一部分用於養自己的手下幕僚。

這些都是胡宗憲的確切罪責,但皇帝給胡宗憲平反的原因是功大於過。

“萬太宰,出身不好,不是什麼問題。”朱翊鈞看著萬士和,語氣很是平靜,可這話裡,教訓之意不言而喻。

萬士和心中猛地一驚,陛下批評他不是因為他說了海瑞,罵人不揭短,那為什麼要罵人?大家為了一個政令吵來吵去,十分的尋常。

陛下責怪他看人更看重出身,就像是簪纓之家的王世貞,罵張居正出身軍戶,腿上的泥都沒洗乾淨一樣。

“臣謹遵聖誨。”萬士和趕忙俯首,萬士和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吏部事兒,還是禮部適合他。

“正統初年推行義官之初,也是在四川、雲南、貴州、廣西、瓊州等地推行,然而稍以時日,就變成了現在這樣。”萬士和進一步說明了自己的想法,陛下訓誡他,他還是要一刀切,查舊案,萬士和發現這個政令最初的推行目的就是改土歸流,這口子一開,立刻就從雲貴等地,遍布天下,流毒無窮。

萬士和仍然堅持要一刀切,這是吏部部議的結果,他作為吏部明公,必須要為這件事站台。

朱翊鈞看著萬士和說道:“先生有言,矯枉必過正,朕以為革除宿弊,補義官一體廢除,改土歸流,用萬太宰所言之法,任期滿九,則加恩科特賜進士。”

張居正上過一道《陳六事疏》的奏疏,這本奏疏,就是張居正新政的綱領性文件,而矯枉必過正這句話出自張居正議論修省。

陳六事第一事就是固邦本,曰:然臣竊以為矯枉者必過其正,當民窮財儘之時,若不痛加省節,恐不能救也。伏望皇上軫念民窮,加惠邦本,於凡不急工程,無益征辦,一切停免,敦尚儉素,以為天下先。

張居正對皇帝明確要求尚節儉,這回旋鏢,已經打在了張居正身上,哪有為了躲避給白銀恩賞,偷偷躲在文華樓裡用千裡鏡看熱鬨的皇帝!

朱翊鈞不喜歡萬士和用出身看人,畢竟現在大明考成法之下,連吏員都能得到官身,官吏自古就是兩個世界裡的人,張居正以祖宗成法為由,打破了上升的通道。

萬士和這一句話可是要得罪不少人。

可是朱翊鈞還是同意了萬士和的想法,一刀切,先除了宿弊,把這個賣官鬻爵給廢除了,影響到改土歸流,就用特賜恩科進士去慶賞威罰,繼續推行。

解決一個矛盾,會出現新的矛盾,這是必然,賣官鬻爵已經發展到了貸款交納義官之價,而後從百姓身上搜刮的地步了。

而且這筆賬不過朝廷賬目,就代表著無從稽查,即便是在地方也是一屁股的爛賬,這已經到了不得不為、勢在必行的地步了。

“臣等遵旨。”呂調陽見陛下綜合了大家所言,仍然要革除宿弊,那就停止義官官身就是,官身的印綬和冠帶出自朝廷,朝廷收緊了口袋,的確可以對賣官鬻爵之風進行肅清。

呂調陽在吏部部議的奏疏上總結了後寫在了浮票上,朱翊鈞拿起了萬曆之寶,蓋在了奏疏上,文淵閣會擬旨,傳遞四方。

有舍才有得。

萬曆初年不是晚明,皇帝的聖旨,朝廷的令製,還有極大的行政力量,在萬曆十三年後,行政力量開始以斷崖式下跌,最終失去了掌控天下的威能。

軍權、財權、人事權,是三個很重要的顯性權力,萬曆皇帝將戚繼光流放廣州,而後罷官,張居正給萬曆皇帝留下的十二萬京營,開始欠餉,京軍逃軍者眾,這是軍權的喪失,而廢一條鞭法、廢清丈還田成果,則是財權的喪失,廢考成法、廢草榜糊名、底冊填名,則是廢了人事權。

“禮部尚書馬自強陳奏請命選官、提學官考矛盾說與算學。”呂調陽拿著一本奏疏,繼續收緊口袋,收緊選官任事的門檻。

“考題誰來出?”王崇古手向前伸說道:“無論是誰來出,必須要過陛下朱批為宜。”

“目前暫定陛下來出題。”呂調陽回答了王崇古的關鍵提問,對選官、提學官的矛盾說、算學的考校,考卷出自哪裡,誰來監察,就成了問題。

朱翊鈞滿是遺憾的說道:“如果先生還在朝,那自然是先生領著國子監、翰林院出卷,朕來審定,一如科舉,可是先生不在朝堂,朕德涼幼衝,隻能如此了,諸位勿慮,並非出自內署,而是出自皇家格物院。”

皇帝出卷,皇帝審定,皇家格物院負責試卷的印刷、組織考試,而京營負責安保,皇帝遣人判卷。

這是馬自強給出的流程,如果張居正在,出卷則是文淵閣、翰林院、國子監出卷印刷,組織考試也是國子監翰林院推行,沒有皇家格物院什麼事,但現在這個局麵,皇帝對臣子不信任,張居正不在朝,就隻能這麼辦了。

這就是皇帝心裡擰了疙瘩解不開,刺王殺駕是皇帝振奮的開始,而張四維大火焚宮,燒掉了皇帝對朝臣最後的信任,再到西山襲殺,皇帝對朝官已經全然變成了懷疑的態度。

怪皇帝小心眼?為何不怪這幫賊人,沒有恭順之心?這可是帝製的大明朝,政治信仰首先應該忠君,在帝製這種製度下,還出了這麼多的幺蛾子,怪誰?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呂調陽看了一圈,在無人反對之後,此議通過了廷議。

大事要過廷議,是張居正在陳五事疏裡自己給自己套的韁繩,而現在這是張居正重要的政治遺產,就以馬自強上奏考校矛盾說和算學之議,在過去,陛下可以直接繞開廷臣推行的,現在還預先讓廷臣們知曉了。


最新小说: 江湖俠路 蛇君獨寵,渣男全家還敢吃絕戶? 凝鳳台 萬倍返還,年邁的我去當舔狗 港夜成婚 穿成陰鷙昏君的病弱小伴讀 海賊:向元帥大人獻上忠誠 驚悚遊戲:從蘿莉開始無限逃生 家破人亡後我快死了,你後悔了? 給渣男養私生子?滾!離婚我亂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