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_朕真的不務正業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朕真的不務正業 > 第四百一十五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

第四百一十五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2 / 2)

每到一個地方,就必然要把青樓逛一圈,爭風吃醋的戲碼,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可見其囂張跋扈,甚至還四處索賄,但凡是招待不周,王謙都雷霆大怒,弄的地方官員怨聲載道,彈劾王謙的奏疏已經開始急匆匆的送往了京師。

而這種紈絝大少的行徑,非常符合王謙的傳聞,紈絝子弟、出手闊綽、流連於青樓之間、不學無術,貴為次輔唯一的兒子,囂張不奇怪,不囂張才奇怪。

王謙就跟猛獸出籠了一樣,要把自己在京師壓抑的天性,完全釋放出來,甚至還帶著人親自去剿匪,王謙連叼走老母雞的黃鼠狼都抓不住,還敢剿匪,隨行的提刑千戶也不攔著,跟著一起胡鬨。

一直走到天府之國,王謙這種囂張變成了無法無天,一路上招搖過市,生怕彆人不知道他已經到了。

王謙帶著人,在文昌祠大鬨一場,又到了薛濤井撒了泡尿。

這薛濤井水極清澈,石欄環繞,水井上有亭,乃是蜀王府所建,這口井是蜀王府用的甜水井,還是蜀貢箋紙的用水,可謂是一水難求,被王謙這泡尿給全毀了。

胡鬨到這個地步,王謙才誌得意滿的從東門入城,過大慈寺,住進了都會府內。

王謙吊兒郎當的靠在椅背上,詢問著身邊的提刑千戶說道:“趙千戶,你說該怎麼做,才更像是個紈絝大少,才能讓蜀中這幫望族,能夠相信我真的是個紈絝呢?”

趙千戶思索了一番說道:“王禦史收斂一些,就很像了。”

逛青樓,是王謙花自己的銀子去的,王謙入蜀,帶了整整兩車的銀子,大概有個十萬兩的樣子,而這兩車銀子,越用越多。

王謙帶著聖命,考察沿途風土人情,王謙的標準是:一個地方的青樓姑娘,越是漂亮,代表這裡的百姓生活困苦至極,越是難看,則代表這個地方的百姓生活過得去,若是難看到難以下咽,那地方官是活青天無疑。

王謙的標準很奇怪,但非常合理,兩名緹騎千戶自己走訪,和王謙得到的結論一模一樣。

王謙其實不太懂政通人和,可他真的很懂青樓,這樓裡姑娘少,質量差,代表著百姓不必賣兒賣女能活下去,一個地方的遮奢戶數量是有限的,這樓裡競爭不激烈,才能允許醜的存在。

至於爭風吃醋,則是王謙故意為之,一來塑造人設,二來,就是試探地方豪奢戶對衙門的滲透。

若是一聽說是某望族子弟,地方衙門連過問都不敢,那這地方,不是朝廷命官當家,是遮奢戶當家,必然出現了‘半縣之家’的存在,那是清算名單。

而王謙四處索賄,則是他在京師慣用的伎倆,說是釣魚,其實是在找貪官,但凡是輸賄,王謙都要參一本,等大明神劍海瑞清算,輸賄越多,受賄必然越多,一查一個準。

大家都疑惑海瑞查貪官厲害,很少有人知道,王謙始終在默默發力,他不僅僅隻會收買、隻會逛青樓、隻會查外室,他還會釣魚。

大鬨文昌祠,更是簡單,這好好的文廟,成了藏汙納垢之地,一群經紀買辦,住在文廟裡,王謙本就是塑造混不吝的人設,當即發飆,把文廟裡裡外外砸了個稀巴爛。

王謙自然也要去青羊宮的諸葛祠(諸葛祠和武侯祠在明朝是分開的)祭拜,這是大明皇帝給的聖命之一,如果武侯祠也被經營成了文廟那樣,大明皇帝可以發兵了,查案?平叛!

“收斂一點?我收斂不了一點。”王謙伸出一隻手指擺動了幾下說道:“地方望族盤根錯節,我要是不裝出酒囊飯袋的樣子,怎麼能麻痹到這群家夥?”

“王禦史確定是裝的?”趙千戶眉頭一皺,這一路上看,怎麼看王謙都不像是裝的,逛青樓時候,那叫一個享受,根本不是裝的,而是本性如此。

“你誹謗我!我要參你!”王謙翹起了二郎腿,也就是生硬的反駁了一句,他的確是個紈絝,他從來沒有否認過,出了京師,他立刻就不裝了,攤牌了,他王謙,就是大惡人。

王謙和兩名緹騎千戶已經混熟了,他這樣的人,最是惜命,剿匪的時候,緹騎們可是把他保護的好好的,讓他目睹了剿匪的全過程,這一趟蜀中之行,絕不輕鬆,王謙和緹騎千戶關係融洽,是命在人家手裡攥著。

“巡撫來了。”一個王家家丁走了進來,稟報著。

王謙立刻站起身來,整理了下儀容儀表,混不吝的模樣,立刻變成了世家公子的模樣,連忙說道:“請,快請!”

王謙需要地方有司的配合,才能把皇差徹底辦好,所以對待地方巡撫、封疆大吏,王謙立刻變得客氣了起來,絲毫沒有惡人模樣。

四川巡撫王廷瞻、四川總兵劉顯兩個人一起來的。

王謙和二人好生客套了一番,一口一個學生,絲毫不見紈絝相,一會兒久仰劉顯抗倭功績,一會兒佩服王廷瞻沒有因公廢私包庇同門。

“布政司左右布政、按察司按察使、巡按禦史,都沒來。”王謙看著王廷瞻,頗為凝重的問道。

王廷瞻歎了口氣才說道:“嗯,都沒來,王禦史,去年四川清丈隻有14萬頃,你明白了吧,天府之國,就這麼點田?”

“明白了!”王謙認真的說道。

四川的問題很大,比想象的還要嚴重的多。

劉顯思考了一下說道:“我能調動的兵力隻有三千五百人,兩名千戶帶了五百緹騎,這就是四千人,能調動的就隻有這麼點人了。”

“戚帥來信說,虎父無犬子,王禦史絕非表麵那般紈絝,讓我儘力配合,元輔也是如此說。”

王廷瞻和劉顯在來之前,其實已經不抱期望了,從傳聞來看,這個王謙根本辦不成事兒,如此紈絝,能乾什麼?

但有戚繼光和張居正的擔保,二人還是來了,一見麵,就發現,這王謙不是傳聞的那般酒囊飯袋。

“戚帥和元輔真的這麼說嗎?哎呀呀,真的是受寵若驚。”王謙完全沒料到自己居然在戚繼光和張居正的眼裡,不是個完蛋玩意兒,這完全超出了他的預料。

張居正在書信裡簡單的透漏一點,王謙在陛下那裡有12萬銀的開海投資,是單獨以王謙的名義認籌的投資份額,這一句話,就結結實實的證明了王謙是進了陛下夾袋的人。

開海投資由皇帝本人、國帑、晉楚浙三黨和王謙構成,裡麵的自然人隻有皇帝和王謙二人,雖然隻有僅僅的十二萬兩,相比較3712萬兩這個龐大的數字不值一提。

“王禦史打算怎麼做?”王廷瞻疑惑的問道。

“紈絝到底!開宴設席,請客吃飯!”王謙嘴角勾出了個笑容,王謙是個讀矛盾說的紈絝,他覺得四川的問題太嚴重,遮奢戶實在是太多了,得物理意義上乾掉一批。

矛盾已然徹底激化,想要再到衝和的狀態,要狠狠的修剪一番。

王謙把自己的計劃詳細的說了一遍,這個計劃十分有十二分的大膽,他其實擔心王廷瞻和劉顯的反對,但他說完了計劃之後,兩個人眼中閃爍的光芒,充滿了興趣。

“就這麼乾!”劉顯一拍桌子,把桌子拍的一搖三晃站了起來說道:“我和王巡撫本來就打算這麼做了!”

劉顯把自己能夠調動的兵力點了一遍,點兵自然是要殺人才會點兵。

王謙真的是酒囊飯袋,他來四川刷履曆,王廷瞻和劉顯也會把這事給辦了。

劉顯一直以大膽著稱,也被人詬病不已。

劉顯考武舉人就是冒名頂替,他是江西籍,冒名頂替四川籍考的武舉人,剛入伍,討伐宜賓苗亂時,劉顯在陷陣營,武舉人其實可以不用去陷陣營,這種地方,劉顯去了,還拚出了前程,因功被授予了副千戶。

出川平倭,至浙江做了浙江都司參將,在浦口岡、劉家莊,劉顯披單衣,率四騎誘倭寇至埋伏圈,一舉將其全數殲滅,狼山時,偷上倭船探聽,平定都掌蠻,更是搞出了天大的殺孽來,都掌蠻從此沒有一個人指控劉顯殺孽太重。

劉顯本就是那樣的人,膽大包天,王謙真的是一個酒囊飯袋,劉顯也會做出些捅破天的大事來,大不了就自縛京師請罪,一個人換一省安寧,劉顯也認了。

王謙的計劃,簡單總結來說,就是埋伏五百刀斧手,摔杯為號,和劉顯計劃不謀而合。

王謙再次複盤了一下計劃說道:“我要在華陽府學設宴,那麼就有勞王巡撫代為發函,廣邀四方賢德鄉賢縉紳,齊聚一堂,其樂融融了。”

“好說好說。”王廷瞻選擇了配合,四川清丈遲遲無法推動,他搞不定,考成法的大棒就砸在他腦袋上了,不得寸進,失去前途,是他的遺憾。

被人笑話無能,更是讓王廷瞻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

被人罵也好過被人笑話!

次日的清晨,一則消息傳遍了成都府大街小巷,王謙仗著《我的次輔父親》,到了蜀中遲遲不肯拜會巡撫,巡撫屈尊降貴,以正二品去見了正七品的小小監察禦史,結果大吵一架,不歡而散,連門都摔壞了一扇。

說這話的人,信誓旦旦是親眼所見,他就是那個房門!

這傳聞一出,望族們都鬆了口氣。

王謙,果然是驢糞蛋子表麵光,金玉其表,敗絮其內。

 本章完


最新小说: 穿越紫徽大陸 一把斬魄刀,我即是忍界天災! 大唐:開局邀請李二一起造反 我靠毛茸茸緝凶,帶飛祖國被收編 穿成七零病西施,痞帥硬漢抱著寵 混沌絕獄 小米重工,第一次創業! 我在水災遊戲裡搞經營基建 嫁紈絝少帥小叔後,渣男為我殺瘋了 錦堂玉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