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下,劉強中步履穩健地走向講台,他的出現立刻贏得了滿堂喝彩。他以一句簡潔而意味深長的問候開啟了演講:“尊敬的各位嘉賓,親愛的同仁們,讓我們一起見證亞洲新時代的黎明!”話音剛落,台下再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劉強中接著闡述道:“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亞洲不僅是全球經濟的引擎,更是創新與變革的搖籃。我們擁有獨特的文化底蘊、蓬勃的市場潛力以及勇於突破的精神,這些都是推動世界進步的重要力量。”
劉強中深情回顧了過去一年裡亞洲各國麵對的挑戰與機遇,特彆提到了疫情危機、氣候變遷以及地緣政治變動等問題。但他並未停留於問題本身,而是迅速轉向了解決方案與合作路徑,提出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我們應以開放的心態擁抱變化,通過加強區域合作來共同抵禦風險,共享發展機遇。”他強調,“唯有如此,亞洲才能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屹立不倒,引領世界前行。”
在中國楊林集團董事長雷兵的帶領下,這家曆史悠久的企業近年來積極擁抱數字化浪潮,從傳統的製造業向智能科技領域轉型。在本屆博鼇亞洲論壇上,雷兵受邀發表了題為《數字絲綢之路:連接未來之路》的主題演講,向全球觀眾闡述了他對“數字絲綢之路”概念的理解及其對企業和社會的深遠影響。
雷兵開篇即指出,數字化已經成為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新引擎,而“數字絲綢之路”則是連接東西方、促進全球互聯互通的關鍵通道。他表示:“就像古代的絲綢之路開辟了東西方貿易的先河,今天的‘數字絲綢之路’將通過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構建起一條無形的高速路,使得數據、資本和人才能夠在各國間自由流動,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創新與合作。”
在演講中,雷兵還分享了楊林集團自身數字化轉型的成功案例。自2015年以來,該公司投資數億人民幣用於智能製造設備更新換代,建立了先進的數據中心和工業互聯網平台,實現了生產流程的自動化和管理決策的數據驅動。此外,楊林集團還與東南亞多個國家的合作夥伴共同開發了電子支付係統和電商平台,極大地提升了供應鏈效率和客戶滿意度。
儘管“數字絲綢之路”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雷兵也坦誠地指出了存在的挑戰,尤其是在數據安全、知識產權保護以及數字鴻溝擴大等方麵。他呼籲各國政府和企業界共同建立健全的法規框架,保障數據主權和用戶隱私,同時加大對欠發達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投入,避免形成新的不平等。
雷兵的演講獲得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新加坡副總理李明東高度評價了“數字絲綢之路”的構想,認為它是推動亞洲乃至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催化劑。他表示新加坡願與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一道,共同探索建立統一的標準和規範,促進跨境數據流通,營造健康的數字生態環境。
微軟亞洲執行總裁大衛·瓊斯勞則從技術層麵分析了“數字絲綢之路”對軟件開發和雲計算服務的影響。他認為,隨著亞洲各國數字化水平的提升,對於高效、安全的it解決方案需求日益增長,這將為企業技術創新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瓊斯勞強調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稱微軟願意與本地夥伴緊密合作,共同開發適用於“數字絲綢之路”沿線市場的定製化產品和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論壇還專門設置了“青年與未來”環節,多位來自亞洲不同國家的青年創業者圍繞“數字絲綢之路”展開了熱烈討論。他們不僅對雷兵提出的願景表達了支持,還分享了各自在移動互聯網、金融科技、遠程教育等領域的創新嘗試。這些年輕麵孔代表著亞洲數字經濟的未來,他們的熱情和創造力為“數字絲綢之路”注入了新鮮血液。
雷兵的演講和後續的討論不僅彰顯了亞洲在數字化時代引領潮流的潛力,也凸顯了“數字絲綢之路”作為連接未來之路的巨大價值。正如博鼇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在閉幕致辭中所言:“讓我們攜手努力,以創新為翼,以合作為橋,共同開創亞洲乃至全球的數字化未來,讓‘數字絲綢之路’成為促進世界經濟複蘇和人類福祉的重要推手。”
在博鼇亞洲論壇的講台上,武漢大學副校長袁中飛教授以其深邃的學術背景和敏銳的行業洞察力吸引了眾多聽眾的目光。他以《stem教育與職業教育的現代化:遠程學習的潛力與挑戰》為主題,闡述了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革新方向,特彆是如何利用遠程學習技術,打破地域限製,促進教育資源均衡分布。
袁中飛首先強調了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教育在當今社會的重要地位。他表示,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科學技術成為了推動社會發展和產業升級的核心力量。因此,培養具備跨學科技能、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的stem人才顯得尤為迫切。武漢大學在這方麵進行了積極探索,不僅開設了一係列前沿課程,還與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旨在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環境。
隨後,袁中飛談到了職業教育的現代化轉型。他指出,隨著產業結構的快速變化,傳統的職業教育培訓模式麵臨著巨大挑戰,必須通過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以適應新興產業的人才需求。武漢大學在這方麵也走在了前列,通過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形式,增強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使其畢業後能夠迅速融入工作崗位。
袁中飛特彆強調了遠程學習在推動教育資源均等化方麵的作用。他分享了武漢大學利用互聯網技術,開展大規模開放式網絡課程(ocs)、虛擬實驗室和在線研討班的經驗,這些舉措不僅極大拓寬了教育的受眾範圍,也提高了偏遠地區學生的受教育機會。同時,他還提到了如何保證遠程教學質量、維護學生權益等方麵的挑戰,以及學校為此所做的製度設計和技術創新。
袁中飛的演講引起了與會者的廣泛共鳴和熱烈討論。來自馬來西亞科技大學的副校長阿裡夫博士表示讚同stem教育的必要性和遠程學習的潛力,但也提出了關於師資培訓和課程質量控製的疑問。對此,袁中飛回應說,武漢大學正通過教師發展中心和課程評估機製來不斷提升遠程教育的質量。
在隨後的圓桌會議上,多位教育領域的專家和實踐者圍繞“未來教育的形態與挑戰”展開了深入交流。新加坡國立大學教育學院院長張華教授強調了個性化學習的重要性,指出技術不應僅僅是教育的輔助工具,而應該成為推動教育個性化的關鍵要素。同時,他也提醒要警惕過度依賴技術可能帶來的負麵影響,如社交隔離和注意力分散。
在“青年與未來”環節,一群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代表分享了他們對於stem教育的看法和期待。印度尼西亞大學生阿迪塔講述了自己通過遠程學習獲得編程技能的經曆,以及這對改善家鄉農業生產力的幫助。這些生動的故事證明了袁中飛教授觀點的有效性和緊迫性,即通過stem教育和遠程學習,不僅能夠培養未來的創新者,還能促進社會經濟的整體進步。
袁中飛教授的演講和後續的對話不僅展示了武漢大學在stem教育和職業教育現代化道路上的探索與成就,更重要的是喚起了人們對教育本質和未來方向的深刻思考。正如博鼇亞洲論壇主席龍永圖在總結發言中所強調的:“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也是個人成長的階梯。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審視教育體係,確保它能夠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人才,讓每個人都能享有終身學習的機會,共同邁向知識社會。”
博鼇亞洲論壇閉幕後,主辦方安排了一場彆開生麵的行程,由劉強中率領,帶領與會代表親臨海口自由貿易區及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進行實地考察。此行旨在直觀展示海南作為中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最新成就,以及自貿區內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態勢。
海口自貿區成立於2018年,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窗口之一,承載著探索自由貿易、推進服務業開放和促進投資便利化的重要使命。園區內設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實施負麵清單管理製度,簡化外資準入程序,為國內外企業提供稅收優惠和便捷通關服務。此外,海口自貿區還積極推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打造麵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開放門戶。
海口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作為自貿區內的一顆璀璨明珠,專注於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這裡彙聚了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研發中心和創新孵化器,形成了完善的產業鏈條和創新生態係統,成為海南乃至整個華南地區科技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劉強中一行先後走訪了園區內的幾家領軍企業,包括一家生物製藥公司、一家新能源汽車製造廠和一家專注於人工智能技術研發的初創公司。每到一處,企業負責人都詳細介紹了自己的業務布局、核心技術優勢以及未來發展規劃,令代表團成員讚歎不已,尤其是它們在各自領域內展現出的創新能力與市場競爭力。
為了讓訪問團更直觀地感受高新技術的魅力,各家企業精心準備了一係列產品演示和互動體驗活動。比如,生物製藥公司的基因編輯實驗室,讓參觀者近距離觀察到生命科學研究的奧妙;新能源汽車製造廠的試駕環節,則讓人切身體驗到了綠色出行的便捷與樂趣;而在ai企業的工作室,智能機器人與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展示,更是引發了大家對未來智慧城市生活的無儘遐想。
考察過程中,劉強中還主持了一次與當地企業家的座談會,雙方就自由貿易、技術創新、人才引進以及營商環境優化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許多外國代表表達了對海口自貿區優惠政策的興趣,並詢問了有關設立分支機構的具體條件和流程。劉強中耐心解答的同時,也不忘推介海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態宜居環境以及政府提供的全方位服務支持。
此次訪問的高潮發生在最後一站,當代表團返回海口市政府大樓,見證了海南省政府與多家跨國公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曆史時刻。這些協議涵蓋了投資合作、技術轉移、人才交流等多個方麵,旨在推動海口自貿區成為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地,進一步提升海南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海口自貿區及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實地考察,不僅讓與會代表親身感受到了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豐碩成果,也加深了他們對中國堅持對外開放、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心的認識。劉強中在總結講話中說道:“海口的快速發展,是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縮影。我們熱忱歡迎世界各地的朋友來到海南,共享發展機遇,共創美好未來。”
通過這次深度考察,博鼇亞洲論壇不僅完成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完美銜接,也讓國際友人親眼見證了中國在自貿試驗區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麵的顯著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