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約翰·亞當斯返回北美的時候,大明水師的澳洲探索艦隊也出發了。
總共四艘鹹寧十三型軍用探索艦,單艦排水量六百噸左右。
這是一種結合了東西方海船特點的軍用輔助船。
船隻本身具有遠洋航行能力,但更加適合在風向複雜的近海活動。
自崇禎朝開始,大明跟葡萄牙人、西班牙、荷蘭人打過仗後又合作,學習了他們的造船技術。
早期直接照搬西班牙人的設計,建設過一批遠洋蓋倫船。
但是大明水師很快就發現,由於這些歐洲船沒有水密艙,隻要發生了海上事故,那基本上就沒救了。
於是大明水師開始嘗試重新自主設計全新的海船。
由於無論是大明朝廷的水師,還是絕大部分的大明民間商人,活動範圍基本都在本土周邊。
從江南地區到南洋群島,這片區域的水陸環境異常複雜。
最終形成的明式海船的特點,通常都是能夠遠洋航行,但更適合在近海航行。
四艘探索艦自爪哇島水師基地出發,趁著冬季的海岸漂流還沒完全消失,儘快向東航行。
抵達朱簡烜前世澳洲達爾文港附近後,四艘探索艦分成兩組,從東西兩個方向開始探索。
東艦隊頂著南赤道暖流向東航行,進入澳洲北部的大海灣繞一圈再出來。
再繞過澳州東北部的半島,正式進入澳州東海岸,也終於擺脫了逆流航行的痛
苦。
這時候就可以順著東澳大利亞暖流一路向南了。
但仍然不能掉以輕心,這地方就是著名的大堡礁,近海到處都是珊瑚礁,需要格外注意水下情況。
西艦隊順著海岸線向西南航行,頂著西澳大利亞寒流向南。
抵達澳州南部之後,也終於擺脫了逆流的痛苦,可以順著澳州南部的海岸漂流向東航行了。
兩支探索順著海岸線一點一點的蹭著走,詳細觀察和繪製詳細的海岸地圖,最終在澳洲東南角彙合。
然後兩支船隊一起向南,勘探和繪製澳洲南部那個大島的海岸線。
也就是朱簡烜前世的塔斯馬尼亞島。
這本來已經是日常性的工作了,四艘探索船簡單分工之後開工。
但其中一艘船的瞭望手,在觀察周圍情況的時候,發現西南方出現了兩艘不明船隻。
雖然這時候大明是和平狀態,沒有與大明直接交戰的國家。
但這個時代的外海可算不上安全,商船也都是帶著火炮出門的,所以瞭望手直接拉起了警報。
四艘船之間通過旗語聯係,通知了大明澳洲探索艦隊提督曹振東。
曹振東也直接命令全艦隊進入了警戒狀態。
瞭望手在桅杆上繼續觀察。
西南方的不明船隻越來越近,瞭望手終於看清了對方桅杆上的英國海軍旗。
隨後根據對方的船帆數量和尺寸,判斷兩艘船的噸位應該都在五百噸左右,應該也都是探索船隊。
大明與英國目前不是戰爭狀態,並且也算是有民間貿易往來的。
曹振東聽說對方是英國船,就想起了自己的任務說明上麵,有吳王殿下的額外吩咐。
如果遇到英國的探索船隊,就把他們攔下來宣布一些消息。
於是曹振東就讓旗手跟對方打招呼,邀請對方派個人來自己船上說話。
這兩艘英國船的指揮官,名字叫詹姆斯·庫克,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庫克船長”。
這是庫克第三次進入太平洋探索,也是原有曆史上最後一次探索。
他這次的任務是尋找從太平洋北部進入大西洋的航線,順路將拜訪英國的塔希提島土著送回家。
庫克的船隊從英國出發,沿著非洲西海岸的加納利寒流一路向南。
過了赤道後,轉入南赤道暖流,向西南航行到南美洲東海岸。
不順著非洲西海岸繼續向南,是因為非洲西南海岸的本格拉寒流,流向是由南向北的。
硬頂著往南走的話,就會像迪亞士探險一樣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