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朱簡烜與哈布斯堡和法國的會談結束後又過了十幾天,英國代表從歐洲回到了美洲。
鹹寧三十六年八月二十六日,西曆1782年10月2日,朱簡烜再次接見了英國的代表。
英國王子弗雷德裡克,漢諾威事務大臣在旁邊看著。
英國內務大臣謝爾本伯爵作為代表,有些惆悵的說明了英王喬治三世的態度。
喬治三世不可能把整個不萊梅-費爾登公爵領拿出來做交易,最多隻能把不萊梅地區拆出來給大明。
其他的原有所有條件不變。
朱簡烜看得出來,英國人是真的到極限了。
整個不萊梅-費爾登公爵領,看起來是兩個名字連接起來形成的,但不萊梅地區占了公爵領的絕大部分。
費爾登的麵積可能隻占整個公爵領的四分之一左右。
英國人拿掉費爾登,基本就是在做最後的掙紮了,多少都要砍掉一點的感覺。
朱簡烜對這個結果已經基本滿意了。
甚至還準備對英國人稍微放鬆一下。
對於一個海權國家而言,要在其他成熟國家本土搞殖民地,具體應該怎麼操作,也是有很多講究的。
正麵教材是英國。
在世界各個地區的關鍵位置,占據相對重要的港口和島嶼,作為掌控製海權的關鍵節點和貿易中心。
嚴格遏製直接乾涉當地內陸事務的**,儘可能與內陸統治者搞好關係。
讓內陸統治者認為自己的存在對其是有利的。
反麵教材是日本。
本來就是按照英國策略在做,但是在已經占了關鍵位置之後,仍然忍不住誘惑大規模深入內陸。
忍不住吞並內陸的海量土地和人口,導致與內陸地區人口的全麵敵對。
最後的結果就是被活活撐死和累死。
大明與英國和日本當然都不一樣。
大明的人口比英國多了好幾倍,能夠輸出的人口也是英國的好幾倍,能夠掌控的地區自然也比英國多很多。
但大明現在鯨吞歐洲大陸的土地仍然是沒有意義的。
單純的占領土地,繼續保留當地的人口的話,對大明而言是得不償失的,大明最不缺的就是人口。
大明可不是去歐洲扶貧的,是要輸出工業產品賺錢的。
如果想要徹底處理掉歐洲居民,再輸送移民區完全騰籠換鳥,也是非常不經濟的行為,那不如直接移民北美。
關鍵是會招致歐洲人的普遍敵對和抵抗。
大明要借鑒和學習英國的策略,在此基礎上發揮大明的長處,做的比英國人“更好”。
英國本土人口實在太少。
他們掌控的關鍵航線節點,除非像直布羅陀那樣非常小,否則無法讓移民成為當地的主要人口。
英國人不得不融入當地的社會,不得利用當地人管理當地人。
等到民族解放運動興起,或者外來力量乾涉的時候,他們就就不得不放棄這些地方了。
但大明可以輸出足夠多的移民,在各個港口形成大明人為主的社會,讓當地剩餘的居民反過來融入大明社會。
進而做到直布羅陀那樣,就算是在當地發動全民公投,大部分人也都願意留在大明。
現在的歐洲大陸上,除了比較著名的商業城市,大部分普通城市都隻有幾萬人,很多港口都隻有一兩萬人。
大明隻需要一兩次大規模移民,就能讓大明人成為當地城市的絕對多數族群。
但仍然無法修改當地所在的整個國家的絕對多數族群,所以仍然是不能與當地內陸的統治者和主要居民為敵。
所以朱簡烜在討論與歐洲各國的交易的時候,一直都在強調這種交易對他們自己也是有利的。
大明的商品貿易能夠為他們創造利潤,歡迎當地人按照大明的規則參與經營。
還要儘可能遏製住繼續鯨吞內陸的**。
所以朱簡烜把英國逼到極點之後,還要再主動稍微鬆一鬆限製。
給英國人一點小小的驚喜,降低英國人和漢諾威的敵意。
也正好能夠作為拉英國參與哈布斯堡交易的條件
“如果英國和漢諾威能夠協助大明,參與一次歐洲大陸上的準軍事行動。
“那這個條件可以略微放寬一點。
“可以按照我們第一次提的談判,隻交換哈德倫和周圍的三塊土地。
“總計應該有兩千平方公裡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