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大典的活動持續了大半天,主要是宣讀詔書花費了太多時間,全部結束的時候已經是半下午了。
朱簡烜作為國王首先回到自己的後宮休息,然後禮儀官宣布典禮結束。
所有百姓、官員、貴族依次退場。
到此為止,朱簡烜擔任美利堅國王的所有手續,終於全部辦完了。
也到了可以暫時離開北美的時候了。
典禮第二天上午,朱簡烜就在承運殿上召開了禦前會議。
召集了所有內閣學士、事務大臣、各邦代表,還有荷蘭執政郡公和比利時郡公的代表。
朱簡烜直接開門見山的安排未來的事情
“北美的事情,歐洲的事情,現在都基本確定下來了。
“大明跟西班牙簽了二十年的友好同盟條約,美國未來這二十年內就專心開發大平原就好。
“繼續吸納歐洲和大明的移民,持續開荒種田攢人口。
“對於未來的歐洲事務,大明、大明吳國、美利堅王國的負責相關事務的人員,都要秉持中立的不乾涉立場。
“以歐洲大陸上的四個貿易港為窗口,平等和自由的與歐洲各國人民貿易,不插手歐洲內部糾紛。
“所以我要暫時離開北美,返回澳洲整理吳國的事務。
“我離開北美的這段時間,對於美利堅王國的事務,都按照這份令旨來決定。”
朱簡烜親口說了這樣一段話,然後就讓內閣學士董浩站出來,宣讀一份擬好的國王令旨。
主要是調整美國中央朝廷和內閣的關係。
這時候的英國,以及大部分近現代議會製國家,內閣成員基本就是各部的大臣,內閣大部分就是部長大臣的聯席會議。
朱簡烜的美國開始也采用了類似的模式,把各個部門的事務大臣聚在一起開會,就當做是內閣了。
現在回到大明中央朝廷的傳統,將各部事務大臣與內閣職務分離。
大臣進入內閣成為內閣學士,就不能擔任具體事務大臣,擔任事務大臣的時候同樣不能進入內閣。
將內閣轉為國王的秘書機構。
同時內閣是國王在王國的代表,由國王自行任命和免除,不受任何其他條件限製。
國王不在王國內的時候,本來需要國王決定的事務,由內閣成員集體協商一致,給出臨時的處理意見。
交給各部事務大臣去執行,同時存檔定期送交國王知曉。
這個安排內在的邏輯,是將決策權和與行政權分離,類似於將統兵權與調兵權分離。
一般的大明宗室藩屬國,不需要在這種權力製衡上考慮太多,真的出了權臣可以直接找大明朝廷幫忙處理。
所以很多都沒有拆分決策和行政權,那樣實際效率會更高。
但美國是名義上獨立的國家,關鍵是距離大明本土過於遙遠,就需要稍微考慮製衡的問題。
朱簡烜估計,歐洲各國未來幾年都應該專心應對長期的自然災害。
應該沒有心思搞彆的幺蛾子了。
就算是歐洲再次出了什麼亂子,大明也應該儘可能不去乾涉,儘量專心中立的做生意了。
穩住現有的三個貿易港口,持續輸出大明商品。
接下來的幾年裡麵,北美也應該沒有什麼事情需要自己專門處理了。
除非與清國和西班牙突然開戰,或者是法國的大革命以某種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然爆發了。
現在自己應該去澳洲,接管和整理自己的核心封地。
完成最新一輪的新技術驗證,把最近幾年的發明創造落實下來。
順便看看是否需要給老爹和大哥幫忙,處理一下日本人和阿曼人的問題。
如果不需要,那就在澳洲積蓄力量,等五年的全球災難基本結束,就出兵北伐。
朱簡烜的美利堅國王令旨宣讀之後,現場的所有貴族、官員、代表們一起躬身行禮
“臣等遵旨!”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