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崔令宜的大喜之日。
珠簾繡幕,金帳花燭,她安靜地坐在喜床上,脊背挺直,雙手交疊,蓋頭邊緣的絲絛紋絲不動,儼然是一名教養嚴格的大家閨秀。
目之所及,隻有一片朦朧的紅色影子,她垂下眼,也隻能看見自己白皙的手、鮮紅的裙和其上簇金的花紋。
外麵隱隱傳來賓客們的喧囂之聲,而自拜完堂入洞房以來,她已經在這裡枯坐了大半個時辰。
她終於忍無可忍。
“嬤嬤。”她輕聲開口,說出了入洞房後的第一句話。
“哎!”一旁神遊的喜婆瞬間回神,忙笑道,“夫人有什麼吩咐?”
“郎君他……”蓋頭絲絛微微晃動起來,她的頭終於往下低了一點,看上去很羞於啟齒的樣子,“他什麼時候回來呢?”
喜婆是見多了新婚之夜的小夫妻的,新郎官在外麵接待賓客,新娘子孤零零地坐在房中,難免會心生忐忑。她還想著,衛家三郎娶的這名新婦,真不愧是出身書香大家,竟然如此有耐心,不僅坐得端端正正,甚至連一口茶也沒喝,委實令人敬佩。
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新娘子從天不亮便要忙著梳妝打扮,一天也吃不了什麼東西,隻要不是夫家刻意為難,新娘子在新房等候郎君從前廳回來的這段時間,是可以稍微放鬆一下的,隻要不揭了蓋頭、失了儀容就行。
喜婆見過許多新娘子一個人坐著的時候,會忍不住無意識地捏手,緩解緊張,但這名崔四娘子,卻始終沒有這樣的小動作。
她還以為,麵前這位不動如山的崔四娘子,會一直安安靜靜等到衛三郎回來呢,沒想到也不能免俗,還是問出了這個新婚之夜新娘子最容易問的問題。
到底也隻是個十七歲的小姑娘,人生頭一回,哪能真的這麼沉得住氣。
“夫人放心,三郎君很快就回來了。”喜婆很擅長安慰新娘子,“這衛家是什麼人家,請的賓客,自然都是有頭有臉、知情知趣之人,哪有纏住新郎官不放人的道理。再者說,誰不知道三郎君的人品呢,他斷然不會讓夫人等太久的。夫人不必緊張,不如先吃點什麼、喝點什麼墊一墊?”
蓋頭下傳來崔令宜婉轉柔和的聲音:“多謝嬤嬤,我並不餓,也並不渴,若是不慎弄臟了衣裳,反倒不美。隻是能不能勞煩嬤嬤,去屋外守著,若是提前看見郎君來了,給我出個聲,提醒我,免得我失了禮數。”
喜婆笑道:“夫人這般謹慎,若是連夫人都算失禮,這天下怕是也沒幾個守規矩的人了。”
崔令宜羞赧道:“嬤嬤。”
新婚之夜,自然是該以新人為先,況且看這成婚的架勢,十裡紅妝,管弦絲竹,排場十足,衛家顯然很重視這次的聯姻。加上這位崔四娘子對自己又如此客氣,喜婆當然也不會再拒絕,便道:“那老身先去外頭瞧瞧,若是三郎君來了,夫人就趕緊準備準備。”
“多謝嬤嬤。”
喜婆出了門,屋中終於隻剩下崔令宜一個人。
她長長地鬆了一口氣,然後把蓋頭往上一掀,迅速站起了身。
她一邊扶著腦袋上沉重的發髻,一邊揉了揉自己的後臀,心裡除了無語,還是無語。
到底是哪個鬼才想出來的本朝陋習,會在新婚之夜的喜床上鋪滿乾果催生,鋪就鋪吧,還鋪這麼多,真是硌死她了!
她把床單掀開,把那些花生、龍眼、蓮子之類的東西,統統掃離她的位置,為了防止被人看出,又把旁邊凸起的地方抹平了些,這才重新把床單鋪好。
鋪完床單,又忍不住多摸了兩把,觸手絲滑柔爽,搞不好是禦賜貢品。崔令宜心想,衛家當真是重視這樁聯姻啊。
要說這衛家,在前朝起便已赫赫有名,祖上不知出過多少高官,後來前朝式微,高祖起兵,衛家本來還在審時度勢作壁上觀,結果被前朝末帝一番猜忌,抓了許多衛家族人入獄,甚至連有官職的都未能幸免。衛家元氣大傷,盛怒之下,便直接轉投了高祖麾下。
如今的衛家掌權人,正是她崔令宜的公公,官拜尚書左仆射的衛昌衛大人,時人尊稱一聲“衛相”。而她的郎君,衛家三郎衛雲章,則是京城中有名的才子,三歲能誦,七歲成詩,十八歲時以一篇《長明賦》驚豔朝野,被皇帝欽點為探花。
據崔令宜她爹分析,以衛三郎的才華,其實被點為狀元也不為過,隻是衛三郎的父親已經身居高位,衛家再出個狀元未免太過招搖,加上人還年輕,壓一壓更好,便點了個老百姓們也認可的探花——畢竟,大家都默認長得最好看的考生就應該是探花。
崔令宜曾遠遠見過衛三郎一麵,那時候他與衛家的人來崔家納采,她在丫鬟的慫恿下,在院牆後偷偷看了一會兒,對他的長相十分滿意——就算這注定是一樁不會長久的婚姻,她也不希望每天晚上跟一個醜八怪睡覺。還好,衛三郎的美譽不是虛的,他確實長了一張好臉。
成婚前,她那個便宜老爹曾語重心長地囑咐她:“四娘,衛家雖誠心求娶,但畢竟世代簪纓,咱們崔家,在京中雖有幾分薄名,但論勢力終究不能與衛家相抗,說白了,此番是我們高攀,你心裡得有數。”
崔令宜當時便笑了:“爹爹說的,女兒都明白。女兒不是不識大體之人,請爹爹放心。隻是爹爹也不必如此自謙,咱們崔家,雖然不入仕途,但在京官堆裡隨便扔個石頭,砸中的不是祖父的門生,就是大伯的門生,再年輕些的,也該是爹爹的門生。半壁文臣皆出自瑤林書院,哪個敢輕視咱們崔家?若咱們崔家真的隻是有幾分‘薄’名,衛家恐怕也不會放著那麼多高門貴女不娶,娶我這一個書院院長之女了。”
她鮮少說這樣直白的話,崔父愣了一會兒,方點了點頭,低聲道:“你明白就好……衛家是個好歸宿,衛三郎也是可靠之人,你嫁過去,不會吃苦的。”
崔令宜低眉順眼,一如既往地溫和微笑。
崔家不似衛家曆史悠久,崔家其實是靠高祖發跡的。據說她那名義上的曾祖父,以前曾是高祖身邊的謀士,最大的貢獻就是設計坑了當年的衛家一把,讓前朝末帝對衛家起了疑心,把衛家逼反。後來衛家回過味兒來了,但已經上了賊船,也不好中途下去,便隻能死心塌地地跟著高祖。
再後來,前朝覆滅,末帝自殺,高祖登基,給許多人加官進爵,唯有這位謀士,急流勇退,隻收了金銀珠寶之類的錢財賞賜,沒有接受任何官位或爵位。高祖還特意找到他,表示自己從未有過卸磨殺驢的想法,但他卻十分固執,不願冒險,隻想在京中置辦一間書院,隻教書,不談其他。
最後高祖也沒辦法,隻好在京郊專門劃了塊地皮給他,還為書院親題了匾額,以示重視。至今,那塊禦筆親題的“瑤林書院”匾額,還掛在書院的大門口,每天都有專人擦拭打理。
幾十年過去,書院名聲愈隆,出了不少有名的詩人和官員,甚至一度趕上國子監的熱度,尤其是普通人家,皆以家中子弟能被選入瑤林書院讀書為榮。
雖然書院學生大多都入了仕途,但崔家本家,卻始終秉承著那位曾祖父的遺誌,從不親自踏足官場。學生雖多,但學生與學生之間,政見卻未必相合,朝堂上再怎麼鬥法,也怪不到書院頭上來。是以這麼多年來,崔家的人際關係雖錯綜複雜,但始終能明哲保身、巋然不動。
與衛家聯姻,其實已經有點違背了那位曾祖的意思。但這事是衛家主動派人來問的,不是崔家自己去攀的,哪怕知道衛家的意思,可能是想替皇權拉攏自己這支“清流”,崔父也難以說出拒絕的話來。
實在是因為,這世上不會有比衛家更好的親事了。他虧欠女兒良多,衛家不曾找來也就罷了,衛家已經找來,他卻要為了所謂的清名,把女兒的終生幸福拒之門外,他自己也覺得不齒。
想起崔父一臉“爹對不起你,但爹希望你好”的表情,崔令宜叉著腰,站在桌前,忍不住搖了搖頭,嘖了一聲。
喊了他三年爹,又占了那位下落不明的崔四娘的便宜,還怪不好意思的。
不過,誰讓她沒有良心,是個壞人呢。再不好意思,該乾的活,還是得乾啊。
崔令宜找到茶壺,摸了摸,已經有點冷了,她咕咚咕咚灌了幾口,總算緩解了一點乾渴,又從桌上拿起一盤糕點,一邊吃,一邊在屋子裡踱起步來。
屋子很大,分成好幾個隔間,布置得十分典雅精致。不過,她的注意力可不在那些花花綠綠的裝飾上,她時不時伸出指節,輕輕敲擊一下周圍的牆壁或地麵,判斷是否有暗格或奇怪的地方存在——雖然理論上應該沒有,但保險起見,還是先摸清楚為好。
她正轉悠著熟悉環境,冷不丁聽見外麵喜婆高亢的聲音:“哎喲,新郎官回來了!”
崔令宜連忙趕回臥房,把糕點盤子放下,稍微整理了一下擺盤,又對著鏡子抹了抹嘴,確認沒有碎屑且口脂完好,這才把蓋頭放了下去,端端正正地坐在了床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