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第二天上午,鄭公公奉陛下之命,來沈宅傳旨了。
沈憶舒早有準備,備上了香案香爐,打開中門,迎接聖旨,在鄭公公宣讀完畢後,她就是名副其實的仁嘉縣主了。
鄭公公來的時候,還帶了陛下賞賜的縣主儀仗,雖然比不上公主郡主,但也很風光了。
沈宅門口圍了許多看熱鬨的百姓,都很好奇發生了什麼事。
沈憶舒受封縣主,是件喜事。
紅玉當即拿了一些平日裡姑娘賞賜下人的荷包出去,給看熱鬨的百姓們沾沾喜氣。
當有百姓問起發生什麼事的時候,紅玉也不瞞著,隻說是自家姑娘為了北境災民,捐款二十五萬兩銀票,陛下感念其仁善,所以冊封她為仁嘉縣主。
沈憶舒先前因為北門施粥,已經收獲了一波好名聲,如今更是善名遠揚,在京中傳播。
以至於顧家反倒被唾棄,連這麼好的仁嘉縣主都留不住,顧家能是什麼好東西?
氣的顧玥嬌在屋子裡又發了一通脾氣。
永安帝對商戶們的賞賜,下來的也很快,京城七家商戶都被賞了禦賜的“仁商”牌匾,不管是沈憶舒,還是陳老板他們,都恭恭敬敬把牌匾迎進門,規規矩矩掛在了正堂中央,彰顯陛下恩德。
同時,北城門的庇護所附近,開始建造功德碑。
上麵不僅刻上了捐款商戶的名字,還有之前那些自告奮勇幫忙建造庇護所的考生名字。
經官府一宣傳,百姓們都知道,功德碑上刻著的都是好人,於是人人都知道了他們的善舉和善名。
顧京華憑借此事,一舉成了西山書院的學子楷模。
西山書院的院長親自登門,將他請回了書院,還說之前被趕出去都是誤會之類的話,這可比顧京雲、顧京頌兩人走城王的門路回去要風光多了。
一方是被陛下嘉獎,然後被請回去;另一方是走門路回去,有機會參與了表演,才被陛下嘉獎。
這二者天差地彆。
從這天之後,顧京華在西山書院裡的處境,也與從前截然不同,從前不僅要在三房兄弟之間受夾板氣,在書院也因為庶出的出身,得不到重視。
可現在,他是書院這一屆,最受器重的學子。
而這一切都要感謝沈憶舒,若不是她給二房出了這個主意,顧京華絕對沒有這麼好的出路。
阮氏與顧詩韻、顧清荷姐妹倆知道了這個消息,當即帶了禮物,上門去拜訪沈憶舒,以示感謝。
“沈姐姐,這是我和清荷妹妹給你做的,還請不要嫌棄。”顧詩韻將自己親手做的禮物送上。
這是一個暖袖,出門的時候方便套在手上的。
外麵是上好的棉布,雖然花樣不怎麼好看,但質量卻是上乘,向來是做貼身裡衣的好料子,裡麵填充的棉花也很柔軟。
最難得的是針腳細細密密,從表麵上看,根本看不出來,可見是用了心的。
“阿舒,我知道你什麼都不缺,吃的用的都是頂好的,但是你幫了我們這麼大的忙,也沒讓大嫂的案子連累到我們,這是她們姐妹倆的一片心意。”阮氏開口道。
“那就多謝兩位妹妹了,我很喜歡。”沈憶舒示意綠柳收下,又讓人拿了兩個食盒,遞給阮氏,“二嬸,這是廚房做的糕點,我記得兩位妹妹愛吃甜的,帶回去嘗嘗。”
阮氏興高采烈的收下了。
倒不是說她想在沈憶舒這裡占便宜,隻是她從沈憶舒回禮這件事情上,看到了對方的態度——
既有回禮,那就是有來有往,那兩家就還能繼續走動。
畢竟之前沈憶舒要和離,跟顧家鬨的太僵了,可謂是什麼法子都使儘了,而且一副與顧家全然不相乾的架勢,阮氏生怕沈憶舒對二房也撇清關係。
但還好,沈憶舒並沒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