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人家能突破大千世界,將其帶到一個徹底隔絕佛門氣息的大世界,又豈是尋常人物?
“現在不行,剛把大聖帶走,漫天神佛正在搜山檢海,洞徹天機,等過一陣子,換個其他角度再說。”林浩坦誠回道。
“隻能如此了……”大聖默然。
他與楊戩開戰前,花果山的猴子已被天兵天將屠戮一遍,所剩不多,如今他突兀消失,活下來的猴子或許不會輕易死去,但絕對會受儘磨難。
這邊聊完,空中的白色老鷹終於還是破開了林浩的“定身術”。
楊戩主修**玄功,騰挪變化,妙法無窮,號稱“修成**玄中妙,任爾縱橫在世間”,天然涉及到有關時間和空間的規則。
封神之後,楊戩肉身成聖,一身修為更是不容小覷。
這次會被林浩定住幾句話的時間,實則是林浩沾了漫威宇宙的光,因為他之前專門在時間儘頭研習九十九年,又成功衍化出多元宇宙“世界樹”,對漫威宇宙的時間規則有極深的了解。
楊戩是外來者,暫時對漫威宇宙的規則不熟,又沒達到“混元大羅金仙”的境界,做不到瞬間體悟諸法,這才花了幾句話的時間脫困。
方一脫困,楊戩便恢複真身,騰雲遠遁。
看著山寨版天宮和火星外的虛空,楊戩掐訣推算,卻絲毫無法感應到熟悉的天機。
“這……”楊戩愕然:“這竟是一個陌生的世界!”
“三千世界”的概念原是佛教所有,來自梵語“tr-s^hsr-h^-s^hsr-lok-dh^tu”,是古代印度人的宇宙觀,後來佛教東傳,華夏世人開始逐漸接受佛教宣言的這種宇宙觀。
正如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
目前能找到的文獻資料中,“三千世界”這個詞源自唐朝武元衡的《人題龍門香山寺》中“欲儘出尋那可得,三千世界本無窮”此句。
是詩人將民間已經出現的常用語總結出來,提煉出了“三千世界”這個詞,後來隨著詩文傳開,這四個字便與佛教的概念綁定。
諸如“提燈定損”、“指鼠為鴨”等出現於新時代並已被《現代漢語詞典》收錄其中的詞彙一樣,屬於先有概念,然後被人提煉出詞彙,再被記錄下來流傳下去。
所有流傳千古的成語概莫如是。
後來本土的道教也開始吸納佛教某些觀點來完善自己的世界觀,民間則不管佛道,隻取願意信的東西,以數百年、上千年的時間完善了華夏神話體係。
《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等神魔中順勢出現了類似的宇宙觀,楊戩自然也就清楚“三千世界”的含義。
可佛道兩家的聖人老爺們早就將自己影響力投放到三千世界中,不可能存在一個脫離聖人視線外的世界。
作為參與過封神的闡教三代首徒,他親眼見識過最後的聖人大戰,還有幸看到鴻鈞道祖帶走“違逆天道”的通天師叔。
連聖人都能影響到三千世界,何況立於聖人之上的道祖?
可是他現在卻偏偏感受到不到聖人乃至天道的氣息!
這一點都不正常!
遠遁片刻,楊戩重新殺回南天門外,手中三尖兩刃戟指著林浩,喝問道:“此間何地?為何你能將我等帶來此處?”
還在寫
關於楊戩的設定采用常見的封神+西遊,西遊原著的設定我也知道,老君開天,無鴻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