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俊秀的六、七歲的少年跟著呂府的仆役走了過來,一身衣服雖然不至於華麗至極,卻也是貼身合適的。少年人身上帶著一種高貴的氣質,溫和卻又帶著一種貴氣,牧塵都不由得想要感慨一句不愧是未來天子。
而在劉盈的眼中,他似乎也沒找到他未來的師父,畢竟整個大廳裡一共就兩個人,一個是呂公,另一個是貌似不比他大多少的少年,能有十五六歲的模樣,很難讓人覺得這位是他的老師。
誰會請一個孩子去教導另一個孩子呢這不是扯呢嗎不過仔細看看,呂公對待這位“小哥哥”的態度,著實不像是對待後輩。
呂公怎麼說也是如今僅有的幾個能夠爭奪天下之主的諸位王者之中可能性很大的漢中王的老泰山,雖然不至於目中無人,卻也應該保持自己的威嚴,對待晚輩,一般都是和藹且嚴肅的。..
而現在這種嘴角都快咧到耳根,端著茶水恨不得和人家結拜為異性兄弟的模樣,哪裡是對待晚輩應有的態度。
一個不可思議的想法出現在了劉盈的心中,劉盈瞪大著眼睛看著那個和呂公談笑風生的少年人,心裡似乎有些明悟。
他家外祖說的他的父王給他找來的老師不會就是這個少年人吧,何德何能何德何能這個比他大不了多少歲數的年輕人憑什麼做他的老師做他的伴讀還差不多。
和牧塵說笑了好一陣,才在餘光中看見自家外孫在大廳門口站著的呂公臉色嚴肅,以嚴厲的語氣嗬斥道:“小公子來了,你們怎麼也不想著說一聲就讓小公子在外麵站著嗎”
在一眾仆役的請罪聲中,呂公對著劉盈招了招手:“盈兒快來這,見見你父王給你請來的先生,道家高人微塵子。”
呂公沒敢和劉盈說這是仙人,倒不是他不想,而是牧塵不讓說,牧塵生怕劉盈以後尋仙問道,那可就真的是壞了。
萬一搞得大漢二世而亡,他以後還有什麼臉麵麵對河神,有什麼顏麵去見他弟弟,有什麼顏麵在諸天萬界裡混不是誰都和那位聞太師一樣,教出一個“亡國之君”來無所謂。
聞太師隻不過是一位大神通者的化身而已,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他和神霄雷府玉清真王有關係,但是隻要沒點明,教出紂王的就隻是截教弟子聞太師而已。
而且當年商的問題不在於商本身,而是再無神仙殺劫以及人道大勢,而且最後聞太師以身殉國,哪怕紂王“荒唐至極”但是聞太師仍然是“忠肝義膽”,如今在天庭位高權重,誰會找他的不自在就是被封為天喜星的紂王本人都不會提這事,火雲宮中皇商一脈沒有一個說聞太師教出末代帝王的。
但是牧塵不行,牧塵可不是聞太師,要是他真的教出一個二世而亡的弟子來,微塵子這個名字就能被釘在火雲宮的帝師恥辱柱上,和趙高並列。
所以,牧塵是斷然不敢以仙法“迷惑”劉盈的,他還不想社死呢。不過看著躬身一拜,嘴裡雖然念叨著“弟子劉盈拜見先生”,但是語氣目光裡毫無敬意的少年,牧塵也有點無奈:“公子快請起。”
劉盈這一拜還沒到底,一聽牧塵說了,就趕緊站了起來說道:“不知道先生何以教我”
聽著這話,無論是牧塵還是呂公都愣住了,無他,雖然師徒之間,大多都是師父挑徒弟,徒弟沒有挑師父的權利,但是對於未來的天家而言,師父還是得挑一挑的。
不為彆的,老師,父母是影響一個孩子未來成長的最大的因素,老師得言傳身教足以影響未來孩子的價值取向。
如今,劉邦和呂雉都忙於政務,影響劉盈最多的自然是老師,作為現任漢中王,未來大漢天子的繼承者,劉盈的老師必然是應該經過精挑細選的。
學生考教一下老師的學識很正常,但是這些都應該是拜師之前就應該做的,哪裡有都躬身一拜叫了“先生”了,才想起來說什麼“先生何以教我”的
這不就相當於去坐公交車,坐上了車才問司機這車是去什麼地方的嘛這是何其的可笑,何其的……
呂公想要斥責劉盈幾句,以此來警告劉盈現在的“無禮”舉動,但是剛要開口,就被牧塵攔住了。
看著牧塵微微搖頭,呂公也沉默不語,實際上,他也想知道牧塵能交劉盈什麼學問。
畢竟,雖然牧塵是一位“仙人”,但是仙人不一定會教學就是了,而且仙人教的東西,凡人學了真的能夠學以致用嗎
跑去末法世界教煉氣,跑去秦朝教蒸汽機,這都是扯呢,就比如說:蒸汽機最重要的就是密閉性,沒有精度極高的機械加工,沒有極為合適的材料用於加工,蒸汽都留不住,氣壓上不去,彆說推動機械了,就是蒸桑拿都不行。
而現在這年頭,學派眾多,同一家之下,都有著不同的學說,哪怕那位始皇帝陛下依靠著書同文和焚書坑儒,限製了一大批諸子百家的的學說,但是仍然有著不同的流派的學說傳下,各有各的治國理念,仔細想想似乎都有道理,如此之下如何選擇就更是問題了。
不過,牧塵作為“釋家之主”“道家創始人之徒”,釋家,道家學說早已經了然於胸,再和那位荀子論道之後,更是學到了部分儒家荀子派係的學說理論,已經可以說是“儒釋道”三家學說的專家,三派學說的集大成者。
再加上慶塵學過的基礎物理,化學,雖然牧塵不曾在三家學說的基礎上發展出自己的學說體係來,但是,教劉盈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也真正意義上有資格問一句:“不知道公子想要學什麼”
“想要學什麼”劉盈沉默了,牧塵畢竟是劉邦派來的老師,必然不能真的一點兒東西都不會,所以他還是的難為難為……
“我想學儒家禮教之道。”劉盈開口說道,牧塵點頭:“說起來,我這裡有《秦禮》一卷,乃是儒家大賢所修,若是時候漢中王一統天下,必要以禮治之,我這《秦禮》也能化為《漢禮》以定國安邦。”
“禮教雖好,但是大周八百年終有禮樂崩塌之時,我曾聽外祖父說過俠以武犯禁,儒以文亂法,不知先生可有何教我”
“禮教存於人心,然不足以治天下,我有《律法》一卷,可傳公子,以安邦定國,輔以禮法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