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集 子牙定齊_華夏真相集_免费小说阅读网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十一集 子牙定齊

第十一集 子牙定齊(2 / 2)

周公:如此,我便與太師奉成王東征,尚請召公坐鎮鎬京,以安朝廷社稷。

召公:小弟願當此任。

商議已定,薑子牙遂以百歲高齡,再披戰甲,率舊日諸將祭旗誓師,並傳檄天下諸侯,各出精兵,返回牧野,殺向朝歌。

武庚早有準備,親帶殷商及東夷方伯聯軍迎擊,負隅頑抗。終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武庚軍隊雖眾,但無民心支持,且諸侯中隻有管叔、蔡叔脅從,終究不能喚起將士鬥誌。於是兩軍接戰,殷商聯軍一戰而潰,全部瓦解,武庚等一眾叛首,俱都成擒。

周公:武庚反叛,大逆不道;管叔助惡,並首倡謠言,皆命處死。蔡叔從叛,處以流放;霍叔知情不舉,奪其封爵,貶為庶民。

武士領命,將武庚及管叔推出午門,轉瞬間捧回二人首級,諸侯皆都凜然。

周公: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武庚自絕天下,本應就此毀滅殷商宗社,止其國祚。然我成王悲憫商人,且為延續成湯之祀,詔命將紂王長兄微子封於殷地,以代殷後,爵為宋公,建都於商丘。在原商都之地設立衛國,封王弟康叔為衛君,建都朝歌。

令旨傳下,諸侯大悅。殷人見複國無望,隻好歸附宋國,或逃往三苗。又有朝歌殷商隨從武庚叛亂頑民十數萬人,被周公旦遷於洛陽,設置官吏監軍,加以管教。

畫外音:微子啟既為宋國之主,便以國為氏,隱去殷商子姓;此後宋國曆任國君及其嫡係子孫,便皆以宋為氏。武庚因複國失敗被殺,其後裔不忘宗祖,留在朝歌守墓祭祀,並以殷、商、湯、祿為姓,皆是子姓分支。

武庚之叛既平,隨征諸侯皆都告辭,率兵回歸封國。

薑子牙率領周朝得勝之軍,繼續東征,陸續平滅東方諸夷五十餘國;以張周朝國威,同時亦為齊國掃平四周強敵,一舉兩得。

東夷平定,薑子牙班師,與周公奉成王還於豐鎬。

周成王設朝,大賞平叛功臣。周公輔佐成王,攝政六年,製禮作樂,頒定度量,天下大服。至周成王二十歲,周公還政於侄,北麵參拜,退就臣子之位。

周公:當初武王分封七十一國,其中姬姓諸侯五十三。經曆武庚之亂,臣以為需要再封諸侯,以屏護宗周,保我國祚永存。

成王:皆依王叔所奏。叔父治理天下有勞,且平定三監之亂,殷東五侯之叛,安定周室,立下赫赫戰功。可歸就魯國納福,封地方圓七百裡,革車千乘。後世曆代魯公,可以天子禮儀祭祀周公。奄國原在曲阜,命遷至蒲姑,以讓魯國。

周公恐朝中無有大臣輔佐天子,依舊不去就國歸封,仍在鎬京侍奉成王。又與召公及薑太公商議,為加強對東方諸夷控製,三人聯名上奏,建議將國都遷到成周洛邑。

成王:我岐周世居大河上遊,遷至洛水為何

召公:洛邑位於伊洛盆地中心,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南望龍門,北倚邙山,群山環抱,占據東西交通咽喉要道,地勢險要。

薑太公:伊、洛、瀍、澗四水環抱,彙流其間。順大河而下,可達殷人故地;沿洛水東行,又可達齊、魯;南有汝、潁二水,可達徐、淮諸夷。

周公:洛邑且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裡均平,不費諸侯民力。

成王:善哉,三公之論。準奏!即命召公先到洛邑卜宅,底定城址。

召公領命,遂辭帝離京,前至伊洛,經過仔細勘查,將城址定於澗水與洛水交彙之處,進而規劃城廓、宗廟、朝市位置。規劃完畢,還報成王。成王又命周公複到洛邑,全麵視察新邑規劃,重新占卜,卜兆表明瀍水以西至澗水之東,於洛水之濱營建新都大吉。由是正式奠基動工,舉行盛大祭祀儀式,向殷商貴族及各諸侯國首領發布營建洛邑命令。

薑太公亦擅周易風水之學,乃陪周、召二公前往參觀新都。觀罷洛邑基址,太公大喜。

薑太公:二公堪定新都,果然虎踞龍蟠,氣勢非凡。未知如何施工

召公: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四十九裡,以為天下之大湊。

周公:設丘兆於南郊,建大社於國中,城內修建太廟、宗廟、考宮、路寢、明堂等五宮。宮殿宗廟建築,均為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複格、藻稅、設移、旅楹、畫旅式樣,城內另辟內階、玄階、堤唐、應門、庫台、玄閫等不同通道。

薑太公:善哉!此都建成之後,便可名謂“中國”。

因召公監工得力,隻經一年之期,新都建成。因此地原有鄂邑,北有郟山,故又稱郟鄏。新都為周王所居,又叫王城;瀍水以東是為殷民住地,名謂成周。洛邑落成,周公帶領百官,跟從成王前往新邑。周成王升坐王城宮殿,先用殷禮接見諸侯,後至宗廟,祭祀文王。

此為周成王即位後第一次會盟諸侯,在周朝成立後也是首次。成周朝會諸侯,壇上掛絳帳,飾以黑羽。成王麵朝南方,冠冕不珠,朝服八彩,腰插大圭。唐叔、郇叔在左,周公、太公望在右,皆冠冕,無垂珠,朝服七彩,腰插笏板,依傍天子,站在壇上。

各方諸侯前來朝賀,向周公、成王奉獻玉璋、大弓諸禮。太保召公獻詞,稱《召誥》。

召公誥詞:嗚呼!皇天上帝,改厥元子,茲大國殷之命。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嗚呼!曷其奈何弗敬天既遐終大邦殷之命,茲殷多先哲王在天,越厥後王後民,茲服厥命。厥終,智藏瘝在。夫知保抱攜持厥婦子,以哀籲天,徂厥亡,出執。嗚呼!天亦哀於四方民,其眷命用懋。王其疾敬德!

周成王答:公!明保予衝子。公稱丕顯德,以予小子揚文武烈,奉答天命,和恒四方民,居師;惇宗將禮,稱秩元祀,鹹秩無文。惟公德明光於上下,勤施於四方,旁作穆穆,迓衡不迷。文武勤教,予衝子夙夜毖祀。

周公讚詞:新都已成,大王始作萬民明君之地。我王在此首次奉行隆重禮儀,舉行祭祀大典,善哉!一切有條不紊進行。

周成王答:周、召二公勤勉輔佐衝子,指示我弘揚文、武功業,奉答天命,和撫萬民,居於洛邑,舉行大典。公之教導,小子無不順從。

諸侯稱羨,趨班朝賀。

周公:既遷新都,陛下當分派諸侯把守京畿,建置分封諸國,將武王十五兄弟、十六功臣封在四野,捍衛王室屏藩。

成王:準奏。

周公:奏請分給衛侯康叔殷民七族,乃是陶氏、施氏、繁氏、錆氏、樊氏、饑氏、終葵氏,多專長手工藝者,以為役使;再分以八師,以防止殷民再反。

成王:準奏。

周公:另在封國內推行井田,將土地統一規劃,鞏固加強周王朝經濟基礎。

成王:準奏。

周公:賜予太師薑尚專征專伐特權,五侯九伯,實得征之。召公奭封燕地,以為王朝東北屏障,切斷殷商舊族與北方同姓孤竹國聯係。

成王:準奏。

周公:大王當年應允叔虞之封,此時亦當兌現。

成王:我何時曾許諾封小弟

周公:七年之前,梧桐樹下,相許賜封,以桐葉為證,今豈忘之乎

周公說罷,由袖中拿出一片枯葉,擺在龍書案上。成王盯視枯葉良久,再經叔父如此提醒,這起猛然想起此段公案。

鏡頭閃回。周武王駕崩,十三歲成王即位,由叔父周公旦攝政。

成王年幼,與小弟叔虞感情交好,故在散朝之後,常在宮中梧桐樹下一起玩耍。

有一日,兄弟二人又在樹下遊戲,忽一陣秋風吹來,梧桐樹葉紛紛飄落。

成王忽想起日間上朝之事,一時興起,便從地上撿起一片梧桐葉,拔出肋下所佩小刀,將桐葉切成大臣手中所持“圭”狀,將其鄭重其事,送給叔虞。

叔虞:這是什麼

成王:我今為王,要封給小弟一塊土地,使你立國。此乃印信,你便拿去!

叔虞:多謝兄長!

叔虞接過“葉圭”在手,便歡歡喜喜跑出,跑去將此事告知叔父周公。姬旦聞言點頭,便索其葉圭,收而藏之。

閃回結束。成王看到葉圭,忽地想起此事,於是不由失笑。

成王:幼年趣事,隻不過是和小弟叔虞玩鬨而已,豈可當真

周公:人生在世,以信為重;庶民尚且如此,況大王身為天子,更有葉圭為據哉!王言不戲,出口如綸,民則信賴。倘罔顧信義,任意玩笑,則無由統馭天下矣。

成王:王叔所責甚是。即刻宣召叔虞上殿,冊封於唐,命為唐侯。

光陰荏苒,周公年老,致仕還家。周公在豐地養老,三年後便得重病,然後離世。

周公既死,遺有八子:伯禽、君陳、凡伯、蔣伯齡、邢朋叔、茅侯、胙伯、祭伯。

周公八子分彆被封於周、魯、凡、蔣、邢、茅、胙、祭等地,各為國君。

周公既死,召公在朝輔政。當時將岐山宗周之地一分為二,自陝地(今河南陝縣)以西,由姬奭主管;陝地以東,由周公旦主管。

姬奭治理陝西地區,深受百姓擁護。巡行鄉裡城邑,便在棠梨樹下判斷案件,處理政事。上至侯伯,下到百姓,都各得安置,無人失職。

周成王在位二十二年,立下中興之基,遺命傳位太子姬釗,然後去世。

姬奭、畢公率領諸侯,引導太子姬釗拜見祖宗之廟,反複告誡,並寫《顧命》,頒行天下,明告諸侯。姬奭輔佐成王、康王兩代君主,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開創“成康之治”,為周朝興旺打下堅實基礎,以至其後國祚得以延續八百餘年。

康王六年,薑子牙卒於周都鎬京,歲壽一百三十九歲。子丁公呂伋繼其父齊侯爵位,繼續輔佐周康王在朝,掌管周王朝精銳部隊三千虎賁,保衛豐鎬。

薑子牙在齊國時間雖短,但因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鹽優勢,因而人民歸附,使薑齊成為大國。

周康王二十五年,中原安定,康王姬釗率領大軍北征,攻打鬼方。

經過兩次大戰,周朝大獲全勝,殺敵無數,繳獲牛羊馬匹,數不勝數。

鬼方不僅損失慘重,並且被俘四個首領,自此再也不敢騷擾周朝邊境。周朝由此邊境安定,百姓大安,周康王威加諸侯,四夷無有不服。

當時諸侯跟隨周康王征伐,大國便有楚國國君熊繹、魯國國君伯禽、衛國國君康伯、晉國國君姬燮、齊國國君丁公,小者無算。為答謝輔佐之情,勤王隨征之功,周康王便將所獲寶貝器物,分彆賜給諸侯。

但在頒賜寶器之時,周康王心懷偏私,因齊、晉、魯、衛親緣較近,故皆得到重賜,而楚國因無親緣關係,便即不曾賞賜。楚侯熊繹由是大怒,漸漸不服周朝管轄。

周康王東征北伐皆勝,威加四海,於是便在周成王廟宇所在地豐宮會盟諸侯,樹立周天子地位,史稱“豐宮之朝”。周天子檄文到處,天下諸侯都無不凜遵,皆親至豐宮祭拜周成王,同時朝賀天子康王。由是周天子地位再次確定,威勢赫赫,四海鹹服。

公元前996年,周康王在位二十五年去世,安葬畢原。子姬瑕即位,是為周昭王。

周昭王即位之後,繼續擴大疆域,素喜征伐。先東征攻打諸夷部落,並多次獲勝。後聞荊南多銅,便多次尋找借口發兵南下,並以南方曾國、鄧國、鄂國等諸侯為先鋒。由是先後南征,平定虎方、荊楚、揚越等地蠻族叛亂,並深入江漢以南,大獲銅器財寶以歸。

周昭王十四年,夏四月初八,天象異常。鎬京河、井、泉、池突然同時泛漲,潰圍橫溢;山川大地搖晃,宮殿、民宅傾危。夜間,又有五色光氣貫入紫徽星座,遍於四方,儘作青紅之色,天空中二十八宿皆都不見。諸侯及大臣見此,皆謂王道缺失,以致異象疊生。

昭王十六年,亦即公元前90年,昭王姬瑕無故東征,率軍對東夷各國進行軍事威懾。楚侯聞說天子東征,想起北伐鬼方時惟獨不賜寶器之辱,趁機挑唆虎方、荊楚及揚越叛周。虎方、荊楚、揚越諸部,泛指長江中遊江漢之間諸多方國部落。毗鄰鄂、曾二國富產銅礦,虎方諸蠻便欲侵吞二國,爭奪銅料。由此一經楚侯挑唆,便即反叛,來奪銅山。

周昭王聞報大怒,親率王師,聯合曾國、鄧國、鄂國等諸侯大軍,就此南征虎方、楚蠻、揚越等部落。同時命令東方諸侯,率本國部隊從王南征荊楚。南征行動計劃周密,經由唐、厲、曾、夔,一路高歌猛進,直至江漢地區,大獲財寶以歸。

此後不久,昭王複又組織二次南征,鑄器銘功而回。

昭王末年,三次南征,又獲大勝,得到大量青銅,班師回程。

過漢水時,昭王下令搭建浮橋以渡。

因隊伍中攜帶大量青銅,大軍半渡之際,浮橋承受不住,突然垮塌,如同山崩地裂。

昭王與蔡公正乘戰車而行,浮橋垮塌,便都隨車落入江中。隨行衛士,無不驚叫。

時有昭王右弼衛士辛餘靡,身高力大,且善遊泳,縱身跳江,下水尋找。

隨波逐流半日,辛餘靡最終背負昭王屍首到達北岸。然後又返回江中,撈出蔡公屍體。周昭王本來班師凱旋,居然溺水而死,便成周史一大疑案。

畫外音:據晉朝時出土《竹書紀年》記載,昭王伐楚主要有三次。周昭王十六年,天子伐楚,涉漢,遇大兕。昭王十九年,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昭王二十四年,夜清,五色光貫紫微,王南巡不返。

據魯國紀年推算,時為公元前977年。此乃三次南征,聲勢浩大,但全軍覆沒。周人諱言此事,隻以“南巡不返”敘之。昭王南征,於周史及楚史皆謂重大事件,卻因周人隱諱,因而蒙上重重迷霧,甚至連周昭王征伐對象是誰,至今尚都存在爭議。

周昭王時,楚國位不過子爵,封地僅五十裡,荒僻貧弱。周昭王不可能儘起六師,傾力南下攻打楚子。而楚蠻分散而居,地域廣大,且占據銅礦產地銅綠山,正適合作為周昭王南征對象。昭王南征楚國說法,其實是以訛傳訛。

民間傳說:周昭王三征蠻楚,獲勝班師,在北渡漢水之時,征用楚國船隻。楚人無端被伐,本對周王室懷有怨恨,於是趁機落井下石,使用膠粘木船以渡昭王。船到江心,一經水泡浪打,膠船便即散裂,周昭王因此落水身亡。

因此傳說影響巨大,後世諸侯列國對楚侯頗有貶詞。但據《楚史》所載,楚人不但對此傳說不屑一辯,即便對於周昭王“伐楚不歸”史實,也都予以否認。若依《史記周本紀》記述,則說周昭王因到南方巡狩,卒於江上。彼時,漢水兩岸尚還不是楚國領土,則昭王之死於漢水,與楚人何乾故而天子不返,難以罪及楚國。

曆史真相:北宋時期,在湖北安陸出土六件西周時期青銅器,稱為“安州六器”。據六器所記,周昭王十六年南巡親征,命曾侯南宮氏為帥,曾中為先鋒,征伐楚荊。王師威勢難當,大軍到處,楚荊大小部族、方國紛紛歸順。昭王沿漢水東岸南下,親率大軍渡江。

揚越氏鄂部聞說周天子親至,乃命部族主力軍退縮,藏匿到南麵大山之中。昭王一舉占領銅綠山,得其大批銅礦石。便留軍駐守銅綠山,複率大軍渡江北上,在唐國(今湖北隨州)大會諸侯,論功行賞。因先鋒曾中屢建大功,遂賜其極多銅材。曾中返至封國,便用昭王所賞賜銅材,鑄造成一批青銅禮器,並刻文記載此次戰爭情況,便是“安州六器”。

周昭王賞賜隨征諸侯,率領大軍返回。鄂國部落揚越氏複從山中儘出,殺死留守周軍,複又奪取銅綠山。周昭王大怒,於十九年再次親征,命大臣祭公為帥,引戍衛鎬京西六師,再攻楚荊。由是一戰而勝,複奪大批青銅礦材以歸。當凱旋回師北渡漢水之時,因攜帶大量青銅,導致橋梁垮塌;又遭遇異常天氣,故此損失慘重。此為二次南征。至於第三次征楚,安州六器並無記載,周史語焉不詳,隻以“南巡不還”四字概括。

畫外音:據相關史載,隻因周天子昭王多次伐夷,三下荊南,由是虎方、楚蠻與揚越等部落便被徹底平定。曾國作為征南先鋒,在數次征戰中大得其利,實力大大增強;楚國亦趁機坐收漁利,悄悄坐大,漸漸不服周室。

昭王既死,因是在班師途中,又因溺水喪師極眾,恐天子駕崩消息傳出,恐怕動搖己方軍心,猶懼鄂地部落乘喪出擊,故而隨征將士秘不發喪。急急班師。周師北歸鎬京,眾臣乃為天子發喪,宗室諸侯擁立昭王長子姬滿繼位,是為周穆王。

周穆王即位之時已到中年,生性堅毅果決,因謂國內矛盾複雜,故先著手治理內政。

姬滿:命伯臩為太師,向朝廷百官重申執政規範,發布《臩命》;呂侯為司寇,命作《呂刑》,製定墨、劓、臏、宮、大辟五刑。布告四方,以正天下。

眾臣:天子英明,我等凜遵。

在周穆王勵精圖治、重典控製之下,九州再度安寧,諸侯凜然歸附,昭王盛世得以延續。穆王既見四海安堵,便興王師,兩次北伐犬戎。(本集完)



最新小说: 我在深圳的青蔥歲月 雷祖降臨 一直都如初見 刺客與大小姐的旅行 說好的假結婚,女總裁請自重! 嬌撚珠玉 高門寒婿的科舉路 你們都追女主?那女魔頭我娶走了 天下遊魚 超凡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