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西風,日將夕矣。
燕王被相國栗腹諂言所惑,命樂毅之子昌國君樂閒為將,將欲伐趙。
樂閒奏道:趙雖有長平之敗,但全民習兵,又有廉頗為相,李牧為將,豈可輕伐
燕王怒道:卿是因汝父墳墓在趙,不欲效力於燕耶
樂閒聞言驚悚,改言道:臣請試之可也。
大夫將渠切諫:大王方與趙王交歡,轉麵便即攻之,不信不義,師必無功。
燕王不聽,便使栗腹為將,樂乘為佐,率兵十萬攻鄗;慶秦為副將,樂閒為佐,率兵十萬攻代。自己又親率十萬大兵,在後接應。
三十萬大軍,已是燕國全部人馬,可謂傾國以出。
趙王聞報燕兵將至,召集群臣問計。廉頗自請擊敵於境外,又薦李牧為副將。趙王從之,乃發兵十萬禦燕。十萬大軍,亦幾乎是趙國全部人馬。
廉頗與師弟商議,兵分兩路。自率五萬兵迎栗腹於鄗;李牧引兵五萬,迎慶秦於代。
栗腹率眾急攻鄗城,十五日不下。廉頗率軍趕到,以誘敵之計,隻一戰便生擒栗腹。又使人往招樂乘,樂乘引軍以降。
李牧救代,一戰而勝,陣斬慶秦,遣人報捷。
樂閒聞報前軍失利,隻得率眾結寨自保。
廉頗使樂乘寄書招之,樂閒恐回燕獲罪,亦降趙國。
燕王喜聞知兩路兵馬俱都敗沒,悔不當初,連夜奔回中都,遣使乞和。廉頗不欲趕儘殺絕,於是議於諸將,欲允燕王之請。
樂閒進言道:此番力勸燕王伐趙者,栗腹也。大夫將渠苦諫不聽,被羈押在獄。師伯若許燕議和,須釋將渠,並拜為相國,則燕趙自此必得安寧。
兼頗從其說,便以此訴於來使。燕王聞使回報,即命將渠釋獄,且立即授予相印。
燕王:寡人不聽卿言,自取辱敗,今將求成於趙,非卿不可。
將渠拜受相印,奏道:樂乘、樂閒叔侄投趙,不得已也。且樂毅昔有大功於燕,大王宜歸其妻子,使不忘燕德,則和議可成。
燕王又從之,乃使將渠至趙都邯鄲請和,並送還樂閒、樂乘家屬。
趙王命將栗腹斬首,封樂乘為武襄君,樂閒為昌國君;重賞廉頗,升李牧為代郡守。
將渠雖為燕相,每言不合燕王之意,於是未及半載,便托病辭印,燕王遂用劇辛代之。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再次出征關東,攻占趙、韓、魏三晉諸多城池。
此為楚考烈王八年,楚國春申君黃歇用事,依淮河平野修建壽春城,規模宏大。運用南郢引流入城傳統,著意規劃,功能分區清楚,成為江淮第一都會。
荀子此時年近六十歲,二次入楚。
楚國滅魯並費,遷魯頃公於莒。
魯國自周公封國,頃公失祚,共傳二十五世,計三十四位君主,國祚七百九十八年。
楚國新得魯國蘭陵之地,令尹春申君聘荀子為蘭陵令。
魯頃公在位二十四年,六年後死於柯(今山東東阿),魯國就此絕祀。
次年,燕太子丹為質於秦,與王子趙政相處。因受其冷遇侮辱,故設計逃歸,圖謀報複。
楚考烈王九年,韓桓惠王朝秦,魏亦請為秦庸。楚國兩麵受困,一籌莫展。
趙國伐衛,攻占戚城;魏國乘機並衛,使其成為自己附庸。
秦國由此出兵攻魏,助衛複國,衛複為秦國附庸。
秦趁信陵君在趙,深入魏國,並攻占吳城。
又次年,秦昭襄王薨,壽止六十九歲,在位五十六年。太子安國君柱立,是為秦孝文王,立趙女為後,子楚為太子。
韓王服衰絰入吊,視喪如臣子之禮,諸侯皆遣將相會葬。
孝文王除喪三日,大宴群臣,席散回宮而死。國人皆疑是客卿呂不韋欲立子楚,買通秦王左右下毒酒中,以致秦王猝死。然而滿朝文武,無敢言者。
呂不韋遂同群臣奉子楚嗣位,是為莊襄王。奉華陽夫人為太後,立趙姬為王後,子趙政為太子,改稱嬴政。
相國蔡澤深知莊襄王與呂不韋關係,乃托病以相印讓之,自己甘為次卿。其洞察世事,急流勇退,得保性命富貴,可進可退,能屈能伸,其智如此,非是尋常世人能及。
於是莊襄王乃拜呂不韋為丞相,封為文信侯,食河南雒陽十萬戶。呂不韋羨慕孟嘗、信陵、平原、春申之名,恥己不如,亦設招賢館攬致賓客,座中凡三千餘人。
東周君壬子聞說秦國連喪二王,乃遣賓客往說山東諸國,又欲合縱伐秦。秦相呂不韋聞而大怒,遂奏請莊襄王,自己親為大將,率兵十萬往伐東周。
於是合縱不成,未經大戰,呂不韋便執東周君以歸。
自周武王滅商以受天命,終於東周君壬子,共曆三十七王,國祚八百七十四年。
兩周終亡於秦,周祀至此完全斷絕。
秦王便乘滅周之盛,複遣蒙驁為將,率軍襲韓。
蒙驁領軍出征,力拔成皋,滎陽,設置三川郡,地界直逼大梁。
秦王子楚聞報大喜,又忽然想起舊日之恨,便對丞相呂不韋道:寡人昔日為質於趙,幾乎為趙王所殺,此仇不可不報!
呂不韋應諾,乃再遣蒙驁攻趙,取榆次等三十七城,設置太原郡。繼又攻魏,複遣王齕率兵五萬助戰。魏兵的敵不住,屢戰屢敗。
魏王心急如焚,議於群臣,俱都鉗口;因回至內宮,唉聲歎氣不絕。
如姬見狀,進言於魏王:秦所以攻魏,欺信陵君不在也。大王何不使人卑辭厚幣,召其還魏,使再合縱列國,並力禦秦
魏王雖恨信陵君矯殺自己愛將晉鄙,但時勢危急,不得已從之。遂遣大夫顏恩齎持相印,更以黃金彩幣,往邯鄲迎信陵君歸國拜相。
信陵君聞魏王遣使迎己,對眾賓道:魏王棄我於趙十年,今事急召我,非本意也!
乃懸書於門,上寫九個大字道:有敢為魏王通使者死!
賓客皆不敢言。顏恩至魏半月,每日候於公館門首,不得見公子之麵,無可奈何。
這一日,適逢博徒毛公與賣漿薛公來訪公子,在信陵君府門遇到顏恩,問其何來。
顏恩知道二公與信陵君向來交厚,於是便如抓到救命稻草一般,泣訴道:秦軍來伐,魏國如今危如累卵。某奉魏王之命,來請信陵君歸國,以抗秦師。未料信陵君固執不從,且不容在下登門。望二公看在魏國數百萬生靈麵上,玉成其事!
二公聞此,甚為悲憫,遂入見信陵君,敘禮落座。
信陵君:難得二公有閒,光降敝舍。今日雅會,不醉不歸。
毛公:某有一事不明,當麵請教。
信陵君:凡無忌所知,知無不言。
毛公:未知公子是哪國之人
信陵君:毛公何以此言相戲無忌乃是魏人,天下誰人不知
毛公:我固知公子乃是魏人。但適才聞公子所雲“光降敝舍”四字,故有此問。
信陵君聞此,麵紅耳赤,若有所思。
薛公見此,插口說道:我有一言,未知公子肯納否
信陵君:賢公賜教,無忌洗耳恭聽。
薛公:公子身重於趙,名聞諸侯,並致天下賓客來歸者,借魏國之力也。今秦軍攻魏日急,使破大梁,公子不念祖宗之血食乎複何麵目,寄食於趙也
其言未畢,信陵君已是冷汗滿麵,起身謝道:非二公嚴責,無忌幾為天下罪人矣。
即命賓客束裝,帶同魏使顏恩,一同入朝,往辭趙王與平原君。
趙王聞說信陵君欲歸國赴難,慨然說道:公子向以魏師存趙,大恩一直未報。今歸赴國難,寡人敢不悉賦以從!
乃授信陵君為趙國上將軍,使龐煖為副,大起趙軍十萬助之。
信陵君拜謝,先使顏恩歸魏報信,後分遣賓客,致書各國求救。
燕、韓、楚素重信陵君人品,聞其為將,乃分遣將渠、公孫嬰、景陽領兵,俱至趙國邊境,來聽魏無忌節製。惟獨齊國親秦,不肯發兵。
顏恩還報大梁,說信陵君總領燕、趙、韓、楚之師前來,共計二十餘萬人馬。魏王如渴得漿,喜極而泣,乃使衛慶悉起國中之師,出應公子無忌。
信陵君便集五國之師,來戰秦軍。
探馬來報:秦將蒙驁圍郟州,王齕圍華州,攻打正急,其勢將危。
信陵君下令擂鼓聚將,與燕、趙、韓、楚四國諸將以禮相見,說道:郟、華相距五百餘裡,不能同時相救。若依本帥之計,可以兵牽製蒙驁於郟,而率奇兵赴華。王齕兵敗,則蒙驁亦不能自固矣。未知列位將軍,以為如何
諸將:此乃善計。我等願唯將軍馬首是瞻!
信陵君甚慰,於是下令:使魏、楚二國之師,築壘以拒蒙驁,虛插本帥旗號。
魏、楚主將:喏!
信陵君:趙、燕、韓三國之兵,隨本帥星夜馳援華州。
三國主將:喏!
安排已畢,五國人馬依令而行。
信陵君親引趙、燕、韓三國聯軍,日夜兼程,將及華州,紮下營柵。
信陵君複聚眾將,說道:俗語雲,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今秦國以舟師運糧,俱都停泊渭水之畔。而少華山林密草茂,可以伏兵。我若出奇兵往渭劫糧,王齕必悉兵來救,則我伏兵於少華擊之,無不勝矣!
諸將聽罷,皆都稱善。信陵君見無異辭,即命趙將龐煖引軍,往渭河劫秦糧艘;複使韓將公孫嬰、燕將將渠各引本軍,隻在少華山左右伺候;親率趙兵,伏於少華山下。
三國聯軍甫動,早有秦兵報入王齕營中:稟報將軍,信陵君遣兵,徑往渭水渡口!
王齕驚道:魏無忌不救華州,而劫渭口之糧,是欲絕我根本也。糧若被劫,未戰而敗。傳我將令,留兵一半圍城,餘者隨吾救渭!
眾將聽命,於是引軍前往渭水救糧。
將近少華山口,三通鼓響,燕相國將渠引兵殺出。
王齕傳令列陣,剛欲交鋒,又聽三通鼓響,韓將公孫嬰又至。王齕大驚,分兵迎敵。
正混戰間,軍士來報:渭河糧船,被趙將龐煖所劫。
王齕聞言驚慌,無力分心,隻顧廝殺。三國之兵攪做一團,自午至酉。
又聽號角長鳴,伏兵殺出,眾軍大叫:信陵君親自領兵在此!
秦兵力戰半日,身心俱疲,又素聞信陵君威名,到此心膽俱裂,爭相奔逃。
王齕驚道:我謂白起師伯死後,天下除我師父王翦以外,隻我一人善兵。信陵君非我鬼穀門下,如何如此用兵如神
他卻不知,信陵君在趙國寄居十年,早拜廉頗為師,儘得鬼穀兵法奧秘。
秦軍於是大敗,折兵五萬餘人,又儘喪糧船,被信陵君所奪。王齕引殘兵敗將狂奔,直入臨潼關中,扯起吊橋,據險以守。
信陵君不理王齕,便引得勝之兵,來救郟州。
秦將蒙驁聞知信陵君兵往華州,便命於營中虛立自己帥旗,與魏、楚二軍相持。親自儘驅精銳望,華州一路疾走,望與王齕合兵。
不料信陵君此時已破王齕,引得勝之兵殺至,便在華陰界上與蒙驁相遇。
信陵君下令吹號,當先衝入敵陣。於是左有公孫嬰,右有將渠,兩下大殺一陣。蒙驁折兵萬餘,退走三十餘裡,紮住大寨,整頓軍馬,打點再戰。
未料前方失利,又值後院失火。原來是魏將衛慶、楚將景陽,早得信陵君遣使傳信,知道蒙驁不在軍中,遂引兵齊出,攻破秦營,解除郟州之圍,然後也望華陰追襲而來。
於是前後夾擊,五國人馬共戰蒙驁。
蒙驁雖是勇將,但獨身難當五路軍馬。兼是腹背受敵,又大折一陣,急望西退走。
信陵君率軍一直追至函穀關下,令五國之軍分紮五個大營,約期攻關。
不料在此大勝之餘,五國之將各保實力,推三阻四,隻望彆國向前,自己坐享其成。
如此相持月餘,秦兵緊閉關門,五國之軍又不拚力攻打,漸漸軍心渙散。
信陵君眼見糧儘,隻得下令班師。各國主將於是分彆告辭,帶兵各回本國。
信陵君大勝而歸,先將十萬趙軍引回邯鄲,還於趙王;然後率領三千門客,複歸大梁。魏安釐王出城三十裡迎接,兄弟相彆十年再逢,悲喜交集,並駕回朝。
還至大梁,魏安釐王即拜信陵君為相,益封五城,國中大小政事,皆都決於無忌。複赦朱亥擅殺晉鄙之罪,用為偏將。於是信陵君威名,震動天下。
信陵君遂集賓客,將鬼穀兵法及自己所悟,纂成《魏公子兵法》二十一篇,並陣圖七卷。
蒙驁與王齕見五國兵退,便還鹹陽請罪。
莊襄王道:卿等屢立戰功,今日之敗,乃眾寡不敵,非卿等之罪。
二將再拜,謝恩退班。
剛成君蔡澤進言:今山東六國,雖勝一陣,但已如同一盤散沙,各求媚秦自保,互不相服,但隻聽信陵君一人而已。大王可遣使修好於魏,且請魏無忌至秦麵會。俟其入關,執而殺之,則六國再無人抗秦矣。
秦王稱善,依計而行。遂遣使至魏,請信陵君至鹹陽相會,共訂盟好。
魏王覽秦王之書,未知右凶,便請信陵君入宮,計議對策。魏無忌早知秦王之意,自己不往,卻使朱亥為使,奉璧一雙,往謝秦廷。秦王見信陵君不至,心中不喜。
蒙驁奏道:信陵君不至,王得勇士朱亥,亦可為償。
秦王早聞朱亥襲殺魏將晉鄙之事,聞奏稱是,便欲封朱亥為將,朱亥堅辭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