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成帝聽說此事之後,由衷感歎:此真漢相,揚我大漢國威矣!
王鳳因身材短小,聞說此言愈加慚愧,憤恨王商入骨。
河平四年,琅琊郡轄境頻發災害,丞相王商派人前往查辦,叮囑務必根究內中原因。
彼時琅琊郡太守楊肜,正是大將軍王鳳姻親。聞說丞相派人來查,急命人飛報大將軍王鳳,請其在丞相麵前為自己求情,妥為回護。
王鳳聞說查到親翁身上,便找王商說情,請其高抬貴手,放過此番。王商並不理睬,經調查核實之後,即上疏奏請罷免楊肜官職。未曾料想,奏章呈送入宮後竟如石沉大海,不見天子批複。王商一擊不中,王鳳立即展開反擊,命人搜羅王商諸般罪證。
頻陽人耿定接受大將軍嗾使,於是上書朝廷,指控丞相王商與其父親奴婢通奸;又其妹與人**,奴仆將其奸夫刺死,也是王商在背後教唆。
漢成帝覽奏,哭笑不得,對左右近侍說道:此皆是家務細事,難審難斷。我不能單憑捕風捉影,便因此罷免國之丞相哉!此奏應予駁回。
王鳳在側,聞言奏道:丞相乃為百官典範,豈可因其事小,便即置之不問臣謂無風不起浪,陛下應予重視,將此案移交司隸校尉,必須徹查到底。
漢成帝:既是如此,任卿自為可也。
消息傳出,王商得知,知道自身難保,惶恐不安。因思前番皇太後王政君問及己女,欲令入宮為妃,由是急央求成帝新寵李婕妤幫忙說項,便欲送女入宮,以求免禍。
事情還沒辦妥,天象變異,發生日食。
太中大夫張匡為人陰險,為向王鳳表忠,就此上書,請求麵君,陳述日食發生原因。
成帝自是關心,遂派左將軍史丹接見。
張匡麵見史丹,趁機數落王商種種罪行,說丞相執政有虧,日食乃是上天示警。
史丹:如卿所雲,則如之何
張匡:隻有依律法辦王商,方可平息天怒人怨。
史丹不敢作主,將張匡之言轉述天子。成帝不肯聽信,詔命此案到此為止。王鳳借此施壓,堅持必要懲辦王商,成帝隻得下詔切責王商,免其丞相之職。
王商敗在王鳳手下,憤恨難抑,罷官三天後大口吐血而亡,諡曰戾侯。
王商死後,王鳳猶不肯罷休,命將王商任京官子弟統統貶出京師,還唆使心腹上疏,請求褫奪王商襲封侯爵。成帝未肯聽從,終讓王商子王安襲爵。丞相含冤吐血而死,滿朝文武驚懼,此後更是災異不斷,連年日食、地震,臣民無不惶恐。
會有日蝕,京兆尹王章就此天象奏事,說天災星變皆因王氏擅權專政,淩逼天子之故,奏請罷黜大將軍本兼各職,並薦賢侯馮野王代之。
鏡頭閃回,敘說王章來曆。
王章字仲卿,泰山钜平人。初為諸生,就學於長安,家甚貧寒,獨與妻子居於蔽舍。時逢王章疾病,寒冷至甚,家中無被取暖,遂臥於牛衣之中,與妻決彆,涕泣不止。
王妻見此情狀,張口怒喝:王仲卿!京師朝廷貴人勳戚,有誰學識能勝過我夫者今僅遇疾病困厄,不自激勵,乃反如婦人般涕泣不止,何鄙陋如此也!
王章為妻所激,奮然而起,其病不治而愈。
其後未久,漢元帝下詔於太學生中選拔才俊,王章以文學見長入仕為官,初為左曹中郎將,在朝廷以敢直言聞名。
當時中書令石顯攬權擅政,飛揚跋扈,欺壓群臣。王章與禦史中丞陳鹹相善,聯名上書共劾石顯,反為石顯所陷,由是陳鹹受髡刑發配,王章免官。
成帝繼位,大將軍王鳳初攬朝政,欲博禮賢下士之名,極力舉薦王章入朝。天子準奏,便征聘王章回朝為諫大夫,迅即又遷司隸校尉。大臣貴戚無不敬憚,複又選任為京兆尹。
王章雖為王鳳所舉薦,但惡其專權,遂不親附。因見丞相王商被其所害,不由大怒,此番借日蝕天變之機,於是奮而劾奏王鳳。
王妻聞說丈夫欲上書彈劾大將軍王鳳,於是勸止:仲卿!人當知足。今欲冒死沽名,獨不念當年困頓,於牛衣中涕泣之時耶
王章歎道:此非你女子所知也。
閃回結束。成帝本來已納王章奏疏,但不忍罷退王鳳,一時猶疑不決。
王章上書之後見無回複,再三入宮見駕催問,終於事泄,被人傳入大將軍耳中。王鳳由是勃然大怒,命令黨羽暗地構陷,必欲將王章置於死地,方解心頭之恨。
王鳳黨羽聞風而動,先後陸續上書,反誣王章犯有大逆之罪。廷尉也是王鳳同黨,遂恃權將王章下獄,妻子皆被收係入監,但將王章與家人分押彆室,不許相見。
王章小女當時年僅十二歲,十分聰明。這一夜聽到獄卒查監呼號之聲,忽然從草鋪上坐起,一頭紮入其母懷中,動情號哭。
母親:我兒因何深夜慟哭
女兒:我父死矣,因何不哭!
母親:你因何知之
女兒:平日獄卒呼囚查夜,常數至九人,是說此監**有九名犯人。適才聽到獄卒口誦囚號,到第八人而止,說明囚徒中已少一人。我父親素來剛直,先死者必是我父親也。
母女坐待天明,求問獄卒,王章果於昨夜自殺。
王章死後,妻子皆被流放到合浦。
馮野王聞說王章因舉薦自己被害獄中,恐懼不安,由此病倒。於是上書乞請病假,與妻子兒女離開京城,自回杜陵療養。
大將軍王鳳聞說馮野王離京,立即指使禦史中丞彈劾馮野王,說其請假養病而圖安樂,且持虎符出界回家,是為大不敬重罪。
時有大將軍幕賓杜欽,素來尊重馮野王父子品行才能,遂向大將軍上書,替馮野王美言求情。王鳳不聽,最終免去馮野王官職。
至此王章死於監中,馮野王罷職,滿朝公卿無不畏懼王鳳,為之側目。
時有光祿大夫劉向少子劉歆,博學有才,名動京師。朝中大臣紛紛上書,薦於天子。成帝由是召見劉歆,聞其誦讀詩賦,由是大喜,欲封其為中常侍,命人準備官服。
正準備加封,身旁隨侍大臣皆道:陛下且慢,大將軍尚且不知此事。
成帝不悅道:此等小事,與大將軍何乾
眾臣力諫:陛下休要固執己見,封賜中常侍重職,請務必通知大將軍。
皇上拗不過眾臣,於是派人告知王鳳,要封劉歆為侍講官。結果王鳳認為群臣不經由大將軍府,擅自向朝廷推薦人才,是對自己權威挑戰,因此不從,此事就此擱淺。
當時王氏五侯,唯王鳳馬首是瞻,其五人之間互不和睦,門客之間也不敢互相往來。朝野中外皆布滿王鳳黨羽,郡國守相,各州刺史,亦都出於王鳳之門。
漢成帝即位多年,始終沒有子嗣,故而憂急如焚。
這一日,定陶王劉康來朝,拜見天子。漢成帝請其留在京中,名為照顧自己,實欲立為皇太弟,以嗣己位。又因元帝生前喜愛劉康,太後王政君亦對定陶王待遇相當優厚。
王鳳聞說此事,立即上書,要求劉康回其封國,不許滯留京師。漢成帝無力阻擋,隻得準奏,詔命劉康歸還封國。王政君雖然貴為太皇太後,拗不過兄長權勢熏天,隻有徒喚奈何。
劉康領旨,隻好離京就國。回到封國之後未久,就此鬱鬱而終。
成帝聞報甚為哀慟,詔命其子劉欣繼承定陶王爵。又追封太後娘家兄弟王曼為新都哀侯,以其子王莽承嗣父親侯位,並任命為大司馬。
王莽自此終得步入政壇,並漸漸躋身權力核心。
定陶恭王劉康去世,其子劉欣繼承爵位,母為丁姬。傅太後親自撫養劉欣長大,因見漢成帝無子,便欲使孫兒繼嗣,因當時元帝之子中山孝王劉興健在,計無所出。
丁姬見婆母憂慮,遂請問道:我兒繼承定陶恭王爵位,此為幸事,太後因何不樂
傅太後:你卻不知,當年先帝臨終,便有意傳位我兒劉康。今天子無嗣,豈非先帝暗中護佑,欲其還位我孫劉欣但有中山孝王健在,我孫無由繼嗣,故而懷憂。
丁姬:既太後言及於此,兒媳心中早有疑惑,不敢動問。當今皇帝繼位多年,後宮又頗多佳麗,卻因何一直並無子嗣
傅太後:若要問起此事,卻需從頭道來。
鏡頭閃回,傅太後敘說往事。
漢成帝在為太子之時,就已經沉湎於酒色,登基之後更是肆無忌憚。
時有富平侯張放,乃是大司馬張安世曾孫,母為敬武公主。成帝欲效武帝故事,喜與近臣遊宴。張放身為公主之子,又少年殊麗,性格開放機敏,由是得幸於天子。
張放又娶許皇後親弟平恩侯許嘉之女,就此貴為皇親。成帝賜以甲第,親充乘輿服飾,號為天子娶婦,皇後嫁女。兩宮使者冠蓋不絕,賞賜以千萬數計。
成帝又拜張放為侍中、中郎將,監平樂屯兵,置幕府,儀比將軍。常相從微行出遊,北至甘泉,南至長陽,鬥雞走馬長安。夜晚則召張放與皇帝同睡,就此摒斥後宮佳麗。
諸國舅見此,皆都嫉妒張放獨擅帝寵,因此紛紛告白太後;又值國中數有災異,朝臣中議者亦皆歸咎於張放。於是丞相、禦史大夫,皆都進奏。其奏疏略雲:
張放身為皇親,高居侍中尊位,應為國之梁柱,百官楷模。然其行為輕薄,連犯大惡,更獲陰陽之咎,為臣不忠,驕逸悖理,與背畔無異。臣子之惡,莫大於是,不宜宿衛內宮。
奏疏既上,成帝見難犯眾怒,複又遭太後逼迫,萬不得已,隻得詔命外貶張放為北地都尉。數月之後,複征入京師再為侍中;群臣大嘩,再次上書,張放又出為天水屬國都尉。
其後連年日蝕,成帝不敢再召張放還都,隻是經常派出使者,璽書勞問不絕而已。
又居歲餘,敬武公主患病,成帝借此因由,詔征張放歸第,探視其母公主之疾。張放還京,自然借故屢屢入宮,與天子舊夢重溫。
然而好事不永,數月之後敬武公主病愈,張放隻得再次離京,出為河東都尉。成帝雖然不舍張放,然上被迫於太後,下見逼於大臣,隻得涕泣遣之。
自張放離去,成帝結發之妻許皇後得以專寵後宮,卻亦算得夫唱婦隨。許氏是大司馬、平恩侯許嘉之女,成帝劉驁應稱其為表姑。許氏曾與劉驁生下一子,但不幸早夭;其後又生一女,未料如何,也是早夭。許皇後生性聰慧,擅長隸書,由此寵冠後宮。
此時大將軍王鳳掌管朝政,王氏外戚如日中天。建始三年起,連續三年出現月食異象,進諫者多把罪過推到王鳳身上;但劉向、穀永等王氏外戚黨羽,卻指謂是因後宮榮寵太盛,意指是皇後過失,這才導致天現異象示警。
許皇後聞此傳言,遂親寫奏疏上交成帝,陳述己見,自辯冤情。成帝則以劉向、穀永之劾奏之言回複,認為災異現象,確實歸咎於後宮。
自此之後,許皇後因懷憂懼,漸漸色衰,形容憔悴。成帝由此移情彆戀,始寵班婕妤。班婕妤為皇帝生一子,未料數月亦告夭折。
班婕妤美而不豔,麗而不俗,又博通文史,知書達禮。因謂自己不能再育子嗣,乃進自己侍女李平於成帝。
李平惶懼辭讓:婢子出身微賤,恐不足以侍奉天子。
漢成帝:朕欲使卿富貴,其誰能阻之況當初孝武帝衛皇後,也從微賤而起。卿其勿辭,朕即賜卿姓衛,晉封婕妤。
此後未久,後宮有許多嬪妃相繼得到成帝寵幸,更有王美人喜得身孕。
鴻嘉三年,趙飛燕姐妹入宮,許後地位更不穩固。
許後長姐許謁,乃是平安剛侯夫人,姐妹情深,欲助妹子奪回天子寵幸,便在宮中複行漢武帝時期所盛興巫蠱之術,以及婦人媚道,詛咒王美人及大將軍王鳳。
未料事情敗露,被人告發。皇太後王政君大怒,將許謁等人投入監獄嚴刑拷問,然後處死,許氏親屬都被遣回封邑山陽。許皇後因此也被廢黜,退居昭台宮。
一年之後,又從昭台宮遷到長定宮,稱長定貴人。
許後又有次姐許孊,嫁於龍額思侯。因丈夫早死,長年寡居在家,難耐寂寞,遂與太後外甥定陵侯淳於長私通,甘願下嫁為其偏房小妻。
隻因淳於長倍受皇帝寵信,許後由此看到希望,於是通過二姐許孊賄賂淳於長,欲使其向成帝為自己說情,情願不為皇後之尊,隻求複立為婕妤,便即心滿意足。
淳於長接受長定貴人許多錢財、車馬、服裝、用具,計以金錢成千上萬,不好推托,便佯作允許,說必向成帝進言,複立其為左皇後。
長定貴人信以為真,此後更儘出資財,重賄淳於長。許孊每次入長定宮前來看望妹妹,都帶來淳於長書信;但淳於長信中常有戲侮之語,言辭輕佻無禮。
轉過年來,漢成帝忽然回心轉意,憐憫起許廢後來。乃下恩詔,命平恩侯許旦與長定貴人所在山陽郡親屬,皆許回到京城。但許氏皇後之位,不見恢複。
閃回結束,傅太後講述完畢。
漢成帝元延四年,中山孝王劉興與定陶恭王劉欣同時應召入朝,參見天子。傅太後趁此機會,多以珍寶賄賂趙昭儀,及漢成帝舅父曲陽侯驃騎將軍王根,請奏立劉欣為太子。
趙昭儀與王根因見漢成帝無子,又都想事先結好於劉欣,為今後富貴作長久打算,於是滿口答應,就在漢成帝麵前交替稱讚劉欣。
漢成帝也很器重劉欣,於是準奏,次年便下詔書,冊立定陶恭王為太子。更立楚孝王劉囂之孫劉景為定陶王,奉祀定陶恭王劉康之後。
劉欣被立為太子,欲歸故國參拜祖母傅太後及生母丁姬,議於少傅閻崇、太傅趙玄。
閻崇:臣謂不可。《春秋》大義,不以父命廢祖父之命,為人後嗣之禮,不得顧及私親。庶人尚且如此,況太子貴為國之儲君,乃天下所望乎
趙玄:我謂不然。太子亦人也,豈可廢棄人倫今為儲君,更當還國拜謝祖母。
劉欣:此言是也,我從太傅之議。
於是不顧少傅閻崇苦諫,命排東宮鑾駕,離京前往定陶,拜祭父祖之廟,並拜放祖母及生母養育之恩。漢成帝聞說太子劉欣還國,便向朝臣過問其參拜祖母及生母情況。
尚書趁機劾奏:太子擅自離京還國,是為太傅趙玄建議失禮,臣請給予罷黜。
成帝信以為然,乃詔降太傅為少府,另派光祿勳師丹為太傅。(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