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祿:臣此奏驚天動地,可挽大新氣運,可致天下太平。惟忠言逆耳,故不敢言。
王莽:恕你無罪,自管奏來。
公孫祿:臣謂若要大新江山永固,天下太平,必除朝中諂佞之賊。
王莽:我朝君明臣賢,誰為諂佞
公孫祿:陛下安坐,聽老臣講來。太史令宗宣典掌星曆,測候氣變,今以凶為吉,亂天文,是誤朝廷之賊;太傅平化侯唐尊,飾偽以偷名位,是誤人子弟之賊;國師嘉信公劉秀,顛倒《五經》,毀師法,是令學士疑惑之賊;明學男張邯、地理侯孫陽,偽造井田,使民棄土業,是害民之賊;羲和魯匡,設六莞以窮工商,是亂國之賊;說符侯崔發,阿諛取容,令下情不能上通,是欺君之賊。陛下宜誅此數子,以慰臣民,則必天下太平。
王莽:咄!我看你是老糊塗矣,何狂悖如此
公孫祿:陛下稍安,臣言未畢。
王莽:容你說完。
公孫祿:臣謂匈奴不可攻,當與和親。臣恐新室之憂不在匈奴,而在封域之中也。
王莽聞奏惱羞成怒,喝道:我看你不是老悖,而是吃醉酒了。虎賁士何在速扶此老兒出殿,遣送回府,命無事不得隨意入朝。
公孫祿:何須虎賁武士,我自會行走,亦識得回家之路!
說畢作揖下殿,一路冷笑不止,笑聲響徹金殿內外。
公孫祿人影遠去,笑聲依舊在大殿中回蕩。
太史令宗宣等被彈劾諸臣,見天子不納公孫祿之諫,並將其轟下殿去,亦都隨之訕訕而笑。各種笑聲混在一處,在金殿之中凝而不散。
王莽在此笑聲中思索半晌,回思公孫祿所奏句句中肯,不由暴喝一聲:彆笑了!
各種笑聲嘎然而止,便似一團遊絲,忽被憑空斬斷。
王莽:公孫祿雖然狂悖,其奏並非無理。傳朕詔旨,左遷魯匡為五原卒正,以息百姓怨誹。其餘被劾眾臣,雖不加罪,亦須回府自思己過,勿負國恩。
鏡頭轉換。荊楚大地,饑民遍時;綠林山中,義軍湧起。
畫外音:此時雖然天下紛亂,叛民四起,但人民都是由於饑寒貧苦,這才起而為盜,常盼能夠返回家園。雖然聚眾萬計,但不敢攻城殺官,隻劫掠食物,當天吃完而已。但王莽不懂此理,隻剿不撫;更不行善政,以消其患。以至遍地狼煙,愈演愈烈。
地皇二年初,王莽敕命荊州牧,全力圍剿王匡、王鳳綠林軍。
荊州牧不敢違旨,聞風而動,乃選募壯丁二萬,於當年二月發兵綠林山。
王匡、王鳳聞報官軍前來,起兵相迎,在雲杜大戰,殺死官軍數千,儘獲其輜重。
荊州牧收拾敗兵,灰心喪氣,正欲歸師,忽見一支軍馬如風般趕至,為首大將正是馬武,一馬當先,直入中軍。官兵初敗,各無戰心,馬武所到之處,無不披靡。
荊州牧大驚,急驅車旁逸,離開軍營,向荒野中而逃。馬武策騎狂追,一矛刺入車中,複回手一鉤,車轅倒地,荊州牧被摔出車外。
馬武刺殺驂乘,對荊州牧喝道:某等為盜,隻殺貪官汙吏,不反朝廷。聞你從不害民,便暫寄此頭,回去可也,隻此後不可替那狗皇帝效力,迫害貧民!
荊州牧諾諾連聲,乃引殘部狼狽逃回。
綠林軍乘此大勝,攻陷竟陵,襲擊雲杜、安陸,大量擄掠,複退回綠林山中,部眾增至五萬餘人。
時有大司馬掾吏到豫州辦案,被綠林軍俘虜。因知其為官清廉,不曾害民,便將其釋放,甚至派人護送歸縣。
掾吏對義軍心懷同情,遂連夜奮筆疾書,具本上奏朝廷。其疏略雲:
今百姓聚眾為盜,實因貧窮之故,且為官吏征稅所逼,非欲造反也。臣請朝廷免其欠稅,招撫還鄉,複為良民,則天下太平矣。
王莽覽奏大怒,詔責四輔、三公:吏者,理也。宣德彰恩,教養黎民,仁政之則;製豪察奸,捕殺盜賊,正義之節。今盜發而不能捕,每以千百為聚,大舉造亂,豈饑寒可釋之耶爾四輔、三公,應嚴誡卿大夫、卒正、連率及各庶尹,嚴教善民,擒滅盜賊。再謂盜賊是因饑寒所迫,並為其張目者,即刻逮捕治罪,絕不姑息!
於是四輔唯唯,三公諾諾,天下官吏惶恐,不敢複說盜賊之事。州郡又無調動軍隊之權,盜賊此起彼伏,愈不能製。
時有翼平連率田況,素以果敢聞名。為求自保本郡,乃發郡中年十八以上百姓四萬餘人,大開武庫授以兵器,與眾人刻石為約,共防盜賊。
泰山赤眉軍樊崇等聞之,不敢入界。
田況上書,自請出界擊賊,王莽詔準。於是止留二萬軍馬守城,自率二萬精卒出城,四麵征討。兵鋒所向,義軍皆破,天下皆知田況大名。
王莽聞說田況建此大功,非但不賞,反下詔責備:朝廷未發給虎符而擅自調軍,是謂擅動乾戈,罪同誤軍。因卿能消滅盜賊,姑且不罪,命代理青、徐兩州牧職。
田況不服,上書抗奏。其書略雲:
盜賊初起,其基甚弱,吏役可擒。因縣府官吏謊言欺郡,郡欺朝廷,百人謂十,千人報百,以致蔓延數州。朝廷嚴查,則郡縣忙於應付責問,供給上司酒飯資費以贖己罪,而不憂盜賊。將帥又不衝鋒陷陣,一戰而敗,士氣低落,徒耗民財。前幸有朝廷赦令,盜賊欲散,官兵反又截擊,賊複惶恐入山,輾轉相告,愈加驚駭,旬日複聚眾十萬,故盜賊愈眾也。今洛陽以東,米價每石值兩千錢。臣聞陛下欲詔遣太師與更始將軍前來征伐,則沿途民窮財儘,何以供給臣謂應在州牧、大尹以下挑選官吏,明確賞罰,使收集鄉聚,遷老弱居民於大城,儲糧堅守。盜賊攻城不下,所過無糧,勢必不能群集。如此,撫必降,攻必滅。今空遣將帥,天使到處,官民懼逾盜賊。臣謂宜將其全部召回,以使郡縣官民休息。陛下若委青、徐兩州便宜之權予我,臣必平定之;若不能平,願納項上首級。
王莽覽奏,非但不喜,心中反生畏忌,遂派彆官代領其軍,詔命田況入朝,任命為師尉大夫。田況既赴京師,盜賊及義軍無不彈冠相慶,齊地局勢便即不可收拾。
地皇三年,綠林山中忽然大發瘟疫,蔓延而不可製。隻旬月之間,五萬義軍,死者近半。王匡與諸將商議,隻得撤離綠林山,彆尋他處安身。
綠林軍於是被迫出山,分作南北兩路,各奔前程。
南路之軍,由王常、成丹率領,西入南郡,號稱下江兵;北路主力之軍,由王匡、王風兄弟率領,北上南陽,號稱新市兵。
當時又有平林人陳牧、廖湛,聚兵起義,號稱平林兵。
三支義軍各占一地,勢力漸複壯大。
山東齊魯故地,隻因田況奉調入朝,樊崇赤眉軍軍威複振,其後大敗朝廷所派官軍,迅速發展到十餘萬人。
眼見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新朝統治已是岌岌可危,中原一帶地主豪強也趁機起兵。
時有南陽西漢宗室劉縯、劉秀兄弟,策動族人賓客起兵舂陵,號稱舂陵兵。其後與綠林、平林、赤眉三路人馬遙相呼應,連敗官軍,隊伍迅速發展,亦達十餘萬人。
此時在河北諸郡,亦有數十支義軍,先後並發。其中較為著名者有銅馬部、青犢部、上江部、城頭子路部等。
江南之地,又有張霸江陵義軍、羊牧江夏義軍、秦豐南郡義軍、王州公廬江義軍。這些義軍少則數千,多則數萬,往往跨州連郡,便成燎原之勢。
休說諸國外郡,便在國都附近三輔地區,小股起義也多到不可勝數。其後甚至在長安城中,也有盜賊出沒,白日橫行。
此時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頻現,天下劇烈動蕩,國庫耗費殆儘,無力撥款賑災,民眾難以為繼,故皆起為盜。天下糜爛,再不可收拾。
全國各地告急文書紛至長安,猶如雪片。王莽此時左支右絀,再也顧不得西擊匈奴,東征高句驪,隻得火燒眉毛,且顧眼前。遂下詔命:速置捕盜都尉官,令執法謁者追擊盜賊於長安城中,建鳴鼓攻賊幡,而使者跟隨其後。
地皇三年春正月,九廟終於修成,百官奏請納奉神主。
王莽大喜,親率眾臣謁見,自乘六馬大駕,以五采毛為龍文衣,著角,長三尺。又造華蓋九重,高八丈一尺,載以四輪車;挽車者一路皆呼“登仙”不止,令在前引路而行。
百官觀之,皆都竊相私語:此物明明酷似靈車,何謂仙物也
當年二月,山東來報,樊崇率赤眉軍大敗官兵,陣斬太師羲仲景尚。
王莽大怒,遂遣太師王匡、更始將軍廉丹率眾離京,東出討賊。
夏四月,王匡、廉丹會合諸將,率銳士勁卒十餘萬人,浩浩蕩蕩一路往東。
廉丹臨行,征召同郡名士、前朝左將軍馮奉世曾孫馮衍隨軍同行,以為幕僚。
官軍所過之處,王匡及廉丹放縱軍士,沿途搶掠百姓,甚至殺良冒功,無所不為。
關東諸郡由是大擾,不怨盜賊,反恨朝廷。地方官民不勝其苦,皆都傳言:寧逢赤眉,不逢太師!太師尚可,更始殺我!
至此地步,卒如田況之言。天下糜爛,不可收拾。
大軍逶迤東行,來至定陶,就此安營紮寨。
安營方畢,見西方一騎飛馬而來,直至轅門停住,口中稱赦,高舉詔書。
門軍報入大營:啟稟主帥,天子陛下派來信使,傳達密書,見在帳外。
廉丹:速速請入。
天使入帳,向廉丹微一頷首,直帥案,麵南而立:天子密詔。
廉丹聞此,急忙揮手,摒退部將侍從,離開帥位,向北跪倒:吾皇萬歲,萬萬歲!
天使:此是天子密詔,將軍自己看吧。
廉丹雙手接過,跪讀其書:將軍身受朝廷重托,率舉國人馬以征,若不能勝敵於沙場,則當捐身於荒野。若其不然,則上不能報君,下不能儘責,麵對三軍家眷也。
天使:皇上的意思,將軍想是看明白了
廉丹:完全明白,臣惶恐異常,必儘全力為之。
天使:那就好了。咱家差事送到,這就告辭。
廉丹虛讓幾句,不敢挽留,恭送天使出營,望其上馬絕塵而去。然後返回帥賬,趁夜將幕僚馮衍喚至,以詔書示之,便問對策。
馮衍答道:我聞順時以成大業,常道所崇;逆常伐舊,權變者重之。故成大事者不依常規,循大體者不守小節。昔逢醜父代齊頃公成擒,鄭祭仲複立公子忽,賢者之謀也。
廉丹:先生休要拽文,隻說我當如何行止
馮衍:古雲機至勿怠。張良五世相韓,謀刺秦始皇於博浪沙,勇超賁育,名越泰山。高能者必遭非議,獨謀者必謂多餘。當斷不斷,必生禍患;良機休失,時不再來。
廉丹:卻又來!先生隻是引經據典,何不明言
馮衍:天機勿泄,明言不得。此決斷之機也,請將軍三思。
廉丹仔細琢磨,終於品出言外之意,不由嚇出一身冷汗,低聲問道:依先生之意,是欲勸我趁此擁眾自立,坐觀朝廷成敗;再乘其蔽,以謀奪天下乎
馮衍:將軍天縱聰明,則不需學生贅言也。
廉丹不敢答言,送出馮衍,思索再三,委決不下。次日清晨,傳令拔營起寨,繼續進兵。行至天晚,前至睢陽,下令安營紮寨,埋鍋造飯。
篝火狐鳴,更鼓點點,刁鬥無聲,夜闌人靜。
中軍大帳之中,廉丹走來走去,心緒煩亂,片刻不寧。
馮衍手執茶盞,察言觀色,知其難下決心,再次開口勸道:善明見者,觀物之未成;懷智慧者,慮事之未生。況天下人皆必料之事哉凡禍患皆發於疏末,因皆由細微漸聚,常人不覺也。敗悔無及,良機莫失,將軍察之。
廉丹知其言之有理,但自己優柔寡斷,又不能決。
鏡頭閃回,領兵出征之前。
長沙太守郅惲仰觀天象,知道大新朝將生大變,便起異心。因聞新帝王莽拜廉丹為討賊主帥,將舉國兵馬委之,於是當即寫書一封,密送廉府。
廉丹拆其書信,見內中略雲:今鎮星、歲星、熒惑三星,皆重現於翼、井二宿,乃漢楚分野,是謂漢朝定會再受天命。若有人能順應天時,就此策劃起事,則必建不世之功。將軍乃前朝老臣,豈有意乎
廉丹讀罷,汗流浹背,既不複信,亦不告發。
閃回結束。此時中軍帳中,麵對馮衍屢次苦勸,廉丹兀自決心難下。
次日天明,金雞報曉,旭日東升。
大軍早餐已畢,哨馬帶領一人來報:今有無鹽縣索盧恢等人,占據縣城起兵造反,響應樊崇赤眉軍。縣宰遣使出城告急,路遇末將,故引來參見將軍。
廉丹略問來人數語,急與王匡商議:不如先解無鹽之圍,再剿赤眉賊軍。
王匡:將軍之言是也,即可照計而行。
二人計議停當,當即召集大軍,領兵疾進,勢如狂風。
不則半日,早至無鹽城下,立時組織攻城。叛首索盧恢毫無防備,不知這許多官軍從何而來,於是手足無措,進退失據。
廉丹揮軍猛攻,如同摧枯拉朽,隻半晌功夫,便一舉攻陷無鹽,斬殺一萬餘人。
官軍收複無鹽縣城,捷書報至長安。建興帝王莽大喜,派遣中郎將捧禦璽丹詔至軍,慰勞王匡、廉丹,進封二人為公,賜封有功將士十餘人。
廉丹受封獲賞,便息割據自立之念,專心致誌,要為大新皇帝儘忠。
於是宣布歇兵三日,犒賞三軍。
正在這時,探馬來報:探聞赤眉軍彆校董憲,引數萬人眾,現在梁郡,請令定奪。
王匡聞而大喜,停杯不飲,起身說道:梁城近在咫尺,賊軍且無防備。何不乘此士氣正旺之時,趁夜進擊,再建新功
廉丹:不可。我等長途奔襲,新拔無鹽縣城,三軍疲勞,難以再戰。俗雲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也,公不聞乎依某愚計,當休士養威,尋隙而進。
王匡:將軍如此謹小慎微,何日方才克敵你若不去,我引本部兵獨去可也!
說罷甩袖而出,自去召集兵馬。廉丹無奈,隻得隨之。
官兵大進,早有義軍伏路密探看著,飛馬報入梁郡。
董憲聞說官軍來伐,遂引大軍迎之,正遇官兵於成昌,於是交鋒會戰。官兵遠來疲憊,赤眉軍以逸待勞,王匡一戰大敗,不管不顧,自引殘部狼狽還走。(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