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集 五倫治蜀_華夏真相集_免费小说阅读网 
免费小说阅读网 > 玄幻魔法 > 華夏真相集 > 第五十八集 五倫治蜀

第五十八集 五倫治蜀(2 / 2)

於是中國始傳佛教,圖畫諸佛形象。此後各地都建有寺院,皆以白馬為名。

楚王劉英奉黃縑、白紈詣見國相,要求奉送縑帛,以贖愆罪。國相上奏天子,劉莊詔令還其縑帛,以助伊蒲塞、沙門盛饌。此為中國人崇信佛教,著錄之始。

公元69年,永平十二年。漢明帝下詔,升遷第五倫為蜀郡太守。

字幕:第五倫,字伯魚,京兆郡長陵縣人,齊國田氏後代。個性耿介,重視義氣。新莽末年,盜賊四起,宗族鄉親爭附第五倫。

鏡頭閃回,新莽末年。

第五倫因見天下大亂,於是聚集宗族鄉親,在長陵縣險要之處修築堡壘。賊人來後,便率眾引弓持矛,堅守自衛。

此後有銅馬、赤眉軍數十部陸續前來圍攻,俱都無法攻克。郡尹鮮於褒欣賞第五倫才乾過人,於是征聘入郡,命為屬吏。

第五倫後任鄉裡嗇夫,均平徭役,調解怨忿,甚得鄉裡歡心。因自卑嗇夫職微,其後便帶家人遷居河東郡,改名變姓,自稱王伯齊,意謂祖上曾為齊王,並為春秋之霸之意。

遷居河東之後,王伯齊為宗族生計,常以駝馬載鹽,販於太原、上黨等地。商團所過之處,凡離開宿營之地,都將畜糞打掃乾淨方去,人都稱為有道之士。

鮮於褒聞之,乃親筆作書,將王伯齊推薦給京兆尹閻興,盛稱其才。

當時長安鑄錢官吏多耍奸弄巧,閻興遂命王伯齊為督鑄錢掾,管理長安市場。

王伯齊統一衡器,糾正鬥斛,市場弄虛作假欺騙買主之事遂絕,百姓歡悅歎服。因每讀光武帝詔書,常歎息道:此乃聖明君主,我若得能拜見一麵,便可為本郡解決大事。

同僚聞而笑道:先生連州將都無法說服,怎能說動萬乘君王哉

王伯齊歎道:是因未遇知己,道不同不相為謀之故也。

彈指一揮間,二十餘年光陰已過。建武二十七年,王伯齊被郡中舉為孝廉。

光武帝親自召見諸孝廉,深感王伯齊與眾不同;聞說其便是當年據塢自保,屢敗赤眉及銅馬軍之第五倫,由是命複原名,補任淮陽國醫工長,隨淮陽王劉延到其封國。

兩年之後,第五倫隨從淮陽王至京,趁天子接見之機,對奏為政之道。

劉秀大悅,與第五倫一直談到天黑。因見第五倫稟性耿介,出言無忌,便與其玩笑道:我聞愛卿年輕時曾毆打嶽父,且不讓兄長一起吃飯,可有此事乎

第五倫正色答道:此乃謬傳,陛下休信。臣三次娶妻,皆無嶽父在世。少年時曾遭饑荒之苦,實在不敢隨便請人吃飯,並非不容於兄長也。

劉秀大笑,幾乎噴飯。翌日便任命第五倫為扶夷縣長,還未到任,又升為會稽太守。

第五倫身為二千石高級官員,仍親自鋤草喂馬,妻子亦親自下炊作飯。所得俸祿,隻留下一個月口糧,其餘都低價賣給貧苦百姓。

會稽風俗,多濫設祀廟,喜歡占卜,民眾常殺牛祭神,百姓財產因此困乏。彼地凡有食用祭祀牛肉者,發病將死時,必先作牛鳴之聲;先後幾任郡守,都不敢禁止殺牛祭祀。

第五倫到任以後,給各屬縣發布文書,曉諭百姓:凡巫祝依托鬼神,以詐術恐嚇愚民者,都要捉拿問罪;胡亂殺牛者,所屬官吏都須處罰。

由是民眾恐懼,巫祝詛咒。但以後巫祝及殺牛祭神之事便逐漸絕滅,百姓得以安定。

永平五年,第五倫因觸犯法令,被征召入朝問罪。

郡中老少百姓攀住車轅,拉扯馬轡,啼哭跟隨,至車駕每天隻能前行數裡,無法趕路。第五倫便佯住亭舍,暗中乘船離去。眾人知道後,又都前來追趕。

及至京師洛陽,第五倫被送到廷尉,官民到京城上書求情者有千餘人。

當時漢明帝正審理梁鬆飛書誹謗朝廷之案,朝中權貴也有多人為梁鬆申冤。明帝深為不安,遂下詔給公車司馬令,命休再接收為梁鬆及第五倫申訴上書。

其後梁鬆下獄死,明帝巡查廷尉監獄,審錄囚犯,第五倫方才得以免罪,放歸田裡。

第五倫得脫大難,回鄉為民,乃親自下田耕種,不與官宦來往。數年之後,又為宕渠縣令,任職四年。至永平十二年,升任蜀郡太守。

閃回結束,第五倫奉旨趕赴成都,就任蜀郡太守。

字幕:蜀郡田地肥沃,官民富裕,向稱天府之國。東漢初年,郡中既是普通掾史家中,資財亦多至千萬,都乘坐華車,以高頭大馬為駕。豪強世族之家,又大都以錢買官。

第五倫到任,立即整頓吏治,並下命令:將家境豐足官吏全部精簡,遣送回家;改選孤弱貧寒有節操者,簡拔擔任屬吏。

畫外音:從此之後,郡中爭相賄賂之風禁絕,官員職守得以整飭。而經第五倫所薦拔者,此後大多官至九卿或二千石官,朝野上下,皆謂第五倫善於識才。

鏡頭轉換。當第五倫治蜀之時,有哀牢王賢栗柳貌,派其子扈栗率屬下王者部落,到京都洛陽朝拜漢家天子,請求內附,並自請除國。

明帝大喜,於是詔命:將西漢王朝在怒江以東哀牢國所置不韋、嶲唐、比蘇、葉榆、邪龍、雲南六縣析出,另置永昌郡。命將怒江以西騰衝、龍陵、德宏等哀牢國領土,設為哀牢縣;加之瀾滄江以東未被西漢王朝占居之博南一帶,設置博南縣,與不韋等六縣共計八縣,皆歸屬永昌郡管轄。

字幕:永昌郡位於南方絲綢之路“蜀身毒道”要衝,也是中國通向東南亞、南亞重要驛站,及中緬印重要貿易集散地,自此便為全國第二大郡,僅次於龍興之地南陽郡。

永平十二年夏,水利專家王景受命,主持大修水運交通命脈汴渠及黃河堤防,功效卓著。自滎陽東至千乘海口,凡千餘裡,從此無複潰漏之患。

王景由是知名於天下,倍受朝廷重用,三遷為侍禦史,並時加賞賜。後為廬江太守,因當地百姓不知牛耕,乃率吏民共理蕪廢,用犁耕田,由是境內豐給。

當時朝議欲遷都長安,王景作《金人論》,頌揚洛邑之美,以阻遷都。又集各書所載卜筮堪與日相之屬,適於事用者,作《大衍玄基》。

畫外音:永平十五年,明帝拜王景為河堤謁者;建初七年,遷任徐州刺史;次年又遷廬江太守,最終卒於任上。

永平十三年,楚王劉英與方士作金龜、玉鶴,刻文字為符瑞,意圖謀反。

鏡頭閃回。楚王母親許美人,因當初不受光武帝寵愛,故劃分封國之時,給予其子劉英封地較小。但當時楚彭城,坐落於絲綢之路從洛陽向東延伸中樞,因此商業繁華,文化開放。

劉英在建武十五年為王,二十八年才赴國就任,年輕時喜好交接遊俠之士,到晚年時轉為嗜好黃老之學。當佛教東傳之際,楚王劉英府內就養有僧人、居士僧團,也是中國曆史上最早僧團。

佛教傳入中國前期,為易於傳播,與神仙思想、祭祀方術混雜一處,漸被民眾接受。楚王劉英更將黃老學說與佛教扯到一處,為佛老浮屠建祠,並供老子與釋迦牟尼。

當時漢明帝詔許各郡國犯死罪者,繳納生絹即可贖罪。

劉英不打自招,備黃白絹各三十匹繳納京師。

漢明帝因此下詔:楚王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何嫌何疑,當有悔吝今還其贖,以助伊蒲塞、沙門之盛饌。

楚王劉英收到漢明帝詔書,就以此為本,愈加廣泛結交迎納方士,還作金龜玉鶴,並刻文字符瑞,屢犯朝廷大忌。

閃回結束。永平十三年,楚國中尉燕廣密奏朝廷,告發楚王劉英與漁陽王平、顏忠等造作讖緯圖書,有謀逆行跡。

朝廷派人調查,主查官參劾劉英招聚奸猾,造作圖讖,擅自增減官秩,設置諸侯王公兩千石,大逆不道,奏請誅殺。

漢明帝以手足之親不忍殺之,乃廢其王位,遷徙到丹陽郡。

劉英不久自殺,楚國存三十三年而除。

皇室遣光祿大夫給劉英吊唁祠祭,賜贈喪物,又加賜列侯印綬,以諸侯禮葬於涇縣。

明帝借此大興獄事,窮治累年。自京師洛陽親戚、諸侯,州郡豪傑及官吏,被株連判處死刑及遷徙者千餘人,係獄者又有數千人,冤者過半。

官吏惶恐,凡與此案稍有牽連者,一律查辦;明知其冤,也不敢寬恕。

隻因劉英抄錄名單上有吳郡太守尹興名字,致尹興與諸吏五百餘人均被捕受審,死者大半。尹興後雖赦免死罪,仍被禁錮終身。

侍禦史寒朗冒死切諫,又經馬皇後規勸,明帝才有所感悟,乃平理冤案千餘人。但直至章帝即位之初,此案受牽連者不少仍未被寬宥。

畫外音:楚王劉英及漢明帝都未曾想到,一百年後,佛教竟發展到皇宮之中。漢桓帝在宮中為黃老、佛陀同時立祠,加以祭拜,佛教由是在中土大興。

永平十五年,漢明帝查案地圖,封國給諸皇子,封地隻有建武朝所封諸侯國一半。

馬皇後說道:諸位皇子封地才隻有數縣,陛下得無過分節儉乎

明帝答道:我之諸子,怎能與先帝諸子相等每年所得供賦二千萬錢,就足夠矣。

馬皇後聞罷,拜服稱頌。

當時諸將上言奏事,或公卿大臣廷議難以評定者,明帝多次試讓馬皇後評論,則分析其中旨趣道理,對各種意見都能推其實情。

由此每當服侍天子,馬後總要談到國政,對明帝決策多有補益,而不曾以自家私事請求天子。明帝對皇後寵愛尊敬日益加深,始終不衰。

鏡頭轉換,遼東半島。

永平十五年,高句麗太祖王遣貫那部沛者達賈征伐藻那,俘虜其王以歸;兩年後,複遣桓那部沛者薛儒征伐朱那,虜其王子乙音,降黜為古鄒加職。

畫外音:高句麗太祖王由此統一朝鮮半島,內部王權經過整合,因而大大增強,並於公元二世紀時時常騷擾東漢邊境。至公元46年,太祖王在位九十一年,傳位於胞弟次大王,自己又活近二十年,方才壽終正寢。其壽命之長,在古今中外國君中實屬罕見。

鏡頭轉換。永平十五年,張陵第三次來到京城洛陽,準備在此修煉。

字幕:張陵亦名張道陵,字輔漢,徐州豐縣人。西漢開國功臣張良第八世孫,父名張大順,好神仙之術,自稱桐柏真人。生子取名為“陵”,望其將來能追隨先祖,登陵成仙。

鏡頭閃回,敘述張道陵由來。

張道陵自幼聰慧過人,受父親熏陶影響,七歲時便讀通《道德經》;為太學書生時,又博通《五經》,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從其學者,多達千餘人眾。

但隨學問日深,張道陵常歎息所讀之書無法解決生死問題,於是棄儒,改學長生之道。二十六歲時曾官拜江州令,但不久就辭官來至洛陽,隱居北邙山中,精思學道。

閃回結束。自此之後,張道陵開始雲遊名山大川、訪道求仙。先南遊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後與弟子王長、趙升一起渡江南下,到江西貴溪縣雲錦山。

此處山清水秀,景色清幽,據傳是為古仙人棲息之所。張道陵相中此間風水奇絕,就在雲錦山上結廬而居,築壇煉丹。傳說三年後神丹煉成,龍虎出現,故將此山又稱龍虎山。

張道陵六十歲時,聽聞蜀中民風純厚,易可教化;且聞巴蜀疹氣害人,百姓為病疫災厄所困,欲用符丹為人治病,便率眾徒入川。

入川之後,張道陵先居陽平山,後住鶴鳴山;還先後曾到西城山、葛潰山、秦中山、昌利山、湧泉山、真都山、北平山、青城山中,精思煉誌。

畫外音:此後直至永和六年,張道陵著作道書二十四篇,自稱太清玄元,收徒設教。奉其道者,須納五鬥米為贄,時稱五鬥米道。相傳至漢順帝漢安元年正月十五日,太上老君降臨蜀地,傳授張道陵正一盟威之道,囑其掃除妖魔,救護生民。張道陵就此創立正一道教,尊老子為教祖。漢永壽二年,張道陵升仙而去,時年一百二十三歲。

鏡頭轉換,永平十六年,洛陽漢宮王城。

漢明帝因見國富民強,府庫充盈,便一改父親光武帝對西域羈糜之策,詔命征發四萬五千精騎出塞,進攻北匈奴。

詔令兵分四路:派祭肜率一萬一千騎出高闕塞,竇固、耿忠率一萬二千騎出酒泉塞,耿秉、秦彭率一萬騎出張掖居延塞,來苗、文穆率一萬一千騎出平城塞,分進合擊。

諸將奉旨,祭旗誓師,分路出征。按下其餘三路,專說竇固一路,與副將耿忠引一萬二千騎前往天山,命弟班超為假司馬,引領前部先鋒軍馬,攻擊匈奴呼衍王。

鏡頭閃回。班固,字孟堅,班彪之子,出身儒學世家。自幼接受父伯教育熏陶,九歲便能文誦賦。因受父親朋友輩學者影響,學業大有長進。

班彪晚年潛心續寫《史記後傳》,受父親影響,班固也開始留意漢朝史事。

班固於十六歲時,進入洛陽太學學習,用功苦學,貫通各種經書典籍,對百家學說都能深入鑽研,同時注重見識,並不拘守一師之說,務求貫通經籍大義。

班彪死時,班固年僅二十三歲,因生計困難,隻好從京城洛陽遷回扶風安陵老家居住。雖從京城官宦之家降為鄉裡平民,班固毫不氣餒,立誌繼承父親未儘之業,完成漢史。遂在父親已經撰成《史記後傳》基礎上,正式開始撰寫《漢書》,同時積極尋求出仕機會。

永平元年,漢明帝命東平王劉蒼為驃騎將軍,許其選用輔吏。班固認為出仕機會已至,遂上《奏記東平王蒼》。此番雖未能出仕,但其舉薦人才建議卻大都被劉蒼采納。

永平五年,有人向朝廷上書,告發班固私修國史。明帝下詔扶風郡收捕班固,關進京兆監獄,書稿也被官府查抄。

班超擔心班固被郡署考逼,騎快馬趕赴京城,意欲詣闕上書,替兄申冤。

明帝聞說班超策馬穿華陰、過潼關,趕到京城上疏,甚感驚奇,特旨召見。

班超乃將父兄兩代,數十年修史辛勞,以及宣揚漢德意向奏訴,伏地大哭。

明帝聞奏,遂命扶風郡守,將查抄書稿送至京師。經過仔細閱讀,甚感驚異,讚其書稿確是奇作。遂下令釋放班固,召進皇家校書部,拜為蘭台令史,負責掌管校定皇家圖書。

班固受任,與前睢陽縣令陳宗、長陵縣令尹敏、司隸從事孟異等人,共同編撰光武帝《世祖本紀》。書稿呈上,得到明帝讚揚,遂命晉升班固為校書郎。

班超解救兄長之困,與母親隨至洛陽。但因家境貧寒,靠替官府抄寫文書維持生計。

班固被命為郎官,文才顯露,逐漸得到天子寵愛。忽一日,明帝問及班超為救班固冒險上疏之事,班固據實以告,明帝大喜,便授班超為蘭台令史。

漢明帝希望通過班固宣揚漢德,特下明詔,命其繼續完成《漢書》。從此班固奉旨著史,再也不用擔驚受怕,開始全身心撰史,進度大大加快。

當時東漢雖然定都洛陽已久,但關中籍士紳仍懷戀西都長安熱鬨場麵,力諫朝廷遷回長安。班固認為洛陽更宜為都,於是作《兩都賦》,盛讚東都洛陽規模建製之美,並歌頌光武帝遷都洛陽、中興漢室功績,以駁斥關中人士不切時宜議論。

漢明帝大為讚賞,其後複召集班固、賈逵、郗萌等人到皇宮雲龍門,討論《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司馬遷讚語有無不當之處。班固乃上《秦紀論》,揭示秦朝滅亡之必然。

班固之弟班超字仲升,素有大誌,不修細節。因久作勞苦,嘗投筆歎曰:大丈夫無他誌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閃回結束,竇固受天子任命,為四路主將之一,進攻北匈奴。

竇固因知小弟班超誌向,遂奏請隨征,拜為假司馬,以償其投筆從戎心願。

班超奉命,便自請為先鋒,率兵進攻伊吾盧。因戰於蒲類烸,大敗北匈奴,多斬賊首;繼又攻占伊吾盧,初戰告捷立功。

班固大勝,奏請設置宜禾都尉,留官兵屯田伊吾盧城。明帝複詔準奏,並予重賞。祭肜、耿秉、來苗等三路大軍,因未曾遇敵,皆都無功而還。(本集完)



最新小说: 左道狂神 鹹魚德妃的躺贏人生 穿越七十年代之米蟲生活 崛起之第三帝國 我在深圳的青蔥歲月 雷祖降臨 一直都如初見 刺客與大小姐的旅行 說好的假結婚,女總裁請自重! 嬌撚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