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景:道長何來,因何夤夜至此:
道人:貧道張耽,特有要事相告,故此夤夜造訪,請恕冒昧。
周景心中一動,問道:先生卻是哪個張耽
道人笑道:匈奴中郎將張耽是也。
周景肅然起敬,一躬到地,施以晚輩之禮道:失敬,失敬!將軍屢破匈奴,多立戰功,天下皆知。我聞前年將軍單騎出哨邊塞,一去不返;諸將後見懸印於帳,隻得上報朝廷,以為淪入敵人之手。未料卻在此相見,並做了道士!
張耽笑道:我見朝中宦官及外戚交相用事,不管邊關將士死活,動輒得咎,故生退意,出此下策。今聞閣下應征回朝,此去必有凶險,故看在當初某與令尊相交一場,特來相救。
周景吃驚道:此話何意
張耽答道:閣下在豫州及河內任上,雖然政績斐然,卻為何都不長久,頻繁調動
周景:未知也。尚請指教迷津,以破愚頑。
張耽:此無他故,是因觸及大將軍親戚利益也。然就朝廷看來,你卻又是大將軍私黨,並不信任。今天子加冠親政,太後已薨,必對大將軍梁冀動手。因恐其黨羽在各郡作亂,故征回京師,與梁氏一並消滅。某恐你不知其中利害,故來提醒,免致玉石俱焚。
周景聽罷,恍然大悟,再次施禮:既如此,便請先生指教求生之道。
張耽答道:隻要明白其中關竅,閣下此番回京,非但可以避過此難,以後更有施展才能之機,且能輔佐漢室,揚名天下。
周景:在下何能,敢望及此
張耽:區區小事,何足道哉!你今受我秘籍令牌,便為本門第十代掌門。當勤習書中秘奧,暗統本門弟子,成就文治武功。如此不但免於黨錮之禍,且能位至三公!
說罷,從懷中掏出錦匣,置於案上,正是三卷《鬼穀秘籍》,一枚伏龍令牌,一卷曆代鬼穀門掌門譜係圖表。
周景博學多識,早聞鬼穀門諸多軼事,聞言大喜,已明內情。當下向北叩首,向案上令牌秘籍恭恭敬敬拜了八拜,口內讚道:弟子周景,今拜前代掌門為師,忝為本門第十代掌門,執掌伏龍令牌,願受門規約束,率領門人上扶漢室,下安黎庶。口不應心,天誅地滅。
拜罷起身,欲謝恩師,隻見眼前空空蕩蕩,門外明月在天,哪裡還有張耽蹤影
字幕:漢桓帝六年,改年號為元嘉元年。是年夏,北匈奴呼衍王率騎兵三千攻略伊吾。漢伊吾司馬派兵五百,與呼衍王戰於蒲類海,漢軍大敗,全軍複沒。
漢廷聞報大驚,急命敦煌太守司馬達,率敦煌、酒泉郡兵四千出塞,援救伊吾。
呼衍王聞風率軍退走,漢軍無功而還。其後呼衍王病死,司馬達趁機率軍出擊蒲類海,擊敗北匈奴。新任呼衍王率部向西撤退,拉開匈奴人第二次大規模西逃序幕。
元嘉元年秋七月,武陵郡蠻詹山率四千餘人叛漢,拘執漢人縣令,屯聚深山。
兩年之後,武陵太守應奉對叛蠻以恩信多加撫慰,叛蠻或降或散,武陵遂複平定。
外患既平,朝內對大將軍歌功頌德之聲大起。特進胡廣、太常羊溥、司隸校尉祝恬、太中大夫邊韶等人聯名上表,稱頌梁冀功勳德行,可與周公相同,建議賜給殊禮。
桓帝準奏,詔許梁冀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讚不名,如西漢名相蕭何舊例;複以定陶、成陽、襄邑、乘氏四縣為封邑,如東漢名臣鄧禹舊例;更賞以金錢、奴婢、彩帛、車馬、衣服、甲第,比之西漢名臣霍光故事。允準十天一入省中,平尚書事。
梁冀由此位極人臣,專擅朝政,手掌生殺大權,朝中事無大小皆由其決斷,百官升遷先謝私門,然後才敢到職。真乃勢傾天下,炙手可熱,冠絕古今,人臣之極。
惟有司空黃瓊不阿附梁冀,上書劾奏:梁冀前以親迎之勞,增邑三千,又其子梁胤亦加封賞。昔周公輔相成王,製禮作樂,化致太平,是以大啟土宇,開地七百。今諸侯以戶邑為製,不以裡數為限。蕭何識高祖於泗水,霍光定傾危以興國,皆益戶增封,以顯其功。梁冀可比鄧禹,合食四縣,賞賜之差,同於霍光,使天下知賞必當功,爵不越德。
朝廷覽奏,準從其議。梁冀深以為恨,將黃瓊視為眼中之釘,肉中之刺。
元嘉二年,洛陽發生地震。粱冀以此為由,要桓帝罷免太尉黃瓊之職,複為太仆。至永興元年時,黃瓊複遷司徒,又轉太尉。梁冀前後所托辟召私黨,一無所用,皆都予以駁回。其中雖有善政才高之人,隻要是梁冀所薦舉者,亦堅決不加任命。
此時周景入朝,任為將作大匠,不黨不群,隻一心研究鬼穀秘籍,不複再問政事。
時有西域長史王敬,借出使西域之機刺殺於闐國王,欲以此宣揚國威。王敬逃跑不及,自己亦被於闐軍官殺死。
國王無故被殺,於闐國舉國憤怒,由此便與漢朝交惡,西域諸國亦都不服。
字幕:永興二年二月,天下大饑。
桓帝為應災異,詔令公卿校尉薦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各一人。
京兆人趙歧被朝廷征辟為司空府掾史,因痛恨宦官無恥貪殘,不願與其同流合汙,因而任職不久便即還印辭朝,西歸故裡。
是年十一月,琅邪國郡守具折上報:今有公孫舉、東郭竇等,在泰山郡聚眾起事,反叛朝廷。因攻破郡縣,殺害朝廷命官,眾至三萬,漸成大害。奏請朝廷,發兵平叛!
漢廷聞奏,派兵進剿。義軍屢敗官軍,轉戰於青、兗、徐三州,其勢愈烈。
轉過年來,司隸、冀州等地發生饑荒,百姓人相為食。
桓帝下詔,令州郡賑濟饑民。又令王侯官民有積穀者,都要拿出十分之三借給朝廷,以作賑濟之用。又宣布大赦天下,改元為永壽元年。
又因泰山、琅邪民亂不已,乃設置孝尉官,專典兵事,維持郡內秩序。
永壽二年七月,桓帝聞報民亂不息,又命中郎將段熲為帥,率軍進剿。
字幕:段熲,字紀明,武威姑臧人。出身武威望族段氏,少時喜歡騎射,崇俠尚義,輕視金錢;成人後專心學問,舉為孝廉,顯名當世。
段熲奉旨出征,經過數戰,義軍最終失敗,公孫舉、東郭竇皆被誅殺。
鏡頭轉換,按下山東,複說隴西。
便在山東民亂之際,南匈奴左奧鞬台耆、且渠伯德等人叛漢,率七千餘人進攻美稷。東羌隨之起兵響應,其勢頗盛。朝廷詔命張奐為安定屬國都尉,率兵前往平叛。
字幕:張奐,字然明,涼州敦煌郡淵泉縣人,與皇甫規、段熲號為“涼州三明”。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段熲字紀明,又都在治羌中立功揚名,故稱三明。
張奐到任,整頓兵馬,見部眾僅有二百餘人。
部將見都尉到任,皆以兵力太弱為由,勸說不要出兵,隻需固守待援。
張奐不聽,率軍進屯長城,征集兵士;同時命人詐稱漢軍萬人來伐,由此招降東羌,占據龜茲縣,先隔絕南匈奴與東羌聯係。
其後不久,東羌諸豪帥皆都歸附,漢軍聲勢大振。
張奐因與東羌諸部合兵,下令全力出擊,進攻南匈奴大營。由於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一戰突襲獲勝,大破台耆。且渠伯德見勢不妙,隻得率眾投降,南匈奴遂又平定。
鏡頭轉換,按下隴西,複說遼東。
永壽二年七月,鮮卑大人檀石槐率兵攻略雲中。
字幕:檀石槐,代郡高柳鮮卑族人,父親投鹿侯是為部落首領。
鏡頭閃回,敘述檀石槐來曆。
檀石槐自幼在外祖父家長大,為人勇敢健壯,富有謀略。十四五歲時,有部族首領掠走外祖家牛羊,檀石槐隻身騎馬往追,交戰時所向無敵,將被搶去牛馬全部追回。
自此以後,檀石槐便在外祖部落中深受眾人敬畏信服。其後外祖父病死,檀石槐便被推舉為部落首領,在彈汗山歠仇水畔建立王庭,製定法令,審理訴訟,無人敢犯。
漸因兵強馬壯,東、西部落首領都表歸附。檀石槐趁此發兵四出,開始征伐之旅。
由是向南劫掠東漢邊境,北拒丁零,東擊夫餘,西進烏孫,完全占領匈奴原先全部地盤,東西長達一萬四千裡,南北寬達七千裡,山川水澤鹽池,都在其管轄範圍。
閃回結束,永壽二年七月,擅石槐率部攻略雲中,勢如狂風暴雨。
漢廷聞報,詔命前烏桓校尉李膺為度遼將軍,進軍邊塞迎敵。
字幕:李膺,字元禮,潁川郡襄城縣人。漢安帝時太尉李修之孫、趙國相李益之子。
鏡頭閃回,敘述李膺其人。
李膺性格孤高,不善交際,隻把同郡荀淑、陳寔當作師友。初被舉薦為孝廉,又被司徒胡廣征召,舉為高第,再升任為青州刺史。
青州郡守縣令都怕李膺嚴明,聽到李膺就任青州刺史消息,大多棄官而走。
李膺後被調任為漁陽郡太守,不久又轉任蜀郡太守,因母親年老請求辭職。朝廷不允,調任其為護烏桓校尉。
當時鮮卑多次侵犯邊境,李膺常冒矢石,每次都將來犯之敵打敗,羌人聞名而懼。
李膺後因公事有誤而被免官,由此回鄉奉母居住,設帳教授學生,常達千人。
南陽人樊陵求為門徒,李膺知其品德不佳,婉言謝絕。樊陵轉而阿諛攀附宦官,竟至仕途大暢,官至太尉,被有節操者引以為恥。
潁川名士荀爽曾去拜訪李膺,親自為其趕車,歸後大悅:居然能為李君趕車,幸也。
閃回結束。漢桓帝征召李膺,命為度遼將軍,使帶兵遠征,就此上任。
羌人擄掠疏勒、龜茲二國,複多次侵掠張掖、酒泉、雲中各郡,百姓多受殘害。
李膺到達邊境,未曾交戰,先行率兵巡邊。羌人聞說李膺到來,皆都畏懼屈服,竟然先將以前擄掠男女,統統送還到邊境,然後引兵退走。
不發一矢而服強敵,李膺由此聲威遠播。自此邊關寧靜,李膺被征召為河南尹。
李膺奉旨到任,先行體察民情,詢問吏役,訪惡查奸。
郡丞密報:本地宛陵郡有豪強羊元群者,使君知之否
李膺:略聞其名,未知其詳。其人若何
郡丞:其人貪苛成性,因阿附朝中宦官,升任北海郡守。隻因在任時刻薄吏民,搜刮鄉裡,貪汙罪行嚴重,故被人首告朝廷獲罪,今剛罷官回來,到家不過旬日。
李膺:其在任時貪汙多少,有何為證
郡丞:所貪幾何,無人得知。據其鄉裡人傳雲,其在北海時四處搜刮珍寶,不計其數;罷官回鄉之時,行李連綿數裡不絕,竟連北海郡舍廁所中奇巧之物,也用車子拉回家中。
李膺:好狗賊,如此可惡!實可謂朝廷蠹蟲,士林敗類,非除不可。
於是立時上表朝廷,要求下達詔旨,審查羊元群諸般貪汙罪行,以正國法。
朝廷複詔未曾下達,內情已被羊元群儘知。大驚之下,複以其所搜刮珍寶車載入京,賄賂宦官,以求免罪。不久聖旨下達,李膺被判為誣告,反被發配到左校服役。
廷尉馮緄、大司農劉祐與李膺同心,檢舉懲處奸邪,也遭誣陷,被發配到左校勞作。
畫外音:此案發生,震驚朝野。其後以司隸校尉應奉為首,群臣皆向桓帝上書,替李膺、馮緄、劉祐等人申訴,才使其三人得到赦免。此是後話,按下不提。
鏡頭轉換,按下中原,複說邊境。
字幕:永壽三年四月,交趾九真郡居風縣發生暴亂。
居風縣令為政貪暴,搜刮無度。九真百姓難以忍受盤剝,遂與當地蠻夷聯合,共推朱達為首起義。朱達聚眾五六千人,進攻九真,先殺居風令,繼殺太守兒式。
漢廷聞報,敕命九真都尉魏郎進剿。官兵開至,大破義軍,斬首二千餘級。
義軍雖敗,蠻夷首領仍然據守日南郡,對抗漢廷。因其地山高林密,官軍屢攻不克。
永壽四年,改元延熹元年。
匈奴諸部舉兵叛漢,與烏桓、鮮卑等族攻略漢邊地諸郡。
漢廷聞報,乃以張奐為北中郎將,命率軍進討南匈奴、烏桓等族。
張奐到任,暗中引誘烏桓講和,後使烏桓等軍襲殺匈奴渠師,擊敗南匈奴軍。諸胡見匈奴失敗,於是皆都降漢。張奐上書,奏請改立左穀蠡王為南匈奴單於,朝廷不許。
邊境捷報入京,大將軍梁冀將戰功皆都據為己有,驕橫跋扈更達極致,滿朝文武皆懼。
鏡頭轉換,大將軍府。
時有下邳人吳樹,奉朝廷詔命出任宛縣縣令,上任之前來向梁冀辭行。
梁冀溫言嘉慰,因說道:我親戚朋友多有住在宛縣境內者,尚請貴縣多加關照。
吳樹耿直異常,當場回答:小人若乾壞事,都應殺掉。大將軍憑借皇後尊威,擔任朝中重職,應當獎掖賢良,裨補朝廷缺失。宛縣乃是大都,士人薈萃之地,自卑職侍坐聆教以來,未聞大將軍稱讚過一位忠厚長者,而托我照應彼多為不法者,卑職委實不敢聽命。
梁冀聽罷默不作聲,心中大為不悅。
吳樹到達宛縣,立殺危害百姓梁冀門客數十人,借以立威。宛縣吏民拍手稱快,梁冀聽到消息,從此深恨吳樹。
其後不久,吳樹因為政績卓著,調任荊州刺史,行前照例須向梁冀辭行。
梁冀故作大度,對宛縣之事一字不提,反而滿麵春風,為吳樹設宴餞行。
吳樹不知是計,欣然赴宴。未料梁冀卻在酒中下毒,吳樹一出府門,便即死在車上。
又有遼東太守侯猛接到任命,未去拜見梁冀。梁冀便借口彆事,將其腰斬殺害。
汝南人郎中袁著時年僅十九歲,因見梁冀凶殘放縱,冒死向桓帝上書。其書略雲:
臣聞仲尼歎鳳鳥不至,河不出圖,自傷卑賤,不能致也。今陛下居得致之位,又有能致之資,而和氣未應,賢愚失序者,勢分權臣,上下壅隔之故也。夫四時之運,功成則退,高爵厚寵,鮮不致災。今大將軍位極功成,可為至戒,宜遵懸車之禮,高枕頤神。若不抑損權盛,將無以全其身矣。左右聞臣言,將側目切齒,臣特以童蒙見拔,故敢忘忌諱。昔舜、禹相戒無若丹朱,周公戒成王無如殷王紂,願除誹謗之罪,以開天下之口。(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