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將隻得以酒解勸,飲酒輒醉,將帳下將士但有犯者即鞭撻之,多有鞭死者。
這日正在帳中悶坐,忽見門軍入報:天使到至,請將軍跪接聖旨。
天使進帳,麵南而立,開讀詔旨:封張飛為車騎將軍,命為征吳先鋒,兵出江州。
張飛接受封爵印綬,設酒款待來使,問道:陛下臨來,可有甚囑咐於我
使者答道:陛下因將軍敬愛君子,但不體恤士卒,令某告誡將軍。休常鞭打健兒之後仍留左右侍奉,此乃取禍之道也。
張飛歎道:兄長深知我也。敢不領命!
酒罷,天使辭歸成都。
劉備聽了使者回報,檢點兵馬,分兵派將:命丞相諸葛亮保太子緊守兩川,調撥軍糧;驃騎將軍馬超守葭萌關,以當西涼諸部;馬岱協助鎮北將軍魏延守漢中,抵擋關中魏兵;虎威將軍趙雲使為後應,兼督糧草;黃權、程畿為參謀;馬良、陳震掌理文書;關興、張苞為前部左右先鋒;馮習、張南為副將;傅彤、張翼為中軍護尉;趙融、廖淳為合後。
乃發川將數百員,並請五溪番將助陣,共集舉國大兵三十萬人馬,擇定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師。先發先鋒令至閬中,令張飛出兵。
張飛接到旨意,即令範強、張達:限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
二將叫苦道:三日之內,如何籌措請將軍寬限十日方可。
張飛怒道:某急欲報仇,你二人安敢違我將令!武士安在各打鞭背五十!
行刑已畢,張飛怒氣不息,手指二將罵道:若違限期,即殺你二人示眾!
範、張二人渾身傷痕,滿口出血,回到營中,連聲叫苦不迭。
範強:今日受了刑責,著我等如何辦得且物料不齊,哪得這許多白盔白甲其人性暴如火,倘來日不完,你我皆被殺矣!
張達:某有親戚在陸口東吳大營,乃丁奉帳下營官。一不作二不休,如其被他殺我,不如我來殺他。持其首級投吳,便是大功一件,好歹落個將軍做做。
範強:奈其力大如牛,到不得近前。且其曾遇異人,得授獅吼神功,若叫起來時,聲聞數十裡。我等即便能夠殺他,被其臨死時大叫起來,還是無路可逃!
張達:這個不妨。管酒庫者乃某同鄉,因送我倉庫鑰匙,常偷他酒吃。天可憐見!某幼時饑餓,覓有啞藥,常去人家偷狗,將此藥抹於食物之上,狗若吃了,便叫不出聲。某今夜偷入酒庫,將啞藥下在酒壇之中。若我兩個命不當死,則使令去酒庫取飲,醉於床上,我殺他之時,便出不得聲;若我兩個當死,則他帳中有酒,不取於酒庫,或者不醉。
二人商議停當,準備牛耳尖刀,磨得飛快雪亮,當夜又潛至酒庫,下藥在壇中。
張飛下達出兵將令,當日神思昏亂,動止恍惚。乃至各寨巡視一番,回到大帳,便令掌酒侍官整治酒菜,以酒澆愁。
侍官見帳中並無餘酒,便至庫中,提了兩壇回帳,廚吏已將肉菜擺於案上。
張飛邀侍官陪飲,侍官不敢不從。不一時兩壇酒飲儘,二人大醉如泥,說不出話來。門軍見此,將二人分彆抬至各自帳中躺臥,自去睡了。
範、張二賊探知消息,各藏短刀,密入帳中。範強在帳門望風,張達直至床前,看得清楚,一刀刺入張飛心口。
翼德受痛,張嘴大叫,卻無絲毫聲息發出。
張達割了張飛首級,與範強潛出營寨,連夜投奔東吳而去。
可憐張飛偌大無敵英雄,竟死於兩個宵小之手,終年五十五歲。次日一早,侍衛入帳伺候更衣,方見張飛遇害,急報副將吳班。
吳班驚嚇欲死,急寫表章,親往成都奏知天子,令張飛次子張紹把守閬中。
鏡頭轉換,先主劉備祭旗出師,行於征途。
孔明攜大小官僚,送出十裡方回,顧謂眾官道:法孝直若在,必能製止主上東征也。
眾官唯唯,多半怏怏不樂,分手作彆,各自回府。
劉備當日兵行百裡,至夜歇馬,當道紮營。是夜在帳中無故心驚肉顫,寢臥不安。
次日侵晨,三軍早餐已畢,忽見一騎如飛馳報:閬中張車騎部將吳班,前來見駕!
劉備聞報,頓足大叫:噫!三弟休矣!
吳班進帳,跪呈哀表,果報張飛凶信。
劉備放聲大哭,昏絕於地,眾官救護,半晌方蘇。醒來怒發欲狂,戟指東吳方向大罵,即下詔令:吳班為先鋒,回去整頓閬中兵馬先發;陳到率張苞、關興,為中軍護駕。
傳令已畢,三軍拔營,水陸並進,船騎雙行,浩浩蕩蕩,殺奔吳國而來。
便在此時,範強、張達已偷出巴郡,乘船順江而下,直至陸口東吳大營。
於是便請丁奉引見,報進元帥大帳,將張飛首級投獻大都督陸遜。
陸遜見到張飛首級,大吃一驚,便問二將:此為何故
範強見問,再拜答道:蜀主劉備為報漢壽亭侯被殺之仇,大起舉國之兵來伐,命車騎將軍張飛為先鋒。某二人無故受其重責,故而殺之,前來投效大都督。
陸遜不敢自專,急遣使引二人持張飛首級至江夏,報於吳主孫權。
彼時孫權亦恐劉備前來報仇,遂遷出建業,移鎮江夏鄂州,改名武昌,以作副都。
當時關羽被害即久,逃難在外士子陸續返回荊州。孫權又納陸遜之策,就此招賢納士,延請荊州士人為官。荊州士族之心,至此漸漸歸附孫吳。
範強、張達隨使者到了武昌,向吳主獻上張飛首級,又將經過訴說一遍。
孫權聽罷,便收二人在帳下為校尉,各賜百金,複聚百官,與眾商議:劉玄德篡逆帝位,統精兵三十萬來征我吳國,其勢甚大,如之奈何
百官儘皆失色,麵麵相覷。
諸葛瑾出班:舍弟今在蜀國被封丞相,苦諫劉備不可伐吳,奈其不聽。臣食君侯之祿久矣,無可報效,願修書一封,勸蜀主罷兵,使兩國相和,共討曹丕,尚請我主允準。
孫權大喜,即請修書,遣使持書來見蜀主劉備。其書略雲:
臣不避嫌疑,特奏荊州之事。前者吳侯求親,關公不允。後關公拔取襄陽,曹操屢次致書吳侯,使襲荊州,吳侯不肯。因呂蒙與關公不睦,擅自興兵,誤成大事。今呂蒙既死,冤仇已息。陛下欲為關羽報仇,竊謂是以小義而泯國恨也。陛下與關羽之親,和諸漢先帝如何相比荊州大小,與天下海內如何並論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興漢室,恢複山河;今陛下置魏不問,反欲伐吳,竊為陛下不取。國仇私恨,誰當先後吳侯令臣作書以遺陛下,願永結盟好,共滅曹丕,以正篡逆之罪,惟陛下思之。
蜀主看罷大怒:東吳害了朕弟,今日還敢以巧言來說!不看丞相之麵,定斬汝首!
下令驅出吳使,提兵大進,東出巫峽,至於峽口。
當時吳蜀兩國之界已向西移至巫山,長江三峽便成為主要通道。劉備派遣先鋒吳班率馮習、張南二將,領五萬人為先頭部隊奪取峽口,就勢攻入吳境。
又在巫地擊破吳軍李異、劉阿部,繼而占領秭歸,深入楚境。
為防範曹魏乘機襲擊,劉備又派鎮北將軍黃權,率十萬軍駐紮於長江北岸;又派侍中馬良前往武陵郡,說服當地部族首領沙摩柯來降。
馬良領命前往,持節招撫荊蠻。沙摩柯頗慕關公忠義,遂起兵一萬,協同蜀軍作戰。
鏡頭轉換,按下劉備,複說孫權。
江東使者回見吳主,言說蜀主不肯通和;又報蜀軍長驅直入吳境,奪了秭歸。
孫權大驚道:若是如此,則江南危矣!
遂急修表,求救於魏帝曹丕,令中大夫趙諮為使,趕赴洛陽。臨行之時,孫權囑道:卿往見魏帝陳說利害,使襲漢中,解我江南之危。雖是求救於人,但休失我東吳氣象。
趙諮:臣去洛陽,即為通國大使。若有些小差失,即投江而死,安有麵目再見主公!
便即日夜兼程,趕赴洛陽而來。
孫權派出趙諮赴魏,緊急調兵遣將,奮起應戰。遂命鎮西將軍陸遜為大都督,統率朱然、潘璋、韓當、徐盛、孫桓等部將,發大軍五萬開赴前線,抵禦蜀軍。
複說魏主曹丕,這日早朝,忽問群臣:今聞劉備在成都篡逆稱帝,朕未及討伐者,除蜀道艱難,另待其攻吳,坐觀其鬥。關羽死已經年,劉備不伐吳報仇,卻是何故
曹洪答道:劉備所依仗者,唯有關羽。今關某即死,荊州敗亡,劉備勢力大弱,無力與東吳交戰,故此隻得忍氣吞生耳。
殿中諸將哄笑,皆稱:是也,是也。
侍中劉曄聽了,冷笑不止,出班奏道:劉備雖失荊州,但新得兩川,馬超、趙雲、魏延等虎將尚在。劉玄德早有取東吳之心,定借與關公報仇為名出兵,以重振聲威,並吞江南。臣敢跟曹子孝訂立賭約,劉備必出兵攻吳!
言猶未了,黃門官入報:東吳主孫權遣中大夫趙諮攜表而至,現在殿外候見。
曹丕笑道:不必賭矣,劉侍中贏了。此必是劉備來犯,孫權前來求我相助也。
即令召入吳使,令其上殿。趙諮領命進殿,拜伏於丹墀,行臣子之禮,呈遞表書。
曹丕覽表,見果是稱臣求救之語。便嘲問道:貴使,吳侯孫權,乃何如之主也
趙諮答道:乃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也。
曹丕:卿如此褒獎孫權,毋乃過譽太甚
趙諮:吳侯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於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陛下,是其略也。豈非聰明、仁智、雄略之主臣非過譽也。
曹丕:吳主頗知學乎
趙諮:吳主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誌存經略;少有餘閒,博覽書傳,曆觀史籍,采其大旨,不效書生尋章摘句而已。
曹丕:朕欲伐吳,卿以為可否
趙諮:大國有征伐之兵,小國有禦備之策。
曹丕:東吳難道不畏魏國乎
趙諮:吳國領有江南,帶甲百萬,江漢為池,何畏之有
曹丕:孫將軍帳下,才能有如大夫者尚有幾人
趙諮:吳國人才濟濟,聰明特達者**十人;如臣不才之輩,車載鬥量,不可勝數。
曹丕嘖嘖稱奇,向殿中群臣歎道:使於四方,不辱君命者,趙卿可以當之矣。
遂命太常卿邢貞齎冊前去武昌,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發兵救吳之事,且容再議。
趙諮謝恩出殿,回至館驛,等候天使同行。魏帝便問群臣:可否發兵,攻蜀助吳
劉曄諫道:以臣愚見,此天亡東吳之時也。若遣上將提數萬之兵,渡江襲之,蜀攻其外,魏攻其內,吳國之亡,不出旬日。吳亡則蜀孤,此後尋機滅之,不亦可乎
畫外音:作為光武帝劉秀之後,劉曄豈能忠心事魏今出此策,實欲借魏兵相助劉備,使其複奪荊州,趁機滅吳,全據長江,再與曹魏劃江對恃。
曹丕卻不上套,說道:孫權以禮服朕,朕若攻之,是沮天下降者,不若納之。
劉曄:孫權現為驃騎將軍,尚有畏懼中原之心;若加王位,則尾大不掉矣。(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