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西秦國滅,共曆四主,國祚三十七年。
鏡頭轉換,按下秦、夏相爭,再說魏國來伐。
大夏勝光三年十一月,魏太武帝拓跋燾抵達平涼。夏主大驚,急令上穀公赫連社乾等人繞城固守,不許輕易出戰。
魏太武帝命夏國降君赫連昌修書,遣使進城招撫,赫連社乾等不聽。魏太武帝大怒,遂派安西將軍古弼等率兵直指安定。
赫連定從上邽城返回安定,率領步騎二萬人向北增援平涼。途中正與古弼軍遭遇,便揮軍大進出擊。
古弼假裝撤退誘敵深入,赫連定緊追不舍。魏太武帝複派高車部落飛速增援,截擊夏**隊。古弼見來了援軍,複引本部軍回戰,兩麵夾擊。
夏軍大敗,士卒被斬首達數千之眾。赫連定倉皇逃回,退守鶉觚原,布置方陣自保。
北魏數路大軍趕來,將其團團包圍,複斷水源及糧道,夏國人馬饑渴交加。
十五日,赫連定率眾衝下鶉觚原,欲作困獸之鬥,殺透重圍。北魏武衛將軍丘眷率眾截擊,夏軍全軍潰敗,被殺萬餘,俘虜無數。
赫連定身負重傷,單騎逃跑,途中集結殘部,驅使百姓五萬餘人,向西退保上邽。
此戰西夏國損失慘重,被魏軍生擒赫連定弟丹楊公赫連烏視拔、武陵公赫連禿骨以及公侯以下貴族大臣一百多人。
當日魏軍乘勝進攻安定,夏國東平公赫連乙鬥丟棄城池,逃奔長安。
十二月十五日,上穀公赫連社乾、廣陽公赫連度洛孤出城投降,魏軍攻克平涼。
赫連定懼怕北魏逼迫,劫持西秦百姓十餘萬人,從治城渡過黃河,打算襲擊北涼國主沮渠蒙遜,奪取北涼國土存身。
吐穀渾可汗慕容慕此時看出便宜,急遣益州刺史慕容慕利延、寧州刺史慕容拾虔統率三萬騎兵,乘夏軍渡河過半之時截擊。
赫連定死戰脫圍不出,最終力竭被擒。吐穀渾可汗慕容慕派侍郎謝太寧出使北魏,呈上奏章,表示願意獻出赫連定。
勝光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吐穀渾將赫連定獻給北魏,拓跋燾下令將赫連定斬殺。
至此大夏國滅亡,亦乃匈奴族在中國境內立國最後史載。自赫連勃勃建國起,至赫連定滅國止,共曆三主,國祚二十五年。
魏太武帝引眾進入平涼城,又俘夏公侯以下百餘人。夏長安、臨晉、武功等城守將皆棄城而走,關中地區皆為北魏所占。
北涼主沮渠蒙遜聞之,急搜尋國中重寶,遣使往魏營中納貢修好,願稱藩臣。
魏太武帝大喜,便在平涼城中宴請北涼使臣,使帳下群臣諸將坐陪。
拓跋燾於席間執崔浩之手,對北涼使臣道:世間所雲崔公者,此位便是也。才略之美,當今無比。朕行止必問,成敗決焉,若合符契,初無失矣。
涼國使臣欽服無地,便解腰間玉璧相贈崔浩,以為靚見之禮。
太武帝複對群臣說道:卿輩前謂我用崔浩之計為謬,驚怖固諫。常勝之家,始皆自謂逾人遠矣,至於歸終,乃不能及。
群臣聞言,無不大慚。
魏主乃留兵鎮守平涼,振旅還朝,詔命晉升崔浩為司徒,一時寵信無二。
北涼義和三年,沮渠蒙遜去世,時年六十六歲。其子沮渠牧犍繼位,將父蒙遜葬於元陵,廟號太祖,諡號武宣王。
畫外音:沮渠蒙遜自因伯父沮渠羅仇、曲粥被後涼主呂光所殺,與從兄沮渠男成起兵,共推段業為主,自任張掖太守、鎮西將軍時開始創業。天璽三年斬段業,永安三年與後秦結盟滅後涼,永安十一年攻占姑臧,十二年於姑臧稱河西王。此後與南涼、西涼、西秦連年混戰,時勝時敗。玄始九年七月,擊敗三萬西涼軍進攻,殺其主李歆,進入酒泉。翌年三月大敗西涼敦煌太守李恂,平滅西涼。一生征戰開疆拓土,滅敵國二,可謂亂世英雄。
字幕:劉宋元嘉三年,吐穀渾王阿柴逝世。
吐穀渾阿柴遺有二十子,臨死時不傳親生之子,反將王位傳給同母之弟慕璝。因河西混戰,慕璝乘機發展,與南朝劉宋開展貿易,南通蜀漢,北交涼州、赫連,部眾轉盛。
宋文帝征召顏延之回朝,拜為中書侍郎。複召謝靈運任秘書監,命主持撰寫《晉書》。
此年高句麗長壽王當政,為躲避北魏威脅,遷都至平壤城,曆時一百五十六年之久。長壽王遷都平壤後,繼續南侵新羅、百濟,北和中原諸朝。百濟並未屈服,繼續爭奪樂浪。
宋元嘉五年,北魏史官崔浩與其弟崔覽及高讜、鄧潁、晁繼、範亨、黃輔等人,奉太武帝詔修國史,終由崔浩定稿,編成《國書》。次年謝靈運回歸始寧隱居,憑其祖先所遺資產,遍遊山川名勝,寫下大量山水詩,成為中國山水詩開派宗師。
宋元嘉七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派左仆射安原,率部將一萬餘騎,進軍貝加爾湖。
東部敕勒人十萬餘人歸服北魏,拓跋燾最後完成統一敕勒各部偉業,將其部眾皆遷至漠南而居。自此漠南一帶畜牧業及農業大為發展,出現一派興旺景象。
此年白蓮教在盛會上欲刺殺古滇國國王,並劫走萱妃。
劉宋元嘉七年,柔然可汗鬱久閭斛律被其弟大但驅逐,全家投奔北燕。北燕主馮跋聞柔然可汗勢窮來投,乃將鬱久閭律一家安置在遼東郡住下,待以賓客之禮。
鬱久閭斛律為表感謝,欲與北燕結為姻親,乃獻女於馮跋,娶為昭儀。
當時三月不雨,直到夏五月,北燕大旱,全國大饑。鬱久閭斛律不耐異國漂旅之苦,遂上書燕主,請求返回塞北,借兵相助回去複國。
馮跋說道:公遠離故國有萬裡之遙,苦無信息相通,又無內應,此去並非萬全之計。我若遣大軍送明公歸國,恐糧草運輸難以為繼;若護送兵力太少,又勢必不能穩全。且古謂越千裡襲國為難,況是數千裡哉?我兄不如寧耐,以待時變。
鬱久閭斛律:不用麻煩多人,望供三百騎兵足矣。若能到達敕勒,族人定喜悅來迎。
馮跋隻得同意其請,派單於前輔萬陵率三百騎兵,護送鬱久閭斛律還國。萬陵卻懼其險遠,又恐為敕勒大但可汗所殺,於是乃與部將商議,到了黑山,殺死鬱久閭斛律而回。
當時北燕都城昌黎有赤氣充滿四方,曆久不散。
馮跋大為驚異,便問太史令:赤氣充斥不散,是何吉凶?
太史令張穆奏道:此乃兵戈殺伐之氣也。
馮跋:我威睦四鄰,何來殺伐之氣?
張穆:北魏威震天下,與我國卻無使者往來修好。自古與鄰國接壤,無不通好者;若違道義激怒鄰國,更是自取滅亡。陛下宜遣還所扣彼國使者,講和結盟,庶可免於兵災。
馮跋:卿且退,容孤思之。
其後不久,果然聞報魏軍大至。馮跋大驚,急派單於右輔古泥率騎兵前去偵察。
古泥剛剛出城十五裡,便遇到魏軍前鋒,急逃回城,向燕主報急。馮跋聞報魏軍已兵臨城下,不由大驚,急命全城戒嚴,並派將軍姚昭、皇甫軌等出城迎戰。
因倉猝無備,兩兵相交,燕軍便敗,主將皇甫軌身中亂箭而死。
馮跋急令將敗軍迎回城內,扯起吊橋,整頓軍備固守。魏軍此次本是小股騎軍突襲,因見馮跋已有戒備,於是引軍退回。
宋元嘉七年八月,北燕國主馮跋病重,召中書監申秀、侍中陽哲到寢殿囑托後事。複乘輦車到金鑾殿,命皇太子馮翼主持朝政,統率全**隊,防止發生意外之變。
馮跋寵妃宋夫人欲立己子馮受,厭惡太子馮翼主持朝政,於是對馮翼說道:今皇上之病就要痊愈,太子何必急於代父君臨天下耶?若後為陛下知之,反為不美。
馮翼性情文弱仁厚,聽從宋夫人言語,退位返回東宮,擬每天三次去探望父皇病情。
不料馮翼甫離大殿,宋夫人便假傳聖旨,不許朝廷內外官員入宮探病,包括太子在內,如有要事,亦隻能派宦官傳達。
馮翼及其他諸皇子、朝中文武重臣等,自此皆不能見到皇帝之麵。唯有中給事胡福一人,可以自由出入內掖,專門負責皇宮安全警衛。
胡福卻是個忠臣,遂將宋夫人異常舉動報於司徒、中山公馮弘。
馮弘乃是馮跋之弟,未料亦久蓄野心,聞胡福之報,並不與太子及諸皇子商議,遂親率數十個全副武裝武士,徑直闖進後宮。
胡福負責宮廷禁衛,見是中山公入宮,於是未加抵抗,一哄而散。宋夫人急命近侍宮女關閉東門,不令馮弘進入內宮。
中山公有家僮名喚庫鬥頭者,平素敏而有勇,於是自請翻牆而過,由內打開宮門,放家主引兵進入寢宮。
馮弘直入內殿來尋宋夫人,並於天王寢榻前一箭射死報信宮女。
馮跋當時躺在榻上奄奄一息,看到眼前之事不勝驚駭,霎時氣絕而死。
馮弘見皇帝已崩,乘勢來到金鑾殿之上,假傳遺詔,自登大位。
並派人到城中街巷宣告:今天降大禍,皇帝駕崩。太子馮翼不在病塌前侍候,朝中文武大臣亦不趕來奔喪,恐有人陰謀叛逆不道,危及社稷。茲有天王大弟中山公馮弘,暫登大位以安定國家;凡百官中率先入宮朝見者,進級二等。
同時派兵,往擊東宮。太子馮翼統率東宮衛隊出宮抵抗,旋即大敗,士卒全部潰散。
馮弘複帶人入宮,先殺死宋夫人,然後逼迫太子馮翼自儘。馮跋共有子一百餘人,皆居於京中,馮弘令將諸子全部殺死。
痛哉!世間為人叔父者,竟有如此狠毒之輩,全無人倫慈悲!
於是馮弘篡位,改元大興;諡馮跋為文成皇帝,廟號太祖,葬於長穀陵。三月,馮弘封夫人慕容氏為皇後,立慕容皇後所生之子馮王仁為太子。大興二年八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燾以鄰國問罪弑君篡逆為名,親自率兵征討北燕。
馮弘大懼,不敢出戰,引眾固城自守。北燕所轄營丘、遼東、成周、樂浪、帶方、玄菟等六郡全向北魏投降,太武帝令將三萬餘戶遷徙到幽州。
燕尚書郭淵勸馮弘向北魏投誠歸附,馮弘說道:我兩國早就有隙,結怨甚深,降附北魏是自取滅亡也。不如固守城池,等待轉機。
馮弘篡位時廢掉原配王氏,並貶黜王氏所生長子馮崇,令其出鎮遼西肥如,故此馮崇懷恨在心,常謀報複。
馮崇同母弟廣平公馮朗、樂陵公馮邈今見魏兵來伐,遂密謀道:天運雖存,家國已衰。皇後慕容氏又在背後誣陷,我等大禍不遠矣。
於是逃往肥如,勸兄長馮崇降魏。
便在此時,恰好太武帝派遣使者前來勸降。馮崇就派馮邈,隨至北魏大營納降。
太武帝大喜,授予馮崇假節、侍中、車騎大將軍、領護東夷校尉、幽、平二州牧等職,並封為遼西王,執掌國中尚書之事,食邑遼西十郡。
馮弘聞報大怒,派遣將領封羽率領部眾圍攻馮崇。太武帝聞報,詔令永昌王拓跋健督率諸軍前往救援。封羽不敵北魏大軍,遂獻凡城投降北魏。
魏太武帝本欲乘勝而進,趁機平滅北燕,忽聞報劉宋大將到彥之率軍北伐,侵占河南諸郡。太武帝於是引軍南還,遣將南征,向宋國北伐軍發動全麵反擊。
魏軍南下,先收複虎牢,繼而擊潰南軍主力,奪回黃河南岸數鎮。到彥之聞說洛陽及虎牢失陷,滑台複被圍攻,黃河守軍又敗,天險不存,即有退兵還都之意。
參軍垣護之諫道:青州豐饒,漕運暢通,兵力又足,將軍何不派竺靈秀支援滑台?將軍自率大軍進兵河北,繼續對北魏施壓,未嘗不可。
到彥之欲從其諫,但眼疾突然發作,一跤跌倒,不省人事。
部下將士見此,一時手足無措。且部眾皆為江南人氏,不耐河北酷寒,頻生疫病,至此軍無戰心。
到彥之被侍從救醒,複喚醫官用藥,兀自眼前昏黃不清。又見諸將士氣不振,遂不納垣護之策,決定下令軍隊退返淮南。
一聲令下,三軍起行,到彥之先率水軍入濟,其後燒毀船艦,命大軍步行還至彭城。
此次北伐之時,宋文帝供給大軍輜重相當充足,到彥之撤兵過於匆急,將軍需物資悉數拋棄,遂令宋國武庫一時空虛。
宋文帝聞訊大怒,改派檀道濟率軍支援滑台,將到彥之免官,下獄待罪。
元嘉八年春二月,檀道濟率軍北征。
遂由曆城出發,欲沿黃河逆流而上,西進救援滑台。
未料魏軍早有預備,大將叔孫建、長孫道生奉太武帝之命,率軍阻擊宋兵。叔孫建且效魏武帝曹操官渡大戰險計,奇襲放火,燒掉宋軍糧倉。
軍糧既失,檀道濟不敢深入,被迫撤退,北魏大將安頡乘勢攻陷滑台。
至此宋魏第二次南北大戰結束,北魏獲勝。
是年春,柔然敕連可汗部下二十餘人在巡邏時誤入北魏境內,被魏軍俘捉。
太武帝拓跋燾聞訊,為表示友好,將其全部放還。敕連可汗甚是感激,遂遣使向太武帝朝貢,自願歸為魏國藩屬。
檀道濟引大軍還於建康,宋帝劉義隆知道罪不在彼,且能全軍無損還師,反以為功。於是下詔,進檀道濟為大司空,位列三公。
其後文帝念及到彥之前功,遂複起用,封為護軍將軍。
元嘉九年,文帝詔令恢複到彥之封邑,但到彥之堅決辭讓,不肯領受。至元嘉十年,一代名將到彥之羞愧病逝,遺憾而終。
宋文帝遂先恢複其封邑,後並追諡為忠公。
宋元嘉九年,北魏太武帝改元延和。當年七月親率大軍伐燕,進圍北燕都城和龍。後因馮弘堅守,和龍久攻不下,太武帝遂擄北燕民戶三萬家而還。
同年冬,宋彭城王劉義康母王太妃去世。劉義康召集同僚料理喪事,會於東府。
範廣淵時為司徒府祭酒,召請其兄範曄與好友王深、王廣至府飲酒,並開北窗,欣賞王太妃挽歌為樂,笑聲達於彭城王府。
劉義康聞訊大怒,次日奏請天子,詔命罷範廣淵為庶民,降範曄為宣城太守。範曄因被兄弟及朋友連累貶職,鬱鬱不歡,則在宣城太守任內,做出一件驚天大事。(本集完)
喜歡華夏真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