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貞觀八年,春正月。
唐太宗委任李靖、蕭瑀等十三人為黜陟大使,巡行天下諸道民政,並下詔要求:卿等至天下諸道,須察各地長吏賢與不肖,詢問民間疾苦,敬禮老年,賑濟貧乏,起用久滯之士,俾使臣所至,如朕親臨。
同年十月,唐太宗為太上皇李淵來年避暑,下令在龍首原營建永安宮,後改名為大明宮。後經高宗擴建為宮城,始為唐帝居住理政之所,俗稱東內。
右仆射李靖因病遜位,唐太宗進其散官為特進,封爵俸祿依舊。詔許疾病稍愈,便到門下、中書省臨視,稱作平章政事。“平章政事”名稱,便從此時始有。
李靖便趁此機,將鬼穀門一應諸事著手安頓,並於終南山中開設講堂,收徒授業。而將《鬼穀子秘籍》皆都親傳於徐茂功,使其整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名曰《縱橫觀政秘要》,中卷名曰《鬼穀兵法》,下卷名曰《鬼穀武功》。
貞觀八年十二月,西突厥咄陸可汗卒,弟同娥設立,史稱沙缽羅至利失可汗。
唐高祖李淵因自入秋以來罹患風疾,次年五月病死在垂拱殿,十一月葬於獻陵,廟號高祖,以皇後竇氏改穴祔葬,加號為太穆皇後。
貞觀九年正月,西域入報,黨項各部又都叛唐,歸附吐穀渾。四月,洮州羌也叛歸吐穀渾,殺死唐朝所設洮州刺史孔長秀。
鹽澤道行軍總管高甑生奉旨進擊叛羌,大敗羌人,使其重附大唐。
吐穀渾伏允可汗派遣使節向唐進貢,卻大肆掠奪鄯州而去。
唐太宗派使臣前去責備,並征伏允入朝。伏允以病為由不至,但派子尊王到唐朝請求和親。太宗答允,命尊王親自來迎;尊王又不至,還多次進犯唐邊。
太宗大怒,由是便發大兵征伐。
於是詔命:兵分兩路,左驍衛大將軍段誌玄為西海道行軍總管,左驍衛將軍樊興為赤水道行軍總管,帶領邊境部隊及契苾、黨項人馬,進攻吐穀渾。
伏允明知不敵,攜眾遠遁。唐軍追至青海湖後糧草不繼,班師而回。
十一月十九日,吐穀渾再次寇擾涼州。唐太宗見其如此憊賴無行,大動無名之火,下決心大舉征伐吐穀渾,必如當年遠征東突厥,堅決平滅。
於是起用已致仕老帥李靖,命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使節度諸軍,共是八大行軍總管,並前番歸唐突厥兵馬,又及赦勒族契苾部何力等軍,兵分六路,分道出擊吐穀渾。
太宗親自點將,與六路兵馬總兵祭旗誓師:第一路,西海道行軍大總管李靖。第二路,積石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侯君集。第三路,鄯善道行軍總管刑部尚書任城王李道宗。第四路,且末道行軍總管涼州都督李大亮。第五路,赤水道行軍總管岷州都督李道彥。第六路,鹽澤道行軍總管利州刺史高甑生。
誓師已畢,六路大軍辭帝離京,就此西征吐穀渾。
鏡頭閃回,敘述吐穀渾伏允可汗來曆。
字幕:伏允可汗名慕容世允,第二十任吐穀渾可汗,慕容誇呂之子,世伏可汗之弟。
吐穀渾原為鮮卑族一支,西晉五胡亂華之時建國,前後立國共三百餘年。
大業五年,隋煬帝曾大舉進攻吐穀渾,伏允遁走,隋取其地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立其質子慕容順為王。其後伏允乘隋末中原戰亂又回,收複四郡故地。
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平滅天下諸路反王,慕容順自江都來歸。高祖遣使與伏允通和,並令其出兵進討割據涼王李軌,戰於庫門。
貞觀年間,伏允可汗年事已高。大臣天柱王獨攬權柄,親附吐蕃,故此屢次寇邊,又扣押唐使趙德楷。
鄯州刺史李玄運上奏建議,請出兵掠取吐穀渾青海良馬,以解決唐朝牲畜不足問題。
太宗覽奏,遂決定出兵討伐吐穀渾。遍選朝中大將,欲拜為西征主帥,左思右想,雖然朝中將星林立,但覺除被譽為“大唐軍神”代國公李靖之外,再無更加合適人選。
但考慮到當時李靖已是六十四歲花甲老人,而且腿腳不便,為此李世民頗費躊躇。
李靖此時雖已致仕,但常在中書及門下省走動,聽聞天子欲征吐穀渾,便馬上向宰相房玄齡主動請纓:公且轉告陛下,李靖雖然年老,猶比當年廉頗年輕,固堪一行也。
房玄齡將其此言轉奏,太宗大喜意決,並賜李靖靈壽杖一把,以方便其走路。
閃回結束,貞觀九年夏,李靖率六路唐軍至於隴西,尋找吐穀渾軍主力作戰。
任城王李道宗遭遇伏允於庫山,率眾突襲,首先旗開得勝,殺敵千餘。伏允見戰之不利,又重施故伎,放火焚燒草地逃走。
西征唐軍多為騎兵,草地被燒,戰馬無以為食,於是陷入困窘。李靖召集諸將計議對策,眾家總管大將爭論多時,最後皆謂:我十數萬鐵騎至此,若無足夠牧草,遠征極為冒險。不如趁此小勝撤軍,待來年牧草複生,再來征戰不遲。
李靖見侯君集始終不言,便即問道:諸公皆主撤兵,未知將軍之意若何?
侯君集雖然貴為兵部尚書,但卻是李靖親傳兵法武藝,乃為鬼穀門下弟子,故此不敢在掌門師尊麵前放肆暢言。
今見師父相問,遂開口答道:末將意見,異於眾人。
李靖:儘管講來,有何妨礙?
侯君集:諸公皆以馬無牧草,其實今當盛夏,牧草豐茂,水分充足,豈得遍燃?且若銜尾急追,伏允再無時間放火,所燒者隻是眼前十數裡草原而已。況吐穀渾乃遊牧民族,向視牧草為命,我若不追,又豈肯再燒?依某之見,應奮起直追,伏允一鼓可滅。
諸將不服,反駁道:前番段誌玄等糧草充足,猶無果而歸,今其狀相同,何謂必勝?
侯君集答:段誌玄軍無果而還,是因才及鄯州,胡虜已至城下。蓋當時敵虜兵力未損,各部猶為完實,齊聚一處,部眾皆為伏允所用故也。今其因被任城王一敗之後,各部皆作鼠逃鳥散,兵力不複集中。且其西逃大漠,斥候亦絕,君臣攜離,父子相失,我大軍趁此疾趨以進,取之易於拾芥。此時不乘,良機失而不再,後必悔之。
諸將聽罷,皆無言以對。
李靖歡喜讚歎,遂說服諸將,用侯君集策略,追逃逐北,決一死戰。
於是挑選精銳,將部隊分為兩支。一路由自己親與薛萬均、李大亮率領,進擊西北;另一路由愛徒侯君集及任城王李道宗率領,進擊西南。安排已畢,分頭出兵,兼程西追。
先說李靖一路,沿河西走廊北部出發,向西挺進。
部將薩孤吳仁請為先鋒,率五千精騎日夜兼程,便於三日後追及吐穀渾軍,激戰於曼都山,斬殺吐穀渾名王,首獲大勝。
李靖隨後而至,率諸將複戰於牛心堆、赤水源,再次擊敗吐穀渾,俘獲伏允可汗部下心膂之臣慕容孝雋,繳獲雜畜數萬。又在赤海大破吐穀渾天柱三部,收雜畜二十萬。
李大亮俘獲吐穀渾名王二十,雜畜五萬,到達且末西境。
複說侯君集、李道宗西南一路,進至烏海遇敵力戰,一舉擊敗吐穀渾。侯君集施展鬼穀門兵家派絕藝,於馬上生擒名王梁屈蔥。
伏允聞報諸路皆敗,隻得施展逃跑神功,狂奔大漠深處。
李靖帳前愛將薛萬均指揮騎兵追擊,按連擊破吐穀渾餘部。軍入沙漠,士卒缺水渴甚,薛萬均乃命刺馬飲血,終至水源之地,脫離險難。
侯君集、李道宗率軍疾行,在荒原行軍兩千餘裡。
雖值盛夏季節,因一夜西風,天降寒霜,水草大都裹冰枯萎,於是將士糜冰,戰馬秣雪,曆儘艱難,終於穿過星宿川,到達柏海之上。
唐軍見到水源,如得重生,無不歡喜雀躍。侯君集便命依水結營,放馬啃青,以恢複將士及戰馬體力。
次日清晨,探馬來報:前麵不足三十裡處,地名烏海,發現吐穀渾駐守此地主力。
唐軍將士休息一日夜,便如生龍活虎,早就迫不及待,聞報齊都請戰。
侯君集乃與李道宗分兵兩路,自左右兩翼包抄而進,出其不意衝入吐穀渾營地,隻半日便解決戰鬥,將盤踞在星宿海、柏海及烏海一帶吐穀渾軍全部殲滅。
便在此際,大將執失思力率領突厥降軍亦至,自北麵側翼包抄猛擊,大破吐穀渾車重部,與北路軍勝利會師。
薛萬均、薛萬徹以為大局已定,遂引輕騎先進,與吐穀渾戰於赤水。
第(1/3)頁
第(2/3)頁
因為大意,薛氏兄弟遂為吐穀渾所圍,兄弟二人皆中槍帶傷,又失戰馬,拚死步鬥。回顧從騎死者什之六七,萬分危殆。
在此千鈞一發之際,左領軍將軍契苾何力率領數百騎殺入重圍來救,部下敕勒勇士竭力奮擊,所向披靡。萬均、萬徹兄弟由是得免,反敗為勝。
薛氏兄弟遂與契苾何力合兵一處,極力感謝救命之恩。
便在此時,探馬來報:李大亮將軍大敗吐穀渾於蜀渾山,執失思力將軍複敗吐穀渾於居茹川。李靖大帥督率諸軍,經積石山河源至且末。慕容伏允見在突倫川,將奔於闐。
契苾何力聞說各路唐軍捷報迭傳,便與二薛商議,請將得勝之師追襲殘敵。
薛萬均懲其前敗,心有餘悸,固言不可深入險地。
何力暗笑其膽小,不以為然道:敵虜非有城郭,向隨水草遷徙,今若不因其聚於一處襲取,一朝雲散,豈得複傾其巢穴邪!公若不去,且看我獨力殺敵。
乃自選驍騎千餘,直趣突倫川。
薛萬均見此,對兄弟萬徹道:彼乃敕勒族人,前來助我大唐以戰,某等反不如之耶!
乃引本部兵從之。於是越過沙磧,襲破伏允牙帳,斬首數千級,獲雜畜二十餘萬,由此軍糧之危頓解。
伏允脫身逃走,唐軍俘其妻子。
侯君集等進逾星宿川,至柏海,還與李靖軍會合。
由是南北兩路軍在大非川成功會師,吐穀渾軍隊被殲滅殆儘。李靖知道慕容伏允已是強弩之末,遂命大軍駐紮休整,隻命侯君集揀選精銳千餘追擊。
慕容伏允帶殘部千人繼續向西逃竄,部眾終於鬥誌崩潰,數名親信遂殺慕容伏允,提其首級向唐軍投降。
便在西擊吐穀渾時,李靖曾以重金賄賂黨項族諸部借道,並使其為向導。
黨項酋長拓跋赤辭分遣部眾,為諸路唐軍完成向導任務,後對大唐諸將道:當年隋人無信,暴掠我族。今爾諸軍苟無異心,我請供應資糧;如或不然,我將據險以塞諸軍之道。
諸將齊都稱是,便與其結盟遣之。
然而及唐軍獲勝以還,赤水道行軍總管李道彥行至闊水,見拓跋赤辭無備,未知是頭腦發熱,或是得意忘形,竟率得勝之軍突襲黨項,俘獲牛羊數千頭。
因此黨項各部憤怒,遂占據要塞以守,堵住唐軍歸途,使李道彥無法前進。
拓跋赤辭因為唐軍違背盟約,又發舉國之兵攻擊李道彥軍。李道彥大敗,部眾戰死數萬,損失過半,隻得退守鬆州。
可歎一場完美大勝,隻因貪盟友數千牲畜,以至轉為大敗,寧不遺恨千古。
唐朝六路大軍之中,複有左驍衛將軍樊興逗遛以失軍期,士卒失亡頗多。
唐太宗戰後敘功論過,諸將皆獲重賞,惟李道彥、樊興二將有過無功,皆命坐罪,使其減死徙邊。功過隻在一念之差,令人感慨。
鏡頭轉換,按下唐軍,複說吐穀渾。
正當伏允可汗率部喋血沙漠之時,大臣天柱王卻不顧老主生死,率吐穀渾貴族擁立伏允長子大寧王慕容順為主,另立牙帳。
慕容順自思被李靖攻破其國,吐穀渾國人窮蹙,皆由天柱王孤意叛唐所致,雖由其擁立為主,亦懷大怨。因而順應部眾心願,毅然斬殺天柱王,舉國向唐軍請降。
李靖派人引吐穀渾使節前往長安以報,唐太宗準其歸降,命以慕容順為西平郡王,稱趉故呂烏甘豆可汗,接替伏允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