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車隊不再停靠某處,先遣隊的工作便變得無趣許多。
守備們不能離開車隊太遠,大多數時候隻是坐在車裡,放出自己的神識,隨時做好戰鬥準備。負責其他工作的,如果能坐在卡車內辦公,那麼就在卡車內工作,如果必須要在營地中才能發揮作用,那麼“恭喜”他們,他們能做的事情就隻剩下了待機。
沒有工作,也談不上娛樂。沒事可做的人們可以在不耽誤其他人工作和車隊前進的情況下,稍稍用自帶的電子設備鏈接局域網。
對李儉來說,他的工作內容也無趣許多。技術專家們再也不會要求他衝到車隊外頭,繞著車隊漫山遍野地尋找妖獸聚落;也不會要求李儉帶領強力守備組成小隊,探查沿途碰到的填充地塊。
車隊的探索方針發生了顯而易見的變化,指揮們不再儘一切可能收集沿途所有情報,而是專注於一路向北,被動地接收世界上飄蕩的電磁信號,收集信息。
……
卡車的速度很慢,慢到堪堪和過去人類的全速奔跑相當。
技術專家們的判斷是對的,沿勒拿河向北確實是最能避免填充地塊引起方向偏差的辦法,隻是這依舊解決不了總會有填充地塊橫亙在勒拿河上的問題。
對於河水和其中的生物來說,隻要它們不會主動地和靈機互動,就不會被填充地塊的“空間傳送”識彆成需要送入地塊內的物體,從而順滑地出現在填充地塊的另一端。
但車隊做不到,原理不明的基於靈機運轉的空間效果會把整個車隊視作“人和人所操控的人造物”,將他們統統送進填充地塊。
對於已經做出判斷的車隊來說,進入填充地塊,更不用說是陌生的填充地塊都不是明智之舉。車隊隻能繞開填充地塊,靠頭車師傅的神識辨認,就像是在迷宮中摸著迷宮牆壁向前行走一般行車。
隨著沿途北上,填充地塊的比例越發抬高,漸漸地,為了繞開填充地塊而開過的路程,已經比直達入海口還要多出一倍。
……
三月十二日,植樹節,車隊沿勒拿河北上,遭遇填充地塊,繞路。
三月十三日,繞路。
十四日,繞路。
……
十九日,車隊行進位置約至北緯六十四度,繞路。
……
三月二十五日,車隊行進至北緯六十六度,繞路。
三月二十七日,車隊接觸理論中存在的連續連接葫蘆狀填充地塊,繞大路。
……
四月一日,愚人節,車隊像是碰上了老天爺開的玩笑,好不容易繞過填充地塊,沿著勒拿河繼續北上,不到五十公裡,再次碰到填充地塊。
四月二日。愚人節的玩笑變得形勢嚴峻,填充地塊差點形成了一個三連。連續的填充地塊會讓車隊多繞一個來回,而一個三連會更上一層樓。
四月四日,技術專家們向車隊與會成員宣布,過去理論中判斷的填充地塊或將反包圍正常地區將成為現實,他們現在的行程並不是遊泳健將在河流中繞過石頭過河,而是遊泳健將在石頭中找水過石頭。
從數學模型來看,當他們跨過北緯六十度時,填充地塊與正常地區的比例關係便已經掉了個個。時至今日才終於碰上連環填充地塊,這應該算是車隊的運氣。
……
四月十三日,車隊能夠回歸勒拿河沿岸向前行進的時間越來越少,幾乎絕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繞過填充地塊上。
技術專家們試著解釋這個問題,但他們其實沒做太多工作就找到了答案——跨過北緯六十度後就應該是這樣的,不需要對理論模型做什麼微調,理論模型本身就支持這一路上碰到的情況,隻不過他們需要的不是理論模型正態分布中最有可能的那種情況,而是更幸運、稀少的情況罷了。
車隊中漸漸有人領悟了這一點。應該說,能被選入車隊的人手都不是庸才,即使是李儉這樣的“插班生”,也擁有過人的戰鬥力。
很快有人通過車隊中預留的申報通道反映,請求裁定車隊是否還需要繼續當前的方針。
對一般車組成員來說,他們不需要像技術專家一樣進行嚴謹的數據推導和理論模擬,他們的思考可以更粗糙一點。先假設一個“越往北填充地塊密度越大”的條件,再代入“北緯六十度是倒掛的分界線”,便能推理出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