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科夫帶著索科夫和波圖金兩人來到了指揮部外麵,指著停在不遠處的那輛卡車,對索科夫說道“米沙,給你們準備的自動槍和配套的彈藥就在車上。你看是由我的人現在給你送回部隊,還是等你忙完了這裡的事,再自己親自帶回去?”
索科夫腦子裡回想了一下羅科索夫斯基和自己說話的語氣,猜到對方肯定有什麼重要的事情交代,什麼時候能回去還說不定,而雅科夫他們的任務是送武器,肯定不能在這裡停留太久。因此,他果斷地對雅科夫說“雅科夫,我看還是麻煩你的人,把這批武器送到我的部隊去。”隨後他又吩咐波圖金“參謀長同誌,就麻煩您給莫斯科來的同誌當個向導,把這批武器運回師部。”
等索科夫重新走進指揮部,雅科夫用手指著不遠處的一輛吉普車,對波圖金說“上尉同誌,我的車在那裡,請上車吧!”
雖說波圖金看到送自己來的吉普車,就停在不遠處,但他覺得還是留給索科夫為好,因此他過去和司機打了一個招呼後,便朝著雅科夫的吉普車走過去。
跟著雅科夫同來的那名中尉,見到波圖金對索科夫畢恭畢敬的樣子,忍不住好奇地問雅科夫“上尉同誌,我剛剛看到那名中校和索科夫少校說話的態度,就像下級對待上級一般,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索科夫少校如今是第328師代理師長,那位中校是他的參謀長。”雅科夫簡短地向中尉解釋完畢後,吩咐他說“我和中校坐的吉普車在前麵引路,你坐卡車跟著過來。”
索科夫回到指揮部後,羅科索夫斯基朝旁邊的空位置做了個手勢“米沙,坐吧。我想我們應該好好地談談了。”
索科夫在莫斯科的軍醫院時,曾信誓旦旦地告訴羅科索夫斯基,說根據自己的分析,對方將在五月出任布良斯克方麵軍的司令員一職,同時提出請求,讓對方在調任時,將自己的部隊也一並帶走。
雖然已經到了五月,由鐵木辛哥元帥指揮的哈爾科夫戰役也即將打響,但絲毫看不出羅科索夫斯基有升職的跡象。因此索科夫一聽到羅科索夫斯基說要和自己談談,心裡就一陣陣發虛。他強作歡顏地問“司令員同誌,不知道您打算和我談什麼?”
“我記得在季米裡亞澤夫農業學院養傷時,你曾經告訴我,說根據你的判斷,我在五月將獲得更高的職務。”羅科索夫斯基似笑非笑地望著索科夫說道“如今已經是五月了,而且在我離開莫斯科之前,也沒有任何領導找我談過話。看來你的判斷,這次出了差錯。”
羅科索夫斯基的話讓索科夫頓時冒出了一身冷汗,他隻記得羅科索夫斯基在傷愈出院後,就擔任了布良斯克方麵軍的司令員職務,但具體時間他卻記不清楚了。而偏偏當時自己為了避免被調入西南方麵軍去當炮灰,就迫不及待地和羅科索夫斯基談了此事,結果搞得現在是騎虎難下。
“司令員同誌,”事到如此,索科夫隻能硬著頭皮說“您也知道,我去醫院探視您之前,曾經參加了鐵木辛哥元帥主持的一個軍事會議。我之所以會對您說那樣的話,完全是根據當時的局勢所做的分析。”
好在羅科索夫斯基隻是隨口問問,他並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他更關心的是不久之後的進攻戰役開始後,第328師的表現是否能令自己滿意。他將地圖推到了索科夫的麵前,問道“如果讓你們師進攻日茲德拉對岸的敵人,你打算怎麼做?”
“我們前沿陣地距離敵人最近的地方,隻有兩百米。”索科夫聽羅科索夫斯基問起如何進攻日茲德拉對岸的敵人,心裡頓時變得輕鬆,他連忙指著地圖說道“我們的陣地上有任何風吹草動,對岸的敵人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他們用火力進行封鎖的話,我們的出擊部隊在到達河邊之前,就將付出巨大的傷亡。”
“你說的情況,我也很清楚。”羅科索夫斯基不動神色地問“我現在問你,你打算如何讓部隊強渡日茲德拉河?”
來自後世的索科夫,雖然沒當過軍人,但卻通過各種媒體學到了不少的戰術,要強渡日茲德拉河,他肯定不會傻乎乎地用人去填。如果直接從陣地出擊,強渡日茲德拉河,不光部隊在到達河邊的這段距離裡,會付出慘重的代價;而且就算到了河邊,等待登船時還會付出同樣慘重的代價。這樣一來,還沒有開始渡河,人就死了一半,剩下的仗還怎麼打?
因此他指著地圖對羅科索夫斯基說“司令員同誌,我是這樣考慮的。在進攻戰鬥開始時,用集團軍的炮火轟擊德軍的陣地,而我的部隊也擺出一副強渡的架勢。當然,這些都不過是為了迷惑敵人,我們師的主力將在敵人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悄悄沿著日茲德拉河而上,尋找德軍防禦薄弱的地方渡河。當從上遊渡河的部隊,從敵人的側翼發起進攻時,敵人的注意力肯定會被吸引過去,到時部署在正麵的部隊再實施強渡,就能大大地減少傷亡。”
按照羅科索夫斯基的想法,索科夫肯定會要求自己用集團軍的炮火轟擊敵人,然後他的部隊趁著敵人被炮火壓製的時候,強渡日茲德拉河。他心裡還在想,部隊的登陸地點,距離德軍陣地隻有幾十米,就算炮兵如何小心,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誤傷的情況。但此刻聽到索科夫的方案,他不禁眼前一亮,連忙問道“米沙,找到合適的渡河地點了嗎?”
“在這裡。”索科夫指著日茲德拉河的上遊,對羅科索夫斯基說道“經過我們的勘探,在上遊五六公裡的地方,有一段河流流水平緩,水流較淺,我們的部隊可以徒涉。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偵察兵在附近沒有發現德軍的蹤跡。”
“這麼說來,把這裡選為突破口,是非常合適的。”羅科索夫斯基等索科夫說完後,滿意地說道“索科夫少校,我們的進攻將在一周後開始,你現在就著手準備進攻事宜吧。如果有什麼需要的,儘管給我或者參謀長打電話都行,我們會儘力滿足你們的需求。”
接下來,又由馬利寧向索科夫介紹了不久後將開始的進攻戰鬥,並在地圖上指出了他們下一步的進攻方向。
索科夫在離開指揮部時,以為自己隻能走路回師部,卻無意中看到送自己和波圖金來的吉普車,此刻居然還停在路邊,便連忙走了過去。
坐在車裡打盹的司機,見索科夫朝自己走過來,連忙下車朝他敬禮,同時報告說“師長同誌,我們現在回師部嗎?”
索科夫好奇地問“司機同誌,你怎麼還在這裡,為什麼沒有跟參謀長一起回師部呢?”
“師長同誌,”聽到索科夫的問題,司機連忙回答說“參謀長乘坐另外一輛吉普車,和從莫斯科來的指揮員一起回師裡去了。他擔心你沒車回師部不方便,便專門讓我留下來等您。請上車吧,我們隨時可以出發!”
索科夫回到師部駐地,看到在指揮部旁邊有一堆用帆布蓋起來的東西,他立即判斷出這就是雅科夫他們送來的自動步槍。不過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是走過去掀開帆布看了看,果然是裝步槍和子彈的木箱子。他招手叫過來一名警衛排的戰士,吩咐他說“戰士同誌,回去告訴你們排長,讓他派兩個人過來守著,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準接近這批武器。”
看到索科夫從外麵走進來,波圖金一臉驚喜地說“師長同誌,你回來了!”
“回來了!”索科夫說話時,目光在指揮部裡快速地掃了一遍,發現除了波圖金,隻有幾名參謀和通訊兵,便好奇地問“從莫斯科來的同誌呢?”
“他們早已離開了!”波圖金連忙回答說“他們把武器卸下車,就匆匆離開了。我本來想請那位上尉進來喝茶的,但他說還有要緊事,需要立即趕回莫斯科,我也就沒留他們。”在停頓片刻後,波圖金又問道,“師長同誌,這批新式自動步槍,我們該怎麼分配?”
見到波圖金一臉為難的樣子,索科夫心裡明白,這這批突擊步槍的數量太少了,隻有五十支,不管怎麼分配都不夠。因此他果斷地說“這批新式的自動步槍,交給師警衛排,讓他們進行換裝。”
索科夫之所以要將突擊步槍交給警衛排,是因為上級補充的兵員,都充實到各團營去了,以至於原來的師警衛營因為人數不足,隻能臨時改為排的建製。保衛師部的人數少了,假如武器再差一點,要是遇到偷襲師部的敵人,那簡直沒有什麼還手之力了。
解決了槍支的分配問題後,波圖金又接著問道“師長同誌,我能問問,司令員同誌都和您談了些什麼嗎?”
“再過一個星期,我們將再次發起對敵人的進攻。”索科夫用手在麵前的地圖上拍了一巴掌“我們首先要突破的就是第1135團正麵的敵人陣地。”
波圖金聽索科夫說完後,不禁皺起了眉頭“師長同誌,您應該知道,該團的前沿陣地距離敵人的陣地,最近的地方隻有兩百米。我們的部隊隻要一離開陣地,就會遭到對岸德軍火力的殺傷。到達河邊後,我們的戰士要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下登船,到時的傷亡將更加恐怖。”
“沒錯,參謀長同誌,你說得很對。”索科夫盯著麵前的地圖說道“如果我們命令第1135團采取強渡行動的話,半數的指戰員將在渡河之前,就在敵人的火力消滅在河邊,因此我們必須采用新的戰術。”
“新的戰術?”波圖金聽索科夫這麼說,不禁一愣,隨即反問道“什麼新的戰術?”
“很簡單,在進攻前,集團軍的炮兵將為我們提供炮火支援,向對岸的德軍實施炮擊。”索科夫用手在地圖上劃了一個小小的弧線,繼續說道“我們可以命令第1135團擺出一副要進攻的架勢,來吸引敵人的注意。而我們的主力呢,則沿河而上,在這裡渡河,迂回到德軍的側麵去。”
“這倒是很有意思。”波圖金雖然覺得索科夫的戰術很新穎,有成功的希望,不過他還是有些顧慮重重地說“不過師長同誌,假如我們的行動被德軍的發現,那麼在上遊渡河的部隊就會有危險。您有什麼辦法,避免讓敵人發現我軍的意圖呢?”
“放心吧,參謀長同誌,我有辦法。”索科夫用手指在第1135團一營的陣地上敲了兩下,隨後說道“明天一早,就命令賓達索夫上校將另外兩個營調入一營的陣地。”
“什麼,將另外兩個營都調入一營陣地?”聽到索科夫這麼說,波圖金疑惑不解地問“師長同誌,雖說一營的陣地進行了加固,但同時擺那麼多的兵力在前沿陣地,我覺得是非常不合適的。這樣一來,敵人很快就會判斷出我軍將在這一地區采取什麼行動,會暴露我們的戰略意圖。”
“部隊白天調上去,晚上再悄悄地撤下來。然後等到天明之後,就再次派上前沿。”索科夫沒管目瞪口呆的波圖金,自顧自地說道“我們就是要給德國人一個錯覺,讓他們以為我們在前沿不斷増兵,使他們錯誤地以為,我們會首先在這一地發起攻擊,以吸引他們將更多的兵力調過來。”
波圖金能當上師參謀長,還是有一定能力的。經過索科夫這麼一解釋,他立即恍然大悟“明白了,師長同誌,我全明白了。我們不斷地向前沿増兵,德軍肯定以為我們會在這一地區,實施不惜代價的強渡,因此他們就會將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這裡,從而放鬆對其它地段的監視,這樣在上遊渡河的我軍就能成功渡過日茲德拉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