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宋原先有兩個高家,一個是高懷德的高家,一個是高瓊的高家。
高懷德對宋太祖趙匡胤那可是有著擁立之功,武力高資曆老,曆來為軍中所信服,打一開始就是趙宋的頂級將門。
高瓊原為王審琦部下,是依附於將門王審琦那個王家之下,直到澶淵之戰時與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為“澶淵之盟”的訂立立下大功,這才一躍而成趙宋的頂級將門。
民間傳說中的高家將便是說的高瓊一脈。
高懷德與高瓊原本是同一個祖先,五胡亂華的時候,族人四處逃難,一支成了高懷德的祖先,還有一支便是高瓊的祖先,按照族譜,高懷德是高瓊的族叔。
高家一族兩脈都成了趙宋頂級的將門,可謂是榮耀之極!
隨著高瓊一脈的高濤濤成為了太後,高瓊一脈更是風光無二。
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神宗決定兵分五路討西夏國。
高瓊一脈的高遵裕覺得機會來了,如果自己能擔任一路軍馬的主帥,取得赫赫戰功,那麼高家便能力壓曹家,成為趙宋第一將門。
高瓊一脈拉著同為趙宋頂級將門的高懷德一脈在朝中開始了遊說,同一時間,太後高濤濤也在宮裡向神宗說道:“我伯父高遵裕報國忠心,不後於彆人,但他有個致命的弱點,氣度太小,虛榮心強,不容彆人之功高於他。既這樣那麼攻城守地總想把功勞歸己,不許他將所得。這短處易致失敗,一旦失敗,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他隻能作副將,不能命他作主帥。”
神宗領會了母後的意思,母後的話得反著聽。
要知道太後若是沒有這個心思,根本就不會提起,現在提起,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高遵裕要擔任一路軍馬的主帥。
可是太後也不能明說啊,不然很容易被人詬病的,所以隻能這麼說。
神宗力排眾議,命高遵裕為一路兵馬主帥,率步騎5萬。
高瓊一脈和高懷德一脈族中精英儘出,於磨移隘(今甘肅臨潭縣境內)大破夏軍10萬。
高遵裕若是見好就收,趙宋的第一將門也許就不姓曹而是高了,可惜一來戰爭不是單方麵想停就能停的;二來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另外一個高家如此鼎力相助,自然也是想要趁此機會多賺點軍功的,不會輕易就此罷手的。
三日後高遵裕率軍趕到靈州時,西夏軍從靈州城南麵,決開黃河七級大渠,刹時波濤洶湧,灌進宋營和數十裡平川,淹死者千萬。時值隆冬,大雪紛飛,給養又絕,而夏國10萬騎兵從三個方麵緊追圍攻,宋軍無力抵抗,四路潰敗。
高遵裕、劉昌祚兩路僅存萬餘殘兵敗歸。
神宗夤夜得報,十分氣惱,撤去高遵裕的職務,將之貶為郢州(今湖北鐘祥)團練副使。
此一戰後,兩個盛極一時的高家族中精銳儘喪,若非高太後還在,兩個高家也許就不複存在了。
家族雖然保住了,但是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兩個高家隻能相互抱團,這才勉強維係住了頂級將門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