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人利用自身善於冶鐵的優勢吞並了周邊其他部落,並學習中原王朝建立了強大的契丹王朝-遼!征服室韋,奚族,攻滅渤海國,並隨即頻繁掠奪中原漢人,為遼國積累了一大批冶鐵技術人員。當遼國拿下幽雲十六州後,使得遼國境內擁有以漢人、渤海人、室韋人、奚人為主的大量冶鐵技術人員,可以做到博采眾長,融會貫通。
目前僅文獻記載的分布在遼國各地的冶鐵作坊就有數十處之多。比如《遼史》當中記載的鐵利州、顯州、興中州、霸州、惠州、東平縣、長樂縣、海濱柳濕河、三黜古斯、手山等地。而後人又在遼國境內發現數十處遼代冶鐵遺跡,這些文物的出土,再結合文獻記載,以最確鑿的證據表明,遼國冶鐵材料豐富,冶鐵業非常繁榮。
有專業人才有原料,還怕沒有技術嗎?比如渤海人就熟練掌握唐朝的灌鋼法,以冶鐵聞名。由此使得遼國在唐朝冶鐵技術的基礎上,並有所發展,成熟的掌握了從選礦到築爐再到冶煉鑄造的一整套技術,灌鋼法,鍛鋼法,生吹法等冶鐵鍛造技術業已成熟。尤其是最後一步的冶煉鑄造,遼國完成了鑄造到鍛造的轉化,顯現其發達的冶鐵技術。
屬於大遼的重裝騎兵-鐵林軍登上了曆史的舞台!
麵對連人帶馬武裝到牙齒的冷兵器時代重型坦克,陌刀還怎麼能人馬俱碎?這才是陌刀退出曆史舞台的最主要原因,隨著對手的科技發展,失去了昔日的輝煌,被更有性價比的重斧等武器所替代了。
不過遼人的運氣顯然很不好,鐵林軍撞上了當時有馬的大宋!
高梁河車神北伐失利,不過也帶回了4萬多匹駿馬了,並親自督建了北宋曆史上最強的一支騎兵部隊----靜塞軍。
靜塞軍滿員3000人,一人5馬,騎士均是塞北易州人,能開200斤的硬弓,剽悍異常,馬匹也都是清一色的良駒,從軍士到戰馬全部披重甲,兵器除了弓箭外,全部配鉤連長槍。
公元988年,遼聖宗親臨南京(幽州),與名將耶律休哥、韓德讓、耶律斜軫等,指揮契丹鐵騎南征。
為了能夠乾淨利落地擊敗宋軍主力,遼國出動了最強的王牌部隊——鐵林軍,此外,還在皇帝近衛皮室軍、斡魯朵軍等中抽取了一部分,與鐵林軍組成了一支三萬人的超級精銳騎兵,代表了當時遼國的最強戰鬥力。
最終,靜塞鐵騎大破鐵林軍等契丹精銳,甚至麵對皮室軍、斡魯朵軍、鐵林軍的三路圍攻時,靜塞鐵騎以少擊多,大敗三支契丹精銳鐵騎。以三支精銳、十倍兵力圍攻一支宋軍,在宋遼戰爭史上是第一次,但結果卻是靜塞鐵騎取得大勝,“斬首萬五千,獲馬萬匹”。
不過失去了養馬地的大宋無力補充靜塞軍的戰馬,最終與遼國的鐵林軍、西夏的鐵鷂子、女真的鐵浮屠、蒙古重甲鐵騎並稱於世的五大鐵騎之一的大宋靜塞軍消失在了曆史的長河中。
沒有了靜塞軍的大宋,在幾年之後簽訂了屈辱的檀淵合約,史稱檀淵之盟。
西夏建國後,其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建國背後的深層原因,注定了西夏是能是個以戰養戰的國家,因此西夏人曆代都是非常注重冶鐵技術的。
西夏鍛鐵技術有兩項發明領先於當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