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寧三年八月,京城傳來一個消息令張府眾人紛紛趕回了京城。
在幡然醒悟的東南百姓的幫助下,明教的高層相繼落網,取得了重大突破,東京城內的一個聯絡處被端,發現了方百花的留下的畫像及留言,無不表明明教與張安安的失蹤有著直接的聯係。
張府眾人趕回京城後,一方麵休整,一方麵追蹤蛛絲馬跡,最終確定了在張安安失蹤當天,明教護教法王林真及其女兒,明教候選聖女林柳兒曾經在京城出現過!
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傳來了遼皇耶律延禧提兵十五萬,遊獵滄州的消息。
遼人的遠征軍被乾掉後,宋人就知道遼人必定不會善罷甘休,遼皇此舉也在預料之中。
但是遼皇耶律延禧提出的所謂交流卻完全出乎了相公們的預料。
要知道趙宋的這些相公們是天底下最聰明的一批人,想到了很多,唯獨沒有料到遼皇居然會如此簡單粗暴!
不過這也不能怪遼皇啊,宋遼二國都打了這麼多年的交道,遼人耍計謀就從來沒贏過,那麼簡單粗暴就成了最佳選擇。
遼皇耶律延禧的所謂交流就是雙方各出一營人馬廝殺,看看誰能笑到最後!簡單粗暴之極,等於是直接告訴了趙宋,我就是來評估武力的,隻要我有勝算,那麼我不介意遊獵中原!
要說玩計謀,趙宋的這些相公們隨便出來一個都能吊打遼人,但是人家不和你玩虛的,直接來個硬碰硬,趙宋的相公們就抓瞎了。
趙宋的相公們很想告訴遼皇,武力不是這麼評估的,是國力的綜合體現,一戰代表不了什麼!
可是人家遼皇根本就不理會,我就是這麼評估的!你可以選擇不交流,那麼就休怪我牧馬中原了。
麵對蠢蠢欲動的十五萬鐵騎,大宋君臣是徹底慌了,用屁股想都可以知道,這次交流遼皇一定會派出最精銳的宮分軍。
世人皆以為名震天下的皮室軍是遼人的最強武力,然而隨著皮室軍久駐邊地,逐漸部落化,其戰力也慢慢下降,遼人組建了更為強大的宮分軍,是曆代遼皇真正的禦帳親軍。
遼興宗重熙年間三使遼廷的宋人餘靖,在其《契丹官儀》中記載:“胡人從行之兵,取宗室中最親信者為行宮都部署以主之,其兵皆取於南、北王府,十宮院人充之。”十宮院人即宮分軍。南、北王府即五院、六院部,遼廷視之為二院皇族,多所倚重。
遼道宗清寧九年(1063),皇太叔重元父子發動行宮叛亂,宮分軍、宮官在鎮壓叛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騎兵是遼人的立國之本,也是固國之本,草原上豪傑輩出,但是遼人始終屹立不倒,其武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遼人對於戰馬的選擇極為嚴苛,北方草原環境也給予遼人充足數量和質量的戰馬。
隨著冶鐵技術組建成熟,遼人也已經實現了甲裝騎兵的自產化。而且在裝備上的也是很豪華,一個騎兵常規出征帶的武器是弓箭四把(長弓、角弓、稍弓和格弓)、箭四百支、長短槍各一把,在防護上也是的人馬都是批甲,值得一提的是遼國的複合角弓強度在北宋步弓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