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綠少年阿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長安,才是京城啊!”
在臨安城皇宮長公主府上,一位大約六七十歲的老者慷慨激昂,手指長安方向。
老者一身戎裝,身材高大,孔武有力。
這時,一位中年文官站了出來,“宗老將軍,現在長安早已被北莽占據多年,臨安才是我們的京城。”
那位老將軍原來是征北將軍宗哲。
宗哲曾在景帝時擔任通州知府,後因北莽入侵,他力主抗張,絕不議和,被降職獲罪,發配鎮江“編管”。
後長公主劉秀珠掌權,重新啟用宗哲,任命為征北將軍,是朝中最為堅定的主戰派。
而中年文官名為蔡遊,現為尚書左丞,輔佐太子料理朝政。
蔡遊為人穩重,四通八達,擅察言觀色,頗有能力,尤其是擅長書法,在江南文人中地位很高。
宗哲瞪了蔡遊一眼,大聲說道,“臨安隻是臨時落腳之地而已,長安城乃祖宗之基業,大漢之都城,豈能拱手讓於賊手?”
“長公主,這次北莽背信棄義,撕毀兩國協議,發兵二十萬,企圖攻破天河,南下入侵,這是北莽賊子亡我之心不死啊。”
“這一次,我們退無可退,隻能拚死相搏了。”
蔡遊正色說道,“北莽兵多將廣,又剛在北邊滅了高麗、女真,勢不可擋。”
“此一戰,我們根本抵擋不住。”
劉秀珠修眉微提,臉色冷清,“哦,蔡尚書的意思是?”
蔡遊拱手說道,“議和!”
宗哲實在忍不住了,“議和,又是議和!”
“先前在長安之時,北莽入關,你們就說議和,結果燕雲十六州被北莽給占據了。”
“等他們打到京城的時候,你們又說議和,結果大漢半壁江山拱手相讓。”
“現在呢,你們又要議什麼和?莫非是將江南相讓,將臨安相讓,還是要俯首稱臣?”
蔡遊依舊不緊不慢地說道,“古人雲,識時務者為俊傑,此一時彼一時,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北莽提出的要求是我們承認他們在天河以北的地盤,隻要我們答應稱臣,割地賠款,他們便不再南下。”
“天河以北,早已在北莽的統治之下,我們姑且答應下來也無妨。等我們養精蓄銳,兵強馬壯之時,再揮兵北上,到那時再將失去的國土搶回來,這才是上上之策。”
宗哲再也無法忍受,揮著老拳便要上前揍蔡遊,“你個裡通外國的壞東西!”
“你個背宗忘祖、忘恩負義的禽獸不如東西,我泱泱華夏,哪怕戰至最後一人,流儘最後一滴血,也不會向北莽賊子稱臣,也絕不會承認中原大地是北莽國土。”
“枉費你還號稱讀書人,還敢自稱天下文人楷模,你就是個臟東西!”
兩旁的文武官員紛紛勸架,抱著宗哲,拉開蔡遊。
劉秀珠冷眼看去,眾說紛紜,其中站宗哲這邊的還是少數。
滿朝文武,主張稱臣割地的,竟然占了多數。
這些人,都是朝廷的棟梁之才啊,都是大漢最為倚重的官員啊。
可是在危難之時,他們想的,他們做的,依舊是明哲保身,依舊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他們可是打的一手好算盤啊。
彆說稱臣,哪怕是國滅了,他們隻要鬆下膝蓋,向北莽投降跪下,依舊能保住家小,依舊能高官厚祿,子孫富貴。
可是總有人脊梁是挺拔的,總有人的膝蓋是硬的。
兩邊吵吵鬨鬨,無休無止。
劉秀珠抽出碧水劍,寒光一閃,便將桌子一腳給劈下。
滿堂鴉雀無聲,紛紛看向劉秀珠。
長公主不僅身份尊貴,一身本領據說已至通玄之境,所以才能在與北莽多次大戰中,奮勇殺敵,博得一枝獨秀之稱。
否則一個女流之輩,光憑皇室身份,豈能鎮壓住這些朝廷大員。
劉秀珠提起手中長劍,冷聲說道,“大漢立國以來,從未割地賠款,更彆說俯首稱臣。”
“你們可還記得,當年舉世伐漢,八國圍攻,大漢危在旦夕。我至今猶記得在朝廷上,武王一刀斬殺北莽使者,發出震耳欲聾之聲:大漢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劉秀珠音量逐漸提高,慷慨激昂。
在場的官員,大都經曆過武王輝煌的時候,大多見證過武王的雄姿英發。
有人向往,有人內疚,有人不為所動。
想起那時,武王以親王身份,領兵出征,北上殺退北莽三十萬大軍,東行蕩平倭國十八處海盜,西去殺到天竺都城,讓天竺國王打開城門,跪地相迎。
至於南邊的諸多小國,根本就沒有勇氣跨過十萬大山,立馬遞上國書,願永世為大漢附屬之臣。
宗哲當年就是武王麾下的大將,聽到劉秀珠提起武王,頓時豪情迸發,“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武王被陷害死於西域流沙之地,屍骨未存,可是武王遺誌永存。”
“現如今,我大漢仍有兵馬數十萬,豈能被北莽嚇得屁滾尿流,聞風而逃呢。”
“長公主,老臣願領兵出戰,殺退北莽賊子。”
劉秀珠看著宗哲,美眸中有讚許,有欣慰,卻存有哀傷之色。
滿朝文武,多數在臨安住久了,變得貪生怕死,聞北莽而色變。
那些年輕力壯的武將,一個個在等待,在觀望。
沒有一個能挺身而出,領兵出征。
卻讓一個年近七旬的宗哲,再次奔赴前線,奮勇殺敵。
可悲,可歎!
劉秀珠開口說道,“宗老將軍武藝無雙,有勇有謀,乃國之棟梁。”
“隻是現在臨安尚未穩固,宗老將軍又身兼臨安城防禦使,責任重大,不可輕易離開。”
宗哲知道劉秀珠已有主意,便不再言語。
劉秀珠環顧四周,美眸中透露出堅毅的神色,“我意已決,明日率兵出征,必定要護住大漢安危。”
“列位大人,務必上下一心,輔佐太子,殫精竭慮,確保臨安不亂,確保江南不亂,確保大漢不亂。”
眾人神情一凜,紛紛應道,“謹遵長公主令!”
劉秀珠又安排了軍馬糧草之事,便讓眾人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