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的都很好,那我來說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一件事有沒有意義,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就像是一盤食物,一件衣服一樣,不可能被所有人喜歡。”
“不誇張的說,你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也許在彆人看來是非常可笑的。”
“因為彆人沒有你的經曆,沒有你的遭遇,也沒有和你一樣的動機。”
“所以我說你們剛才說的都對。”
“而在我看來,隻要是不侵害其他人的正常權益的事情,隻要你喜歡,哪怕那件事情有些奇怪,那麼它也是有意義的。”
“為什麼?就因為你喜歡,這就夠了。”
“可以不偉大,可以不高尚,可以不華麗,隻要你喜歡。”
“這也許聽起來有些自私,但我還是想說,你的喜歡,是一種動力。”
“吃你喜歡的飯,聽你喜歡的歌,和你的家人分享歡樂,甚至是盯著一隻蚊子發呆。”
“隻要你喜歡,那就是有意義的。”
“我想說的是。”
“一個人的人生不需要彆人來評判什麼。”
“你們也不用在意彆人的眼光還有議論。”
“大膽去做你喜歡的事,就是有意義的。”
董晨沒說什麼太深奧的話題。
他早就注意到這些孩子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心理問題。
或是自卑敏感,又或是孤僻焦慮。
而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都是一些文化水平較低的人群。
對待孩子的時候也往往沒什麼耐心。
那些父母往往是有些專權的,霸道的。
教育孩子的方式,也大多是吼叫和棍棒。
談心?
引導?
這顯然不如命令來的爽。
還有一些父母。
他們本身就庸庸碌碌,一輩子見了誰都是唯唯諾諾。
卻偏偏在自家娃麵前找到了一些畸形的成就感。
他們的話就是命令,不可違抗的聖旨。
孩子在他們麵前也彆談什麼尊嚴,**,喜好,性格.......
我是老子你是兒子,你就必須聽我的。
他們可以和任何人相談甚歡。
但唯獨懶得聽聽自己孩子的心聲。
教育,就是那麼簡單粗暴。
可怕的是。
從小就在那種壓迫中長大的孩子,也大多都膽小怕事,庸庸碌碌。
然後等那些孩子再成家之後。
他們又會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品嘗到那種畸形的成就感。
淋過雨的他們不但不會給自己的孩子撐傘。
甚至還會變本加厲。
這種教育方式,完完全全就是一種惡性循環。
董晨顯然是非常討厭那種教育方式。
他寧可爹不像爹,女兒不像女兒,也不會在孩子身上找那種畸形的成就感。
如今。
他雖然不像帶球球那樣身教言傳潛移默化。
但正確的引導,他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
也經過董晨這麼一引導。
不少學生的心理悄然發生了一些改變。
大巴車上的氣氛,更加的歡樂了。
不過與此同時。
網絡上羊仕那一篇圍脖已經衝上了熱搜榜前十。
針對董晨他們現在所做的一切。
網絡上的評論已經兩極分化。
一場輿論風暴,已然愈演愈烈,終將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