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很可能他自己也信了那些無底線誇讚他的話。”
“說直白一點。”
“我覺得他飄了。”
“相反的。”
“羊仕羊校長的圍脖讓我很受觸動。”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前提是我不曾見過光明。”
“他的論點腳踏實地,是真真切切的站在孩子們的角度在考慮問題。”
“和董晨那個虛無縹緲,行動目標和論點完全不符的幻想相比,羊仕校長提出的循序漸進寧可慢不可亂的教育方法才是更適合那些孩子的。”
“我們龍國有一個成語,叫拔苗助長,董晨現在做的就是。”
“他想要在短時間裡讓那些孩子取得一些成就,然後再說上幾句心靈雞湯。”
“他覺得那樣就是在拯救那些孩子的人生,是最大的慈善。”
“可他真的忽略了那些孩子現在的處境。”
“就像是羊仕校長圍脖裡說的一樣。”
“他並不知道將一個出生就呆在黑暗裡的人丟到陽光下會發生什麼。”
“當然,他也許什麼都知道,並且還是故意這麼做。”
“畢竟他們的節目是直播節目。”
“雖然打上了親子教育的標簽,但歸根結底也還是一檔娛樂節目。”
“節目效果和收視率,是他們最看重的。”
“到了山上,捐了錢就走,那還有什麼娛樂效果。”
“讓那些山裡娃接受大城市的衝擊,從鄉鎮到縣城,從縣城到市裡,從市裡再到省城。”
“那些孩子將被反複震撼,他們的世界觀將被徹底撕碎再重組。”
“節目效果有了。”
“他們還可以自豪的說是幫著那些孩子開拓了視野,建立了人生目標。”
“可有人想過嗎?”
“那些孩子真的有實力來實現被拔高了不知道多少的人生目標嗎?”
“董晨他們的做法會給那些孩子一種錯覺,讓他們覺得他們也可以像那些城裡人一樣生活,可以完成自己的夢想。”
“但一個本該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想要去大城市和白領坐在一起喝咖啡,真的那麼簡單嗎?”
“他們有了不該有的夢想,又沒有實現夢想的實力,那夢想就不是美好的,反而是一種折磨,一種痛苦。”
“而且那種過於物質的夢想還可能變成難以壓製的**,成為一種畸形目標,一旦失控,就很容易適得其反。”
“我記得以前有一個節目,就是讓城市裡的富二代和農村的貧苦小孩兒互換家庭生活。”
“然後美其名曰雙贏,讓富二代在艱苦的條件中憶苦思甜,讓貧苦小孩兒在繁華的都市中建立夢想。”
“可最後的結果呢?”
“富二代回去之後,不管如何,還都是富二代,對他們來說,參加那個節目百利無一害。”
“可對貧苦人家的小孩兒來說,有幾個人能承受的住那樣的衝擊?”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當人的**被激發又注定無法被滿足,且當事人還沒有足夠的自製能力的話,那就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我覺得羊仕校長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的。”
“我們不該讓那些孩子成為某些人用來娛樂玩物。”
“他們,可以走慢一些。”
“我閻肅也在這裡鄭重呼籲,希望更多的網友可以支持那位校長。”
“讓父愛如山,讓董晨,讓那什麼假大空的口號離那些孩子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