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本的曆史線上,1852年稱帝的拿破侖三世,上台之後的第一件事也是抽調全軍精銳組建他的近衛軍,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他讓這支親軍達到了4萬多人的規模(相當於常備軍總數的十分之一左右),裝備和待遇自然也都冠絕全軍。
在他和俄羅斯、奧地利的戰爭當中,他的近衛軍都起到了極大的作用,隻是最後因為普法戰爭的戰敗,波拿巴皇朝瞬間崩塌,皇室的近衛軍最終也隻能無可奈何地消失於曆史長河當中。
這個可悲的不祥之兆,在艾格隆眼中,自然也是必須要避免的現實,他無論也不能重蹈覆轍。
而問題的命門,就在“德意誌”。
拿破侖三世暴打了俄羅斯和奧地利,手撕了維也納和會構建的包圍網,讓英國人後來也心驚膽戰,但他就是毀在了統一的德意誌上麵。
而艾格隆自己也麵對的是同樣的未來。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法蘭西的實力將會因為“先發優勢”,以極快的速度膨脹,壓倒俄羅斯和奧地利兩個老大帝國並非什麼難事,而英國雖然勢均力敵,但英國人畢竟是島國,想要乾涉歐洲,也往往力不從心,必須依賴從大陸上找合適的盟友和代理人。
所以,隻要德意誌人不統一,那麼在未來,實際上就沒有人能拿他有什麼辦法。
關鍵也就在德意誌這一個死穴上。
正因為深知這一點,所以艾格隆一上台之後,他的所有外交政策歸根結底就隻有兩條:對英友好,爭取和平發展的時間和空間;對非普魯士的德意誌邦國,想儘辦法拉攏分化。
在1870年時,做這件事可能已經為時已晚,但是在1830年做這件事,卻並沒有那麼“不可能”,因為此刻,德意誌的民族主義還沒有變成一股不可遏製的潮流,三十年戰爭所帶來新教天主教各邦國之間互相敵視的局麵,還沒有完全被消融,符騰堡、巴伐利亞人根本就沒有想象過自己要奉普魯士當“老大”。
畢竟,當初拿破侖就在1810年做到了,他讓大部分德意誌邦國奉他為主,還通過和哈布斯堡、巴伐利亞、符騰堡王室聯姻的方式,讓所有人默認了他的“宗主權”。
當然,他的代價是耗乾了法國一代人的骨血,並且最終引發了難以承受的後果,這種辦法隻能用一次,艾格隆不可能再和他一樣窮兵黷武,法國人不可能再支持他又這麼玩一次。
所以,他隻能采取相對更加“柔性”一點的方式(而這也是他一直以來在認真做的)。
隻要把奧地利人和巴伐利亞人拉攏在自己一邊,那麼德意誌就永遠都不會統一,歐洲大陸的霸權天平,就隻能在法蘭西和俄羅斯之間遊蕩(外加一個離岸平衡的英格蘭)。
而這些,艾格隆當然不會對此刻的在座者們透露,隻有他的首相塔列朗親王,才隱隱約約當中得知陛下的真實想法——而塔列朗親王,作為法國長期以來外交政策的製定者和執行者,作為拿破侖“萊茵體係”的締造者之一,自然也無比認同艾格隆的看法和目標。
君臣之間的默契,讓原本隻是因為“利益”而勾結在一起的兩個人,多了幾分同道中人的精神共鳴,塔列朗親王之所以那麼支持艾格隆對瑪麗亞的“放縱”,其本質也是為了這個目標。
看到艾格隆,眾位軍人們紛紛起立敬禮,而艾格隆也微微頷首致意。
而這時候,他們也都看到了跟隨著他一起進來的奧古斯和艾格妮絲。
奧古斯姑且不論,艾格妮絲的到來,讓所有人都感到頗為詫異。
對於他們的驚訝,艾格隆自然也早就在預料當中。
這些軍官,要麼是跟他或者帝國老臣沾親帶故的年輕孩子,要麼就是戰功卓著、忠心耿耿的帝國時代老軍人,他們是帝國武裝力量當中皇室最核心的“基本盤”,艾格隆當然也要尊重他們的想法,並且說服他們。
“諸位,我很高興地看到你們沒有辜負我的期待,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了集結和動員,而正如你們所知道的,我們馬上就會啟程,踏上這趟征途了。”他鎮定地走到了人群的最中央,然後在禦座上坐了下來。“我無比堅信,對如此優秀的你們來說,這次的平叛甚至稱不上戰爭,隻是一場武裝行動而已。而即使如此,我們也不能輕忽對待,因為這是近衛軍在重新複活之後的第一次行動,你們的先輩在天堂上都看著他們,你們不能給他們丟臉!而對我來說,當然也一樣,整個法蘭西人民都在看著我,我也不能讓他們失望——”
在艾格隆著重強調之後,在場的人無不肅立,頓時鴉雀無聲。
而這也是艾格隆希望看到的效果。
接著,他繼續開口了,“當然,我們也有理由樂觀,擺在我們麵前的形勢並不糟糕,在蘇爾特元帥的英明部署之下,我們早就有了平定叛亂的計劃,而且當地的駐軍也都忠實地執行了計劃,封鎖了叛亂分子們所有有可能的進軍路線,他們會被孤立,然後被關在一個個鳥籠裡,等著我們撲殺——我相信你們會完成這個任務,而且會當著我、當著所有國民的麵完成它!在這裡,我先預祝各位一切順利,而且你們會得到祖國應有的回報。”
說完這些鼓勵的話之後,艾格隆又指向了艾格妮絲。
“如你們所見,艾格妮絲將會隨同我們一起出發,不過她並不會乾涉我們的所有軍事行動,她隻是負責我們和當地人的溝通……”
說完之後,艾格隆將剛才對奧古斯的話又說了一遍。
而這時候,所有人的目光從驚訝當中又變成了敬佩。
這種視線的聚焦反而倒是讓艾格妮絲不好意思起來。
她微微紅著臉,然後欠身向軍官們致謝。“很抱歉,因為我的個人想法,以至於讓大家受累了。接下來還請各位好好為陛下效勞……而我,也會以我自己的方式來效忠的,為了國家,為了人民……願上帝保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