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伽羅華麵前把話說得這麼漂亮,但是艾格隆在內心深處,當然不可能有這般“大度”。
對於他來說,法蘭西是自己拚死拚活好不容易才失而複得的家業,怎麼可能因為區區“民意”就拱手讓出呢?
他知道,民意是善變的,而且甚至是可以塑造的,他自己也曾經參與過“塑造民意”的過程,所以當然不會把所謂的“民意”奉若神明。
所以,他會拚儘全力地去保衛家業,哪怕為此付出血的代價。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他不會讓步。事實上,他非常願意在民意和法律的框架下,行使自己的權力,也願意尊重憲法和議會,他也承認革命帶來的一切成果,認定皇朝的一切合法性來自於人民而不是上帝。
當然,麵對洶湧的時代浪潮,僅僅依靠“讓步”來維持統治是完全不夠的,還需要有十足的鐵腕。
所以,為了鞏固家族的統治,他需要籠絡一個強大的基本盤,然後再以這個基本盤來控製全國。
這個基本盤,自然就是軍隊、官僚、大企業主為核心的統治階層了。
他現在在做的工作,實際上就是準備花十幾年,把整個統治階級重塑一遍。
自從他上台之後,蘇爾特元帥主導的軍隊清洗一直在進行,他自己也刻意在扶植近衛軍,用不了多久就可以讓軍隊領導層統統變成波拿巴家族的支持者;
而現在,他又在官僚製度上大搞革新,要用類似於“開科取士”的方式,把年輕的精英官僚們都吸收到自己的旗下,然後再讓他們在接下來一步步升遷,最終實現一個牢固而且穩定的官僚群體。
按照民意的變幻,議會和內閣會如同走馬燈一般換來換去,而他親手塑造出的官僚群體,將會一直巋然不動,成為帝國的“壓艙石”。
隻要軍隊和精英官僚們都依附在皇室周圍,那麼帝國的核心基本盤就相當牢固了,就算在未來遇到什麼重大衝擊(比如也許注定會爆發的革命),這些實力強大的擁護者們,也會幫助皇室平定動亂。
當然,所有這些技巧,歸根結底隻是“術”而已,想要讓皇朝真正延續下去,除了“術”之外還要有“道”。
所謂的“道”,說穿了也很簡單,那就是發展國家經濟,讓更多的民眾能夠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比任何花言巧語的自我吹噓都強一萬倍。
艾格隆現在正處於一個“好時候”,他所處的時代,人類社會正在進入工業革命的門檻,社會生產力會以難以想象的速度膨脹,他有更多的資源可以用來安撫民眾。
不過,社會生產力加速膨脹也會帶來一個無法避免的後果,那就是必然會出現周期性的經濟危機,然後由經濟危機帶來社會動亂——近代以來的革命,說到底就是因此而爆發的。
而在這種危機時刻,就必須要依靠皇室豢養的軍隊和官僚來鐵腕鎮壓了。
所以,以“道”來安撫民眾,以“術”來克服危機,這就是皇朝延續下去的一體兩麵了。
這些想法,他絕不會對伽羅華透露,畢竟,對於年輕的理想主義者,他很難用現實主義來打動。
在他的一通宣言之下,伽羅華聽得是大為感動。
他原本就對這位學識淵博的皇帝印象很好,眼下在決定“應考入仕”之後,更是把他當成了國家未來的希望所在。
沒錯,他確實是一個傾向於共和主義的年輕人,但如果有一位明智、果斷,有魄力來維護國家利益的君王,那他也能夠接受。
說得難聽一點,哪怕以後某一天波拿巴皇朝灰飛煙滅了,但自己為國家做出的貢獻和成果,也依舊可以留給後人們享用,誰也不會責備他為皇朝效力過。
總而言之,這一次重逢,兩個人可謂是相談甚歡,在最後,艾格隆開玩笑似的問了一個看似不相關的問題。
“伽羅華先生,您是否心有所屬了?如果有的話,我倒是很樂意給您充當證婚人——”
“謝謝您給我這樣一份殊榮,陛下。”伽羅華剛聽的時候嚇了一跳,但很快又不禁笑了出來,“不過很可惜,我目前並沒有心儀的對象——不過如果以後有的話,我會請您幫忙履行這個承諾的。”
聽到伽羅華的回答,艾格隆心裡暗暗鬆了口氣。
在曆史上,這個倒黴青年因為宣揚共和主義思想被抓,然後在牢房裡愛上了一位醫生的女兒,最後因為爭風吃醋結果和情敵決鬥,並且死於其中。
現在,因為他沒有坐牢,反而恢複了學籍在高師讀書,所以大概是沒有機會碰到那個女子了(而且如果換一種心境的話,就算看到了,他大概也不會如此狂熱地迷戀對方)。
這倒也是好事。
“那好,我們就這樣約好了。”艾格隆點了點頭,記下了這個承諾,“想必以您的天分,日後必將能夠飛黃騰達,到時候一定可以得到一位優秀而且家世清白高貴的女士的青睞……”
艾格隆的“祝福”,倒是讓伽羅華有點不好意思了。
“在這方麵我遠不如您,陛下,”他紅著臉,訕訕地回答,“我隻能說,一切看上帝的旨意吧。”
在艾格隆登基之後,他的一切事跡,也成為了法蘭西人民長期津津樂道的話題,哪怕伽羅華也多有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