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然早就有了隱退之心,那自然早就開始布置後路。
“拜見太師!”
所以,哪怕他現在說是退了,有些人心裡還是很緊張的,生怕他又是覺得心裡不舒服就……來一場陛下何故謀反。
“大家先坐。”
“陛下要我退,我退了,諸位皆是我之故舊,你們再留下去,怕也是不妙……但若另起立國……”
“我的年紀大家都知道,我現在都退了,諸位日後又該如何……”
很多人腦海中萌生出這個念頭,旋即又是搖頭,在場的文武都有,有京中大臣,也有地方大吏,其中不少放在大明都是一方大佬,這樣的一批人,除了徐信這個一手遮天的太師,還服誰?
至於投靠小皇帝?
他們本就是朝廷中人,有什麼投不投靠的說法,以他們的資曆,就算真的去向皇帝靠攏,大概率也隻是表麵重用,不大可能引為心腹再繼續提拔。
他將大明的宗藩弄去有草原、安南甚至南洋的,但東邊那一塊,就隻有一個遼東仁國,那是自己的親兒子,最合適奪來建國的地盤東瀛,他則是準備自己拿了。
第(2/3)頁
第(3/3)頁
滿朝文武,六部、各司、各院都有他的人,可以說他隨時能組建一個支撐大明帝國運轉的新朝廷。
徐信現在給了個機會,再行建國,那在坐諸位都是開國功臣,那麼……也不是不可以。
隻不過這樣乾的後果,那就是中原亂起,大戰連天,哪怕他最後能得到一個完整江山,也是滿目瘡痍,四處殘破,需要休養生息不知多少年。
徐信秉政七年多,完成了大部分的改革框架,什麼理學理教都有貨被他按死了,山東姓孔的也被問罪削爵,現在天下是他《王學》當道,大明讀書人的天,姓王,王守仁的王。
徐信說完這話,下邊零零碎碎出現太師顧全大局,皇上咄咄逼人之類的聲音,很顯然大部分人都覺得是皇帝乾的太過分,而這也是徐信想要聽到的聲音,他是為了顧全大局不得不退。
王家府邸的客廳經過擴建之後變得非常大,足夠容納下今日參加大朝會的文武百官,當然今晚受邀來到此地的人並沒有今日大朝會時那麼多,但也占據到那當中很大一部分。
徐信擺了擺手,所有人都是落座,靜待徐信說話。
這當中有些人在暗中猜測,或許太師不甘退位,還準備繼續利用他們把持朝堂,但一些真正的聰明人卻覺得事情不會這麼簡單,徐信要真想把控朝政,今天就不會乾的那麼絕。
徐信是大明真正意義上的絕對權力,他完成改革的基礎就是先把軍權抓到手上,真正的軍政一把抓,按照他現在的權勢與潛在勢力,就是想要冒險一把改天換日,大概率也是能成。
至於印度……種姓製度那玩意,你搞個封藩建國割裂殖民,那是好的選擇,拿那當自己的大本營,那莫不是睿智。
一些官員心動了,東瀛的文化和環境對於中原的人來說最合適,跑過去生活基本不會有問題,但就是那塊地方過於貧瘠了一點,本土的資源不豐。
徐信對此早已有了全盤計劃,學習後世小日子,本土資源不動,開啟大航海時代去掠奪外部資源發展,西邊都能搞出一個日不落,沒道理東邊不行……
(本章完)
/body/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