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周的臉上帶著幾分思索後的沉鬱,緩聲說道“老臣回府之後,於書齋之中,苦苦思索,然思緒紛雜,直至此刻,仍未尋得一條能護佑這些盲人於長安城中安然棲息,平和度日之妙策。”
“長安盛景雖美,於他們而言卻似處處荊棘,行路艱難,老臣心憂,卻苦無良策,實乃愧疚。”
“幸得房相提及此等事宜,驅散老臣心頭之迷霧,令臣有所觸動,靈犀乍通,諸多思緒紛至遝來。”
馬周微微昂首,繼而神色凝重,侃侃而言“老臣冒昧進言,盲人出行,多憑仗拐杖探路,依臣之見,可否於我大唐那平坦堅實的水泥道路之畔,精心籌謀規劃,開辟出一條專屬盲人行走之幽徑。”
“此徑當獨具巧思,路麵之上細細雕琢獨特紋路,或如山川起伏之脈絡,高低錯落。”
“盲人僅需以手中拐杖輕輕觸碰,便能感知路徑所在,知曉自身正處於安全無虞之道,可得指引。”
馬周稍作停頓,在腦海中勾勒那盲文誕生後的盛景,又道“我大唐文明璀璨,如繁星耀空,自當澤被蒼生,無一遺漏。”
“為使盲人亦能深切領略大唐之錦繡風華,典雅禮儀等諸般精妙絕倫之處,理應精心創編盲文。”
“盲文既成,使其能與我大唐萬千子民同沐文明之光輝,共品文化之醇厚,不再被隔絕於文明世界之外,於孤寂幽暗中獨自徘徊。”
言及此處,馬周愈發慷慨激昂,神色堅定似鐵,言辭鏗鏘有力“既為盲人專道,便當如淨土般不容侵犯,務須保其暢行無阻。”
“故而需明詔天下,嚴禁任何閒雜人等或物件於其上肆意阻攔。”
“且當修訂我大唐律法,增入相關條文,以威嚴綱紀確保此規得以切實踐行。”
“唯有如此,方能為盲人悉心營造一安全無憂之出行環境,使其於這繁華喧囂的長安城中,覓得一方專屬安寧天地,亦彰顯我大唐對萬民之慈愛與包容。”
馬周毫無保留,將心中所思所想如潮水般滔滔不絕地傾訴而出。
其情真摯深沉,其意拳拳熱忱。
李承乾端坐在那龍椅之上,聞得馬周這番肺腑之言,不禁微微一怔,旋即眼眸之中流露出驚歎與讚賞交織的複雜神情。
馬周之才,果真名不虛傳,李承乾那令長安交通有條不紊的“城門入由左,出由右”新規,細說由來,也是從曆史上的馬周提出的。
乃至後世,尚有諸多傳言,認馬路之得名,皆因馬周之故。
至於馬路於前世究竟緣何而生,李承乾雖茫然不知,但是此刻他卻知道,自己手握決定馬路曆史書寫的權柄,可使此一創舉於青史之上熠熠生輝,傳頌千古。
李承乾並未即刻開口,權衡利弊,思索著這一舉措背後的意義與可能引發的連鎖波瀾。
此時,蕭瑀與於誌寧相視一眼,彼此心領神會,遂雙雙挺身而出。
於誌寧見蕭瑀率先舉步,趕忙謙遜有禮地躬身行禮,示意請蕭瑀先行發聲。
蕭瑀微微點頭,繼而轉向馬周,麵色凝重如鉛,言辭懇切真摯“馬閣老,且容老夫一言。”
“君之所思,雖心懷仁慈善念,可君可曾悉心考量,此等宏大構想若付諸實施,我大唐需額外承受何等沉重之負擔?”
“單是創編盲文,著書立說之舉,其間所需之飽學之士、筆墨紙硯、歲月光陰,耗費之巨,便堪稱浩如煙海,無異於令人咋舌。”
蕭瑀憂心忡忡,像是預見未來艱難險阻“待盲文創編既成,朝廷尚需調遣諸多賢能飽學之士,耗費無數時日精力,悉心教導盲人研習。此中艱辛,不言而喻,逆水行舟,困難重重。”
“再者,我大唐修築現有道路,曆時兩載有餘,其間雇傭百姓數以數十萬計,耗費錢糧不計其數。”
“涓涓細流彙聚成汪洋滄海,如今卻欲另起爐灶,重修盲道,老夫以為,君雖有仁慈之心,可此舉絕非治國安邦之良策,實乃本末倒置,徒增勞頓,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蕭瑀話音剛落,於誌寧趕忙附和“老夫之意,與蕭尚書不謀而合。”
“此舉著實勞民傷財,且即便如馬閣老所言,朝廷全力推行此議,但我大唐又能收獲何等實利?”
“莫非僅為換取一群殘障人士之感恩戴德?”
於誌寧言辭犀利,直抒胸臆,毫不留情“彼等盲人,既無法躬耕隴畝,為農桑辛勤貢獻心力,猶如折翼之鳥難以翱翔天際,又需朝廷歲歲撥付錢糧,以供其生計。”
“如此一來,於我大唐而言,豈不是徒增沉重包袱,有百害而無一益?”
“石頭投入平靜湖麵,隻會攪亂一池春水,動蕩不安。”
言罷,於誌寧恭恭敬敬朝李承乾深施一禮,“老臣懇請陛下聖明燭照,審慎斟酌,萬勿輕舉妄動,以免動搖國本根基。”
李承乾聽聞於誌寧之言,不禁多打量他幾眼。
於誌寧者,儒學大家也。
早在李世民尚為秦王之時,便已忝列天策府從事中郎之位,備受倚重。
想當年,李世民曾委以他與魏征重任,悉心督導李承乾學業。
那本流傳後世,用以勸諫李承乾之《諫苑》,便是於誌寧心血所著。
李承乾默默聆聽下方群臣激烈爭辯,良久之後,方緩緩開口“好了,朕聽卿等唇槍舌戰許久,此刻心中唯存一問,欲詢諸愛卿。”
“究竟何為盛世之相?又何為強國之證?”
李承乾之聲不大,但整個大殿再度陷入一片死寂。
群臣麵麵相覷,皆滿心狐疑,實難明了。
為何方才尚在激烈爭論道路修築之事,陛下卻突兀拋出一貌似風馬牛不相及之宏大命題。
喜歡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